医生推荐的“护肾”道理,肾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但到底怎么样护肾才更靠谱呢?...



在肾内科有句名言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肾友们想配合医生养护好肾脏,说白了就两个字:不作!

怎样算“作”呢?

以下这些肾内科医生推荐阅读的道理,肾友们越早知道越好!

只想单纯依靠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


许多人认为,得了肾病后只要吃药就行了。

其实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两者缺一不可。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及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 是保持健康的基石。

重口味高盐饮食、大鱼大肉、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不改,总想单纯靠吃药, 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不要拿“某某无所顾忌,肾却好得很”这样的个例麻痹自己。要知道的是,不是每个闯红灯的人都会发生交通事故, 但如果经常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可比别人高得多!
总凭感觉、症状判断病情
很多肾友都喜欢用“尿里泡泡多不多”来评估蛋白尿多少;用“头晕不晕”来评估血压好不好;用“腰疼不疼”判断是不是又恶化了,结果单凭感觉、症状,经常被弄得紧张兮兮,一惊一乍。

要知道的是,症状在很多时候是会骗人的,尤其是肾病这样“沉默寡言”的病,大部分人在早中期其实不疼不痒。

症状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但进一步的确定要用实实在在的化验检查。

咱们即便只是用尿检试纸也比看泡泡准,用血压计量一量血压也不耽误多少工夫,定期去医院查查肾功能,好了坏了心中也有数。

不要总“跟着感觉来”,治得心理也不踏实。



不想早点正规治疗
年轻人得肾病的很多,因此被诊断后,总是瞻前顾后,一时又怕断不了根,一时又担心太早用一些药会“依赖”,不愿意早点正规治疗,总想着用一些不正经的“旁门左道”断根,结果白白失去了早期控制的大好机会。

肾病越早正规治,通常远期预后越好。等到本来可逆的肾损伤拖到不可逆了,本来好控制的一个指标变成好几个并发症,再发展到后来肾纤维化、硬化多,肾功能也不好了,其他靶器官也不好的时候,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求好心切、太着急
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有一个过程,连感冒这样的小问题至少也得一周左右的时间,更何况“慢性子”的肾病,急不来,得有耐心,同时我们也需要等待药物发挥药效。

一些肾友才刚加降压药,或者激素、免疫抑制剂才用二三个月,蛋白尿还没完全下来,就开始灰心了,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应对长久战呢?

而磨人的慢性子肾病就是长久战,更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谁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不是?

精神高度紧张,太担心数值变化
有一些幸运的肾友确实可以痊愈,IgA肾病、微小病变、膜性肾病等等各个肾病类型都有一定的痊愈比例。但更多的肾友则是需要长期、 终生坚持复查和药物治疗。但不管是最终痊愈,或者是病情达到平稳状态,都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很可能是按“年”计算。

因此,在控制的过程中,病情的各项指标难免有波动的时候,有些肾友看到血尿、蛋白尿、血肌酐数值稍微波动一下,就紧张害怕得不得了。要知道,人的生理变化并不是恒定的,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也有上上下下的起伏。更何况因为一些其他的诱因,比如最近吃咸了一些、劳累了、感冒了、腹泻了、没休息好等等原因,都可以导致血尿蛋白等指标暂时性升高,很可能过段时间身体调整好又恢复了。

关注指标的变化是好的,但是过分紧张,指标稍微改变立刻要求医生加减药量、频繁更换药物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倾听医师的意见,遵医嘱的指导下调整药量。

迷信保肾药物
不少宣传称:某某药物、保健品,对肾多么好,一些夸张的宣传甚至喊出,用了**以后,再不必忍受任何西药的“副作用”、还能“治愈肾病”!而实际上,这些药物和保健品的副作用不写清楚,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吃不好就伤肝伤肾。

如果肾友去迷信这些不靠谱的“灵丹妙药”,去试不明确副作用的东西,让肾脏暴露于毒性环境中,最后丢失的可不只是口袋里的钱,还有自己的健康!。

希望这些医生都明白的道理,肾友们越早领悟越好!



    关注 肾上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