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美国临床营养专家评中国医生补钙神文:缺钙需补钙,补钙要科学

 

本周天津医院的赵嘉国和曾宪铁团队,在医学期刊 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有关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膳食...





本周天津医院的赵嘉国和曾宪铁团队,在医学期刊 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有关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膳食补充剂(维生素 D + 钙)之间关系的文章。 文章推断:“对5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而言,额外补充钙和或补充维生素D不能降低其骨折风险。”

这篇文章在国内引起了很多的反响。  掌上医讯就此采访了美国UCLA (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营养中心主任,UCLA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兆萍教授,请她做出评判。  李兆萍教授是现任美国营养协会12名理事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临床营养医师协会副主委。  2008年-2014年期间,她曾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JAMA杂志上发表过4篇Meta 分析和编评。

以下是李兆萍教授的点评:



文章作者做了大量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工作,能在JAMA上发表, 是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但我对很多媒体将此文章的推断延伸为“补钙无益”,甚至“补钙有害”,误导民众不以为然。

总体而言钙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矿物质,身体99%的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里面。 钙是细胞传达信息的信号,神经肌肉介质和很多酶的辅助因子。 长期缺钙而不及时补充会迫使身体从骨骼里提取钙, 造成和加剧骨质疏松。

天津医院的这篇文章是Meta(荟萃)分析, 不是规范化,多中心,随机性和双盲性的大人群临床试验。

这个Meta分析本身存在着如下局限性:

•    研究包括了来自不同国家(主要是欧美)非常不同的人群 (性别, 年龄, 种族,基线维生素 D 水平,骨质疏松症风险,和以前的骨折史,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等)。

•    收进的人群所服用钙,维生素D的剂量不同

•    不同的研究由于人群例数的多寡对最终结果有不同的权重

另外还要指出在文章分析的众多试验中还有如下缺陷:

•    这些试验只招收居住在社区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  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开始时间可能为时已晚。受试者骨密度基线标准不统一,参差不齐,会直接影响最后统计的结果

•    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时间短 (大部分的研究是1年以内),很难体现补钙的益处

•    仅包括提供有骨折数据的试验,但排除以骨质疏松试验为主要目的的试验,增加了统计分析的局限性

•    服用钙和维生素D以外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人群(骨质疏松中的高风险患者)排除在外,没有包括在分析里

•    膳食摄入中的钙或维生素 D (如从牛奶中)没有被评估。 在美国,许多饮料和食品是包含强化钙和维生素D的。 这些人群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已经高于一般人群, 进一步补钙,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这和中国人群的饮食习惯和钙,维生素D摄入量不同

•   没有考虑户外(日照)因素,紫外线的照射受到室内活动时间的增加, 雾霾的天气,以及防晒霜的使用而降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明显降低

•    肌肉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骨密度,体力活动和肌肉力量状况没有考虑在内

•   所包括的大多数研究都没有可靠的依从性措施 - 没有检测和确保钙的摄入,安慰剂组的钙摄入量也没有控制和标准

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不会改变各国对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诊疗指南和实践。人类骨密度峰值时间为30岁左右。预防骨质疏松:一是要在峰值时期达到最高的骨密度, 二是要在峰值期后减缓骨密度的降低。 确保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一生的任务。

具体到老年骨质疏松,实际上就是没有做好上述两项预防工作而导致骨密度太低。 要改善老年人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就是要从出生起:

1)维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2)确保充分合理的蛋白质和饮食
3)锻炼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肌少症

最后也要指出,补钙要适量,要个体化,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并不是越多越好。 对于少数长期卧床的衰老患者来说,补钙过多,无法被骨骼有效利用,那么多余的钙就可能被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如冠状动脉,从而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的几率。

来源:掌上医讯



    关注 第1医学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