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液的3个常识,知道这些就能避免99%的风险!

 

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药物治疗重要的给药形式之一。...







最近召开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定稿会”上,专家指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应引起公众重视,并呼吁设“输液安全日”。



目前,我国感冒输液是常有的事情,每到流感高发期,医院就出现不少主动向医生提出输液要求的患者,“吊瓶森林”一度成为我国一些医院的“风景线”。近年国家发改委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输液使用量高达104亿瓶,相当于人均每年消耗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5瓶的平均水平。

那么,感冒真的需要输液吗?输液的疗效是否优于其他给药方式?输液又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避免或减少输液风险?
 感冒需要输液吗? 

输液治疗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重病和抢救的重要措施。然而,绝不能不分疾病的轻重,盲目采用输液的治疗形式。

输液可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可用于治疗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可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可用于治疗剧烈恶心、呕吐、严重腹泻的病人;可补充营养,供给能量,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可输入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感染、水肿等病人。

但是感冒发烧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对于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输入抗菌素不仅不能治疗感冒,可能带来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耳毒性、肾毒性、肝毒性、血液毒、神经毒、免疫毒、肺毒性、眼毒性、胃肠毒、生殖毒,甚至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同时还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真正需要使用时而无效,因此普通感冒,一般不必输液治疗,除非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的疾病。



 输液疗效更好吗? 

当口服或肌肉注射给药时,药物吸收相对较慢,起效自然也就慢;而输液可直接进入血液,可使药物快速到达病患部位并发挥作用,同时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使药物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但是输液治疗也存在着严重弊端,输入体内的液体中都含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当这些微粒进入血液后会长时间的在体内“游走”,可随着血液“旅游”全身,堵塞毛细血管,甚至引起血栓。同时,起效快伴随的副作用发生也快,而且更严重。盲目输液治疗弊大于利,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告诫“能口服的不注射”。
 如何降低输液风险? 

要想降低输液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全方位的加强输液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确保药品质量是前提,药品生产厂家要严格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卫生机构要出台相关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预计今年5月份颁布的《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就是很好的材料,医疗机构可以此材料为依据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滥用输液的弊端;同时还可为患者进行科普教育。

其次,患者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输液;过敏体质者要提前告知医务人员。

最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感和业务能力:医生应熟练掌握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处方时做到“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降低输液率。

护士输液前应仔细检查输液器具,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进行配液、加药,药物一般应现配现用或尽快使用,同时要加大输液中巡查力度,特别是第一次输液时,严密观察过敏反应,同时控制好滴速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异常反应,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快速进入救治程序。
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药物治疗重要的给药形式之一,利弊与共,提倡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不能因噎废食。只有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正确认识输液、合理使用输液、加强临床输液管理,才能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文:钟雪 胡欣图源:网络编辑:祁蕊
相关推荐
↑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
《药为你好 这么用药没毛病》

作者:《大众健康》杂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药”为你好:这么用药没毛病》围绕生活中常见“名药”,安全用药常识,常见病用药,老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打理家庭药箱和走出用药误区等6个方面,利用全国30多家三甲医院撰写的“百姓药房”用药干货科普文章,帮助普通大众解答用药疑惑,理顺用药常识,帮助大家走出用药误区,管好家庭药箱,告诉大家“药”为你好这么用药没毛病。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


    关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