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这所学校把“核心素养”做实了

 

条条框框不是最重要,关键是吃透精神、把握内涵,重在“落地”。...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并注定将影响中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年底,记者飞赴浙江嘉兴采访刘学兵校长,展开关于核心素养的对话。

文/本刊记者

任培江


这一路行程,不停地加深我对以下问题的认识:

  • 这个曾经备受家长质疑的“硕博教师团队”,是怎样“突出重围”,一点点赢得信任的?
  • 在核心素养的新常态下,学校应该做出怎样的校本化解读,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
  • 顶层设计完成后,学校如何将一纸平面的表述转化为立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保障和促进学校“改”有所成?
  • 这是一个校龄仅五六年的新学校,一个到任仅五个月的新校长,一个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新故事……
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
五 向 课 程 · 跨 界 贯 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之前,并非无人关注核心素养问题,刘学兵当然更是如此。在他看来,“三大领域”“六个维度”也好,“十八个基本点”也罢,条条框框不是最重要,关键是吃透精神、把握内涵,重在“落地”。
核心素养的“南湖表达”
基于此,结合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实际,南湖校“校本式”地确立了“智慧学生”的“五向”标准:向美的身心、向善的品格、向上的学力、向真的学识和向新的行动。

“向真的学识”,对应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包括“崇文、重理、跨界、贯通”。

“向上的学力”,对应“学会学习”,包括“乐学、会学、学会、恒学”。“乐学”是授之以“欲”,明确目标、激发兴趣,是学力的前提;“会学”是授之以“渔”,学生为本、指导方法,是学力的保障;“学会”是授之以“鱼”,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是学力能得到保持的重要元素;即使失败之后也有“恒学”之力,表达为“还想学、坚持学”之意,又是授之以“欲”,开始新的一轮学程。

“向美的身心”,对应“健康生活”,包括“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坚毅的性格、略现的特长”。

“向善的品格”,对应“责任担当”,包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文化”的认知和践行。其中“与社会”包括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初步责任感;“与文化”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包括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向新的行动”,对应“实践创新”,包括“动脑质疑、动情合作、动口表达、动身实践”。



细观“五向”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群支撑,形成了“五向”同心的智慧课程图谱,涵盖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了学校“目标—模组—层级”式的课程体系。中心的圆蓝色背景是学校的主题色,红蓝黄绿橙五种颜色的曲线构成五个“人”字,寓意“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育人目标。

在刘学兵看来,学校课程只有不断迭代更新,才能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在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核心素养要求的新情境下,他为南湖校的学生课程做出了全新的设计。
向真的学识
你相信普通的乒乓球和气球能悬浮于空中吗?你见过气球环在空中飞舞吗?今天台下的700多位同学都目睹了这一切,答案是:吹风机。戴着彩色头饰的魔法师告诉大家,这是神奇的伯努利原理使乒乓球悬浮在空中的。

“科学魔法秀”活动,在同学们一浪又一浪的呼声中继续着,大家见识了酷炫的“龙卷风”、神奇的“火龙卷”,现场感受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在云雾缭绕中似神游于太上老君的宫殿……

这类场景,常出现在南湖校的阶梯教室,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的心中已悄悄播下了科学求知的种子。

采访当天,巧遇二年级小朋友的科学探究课。大家两人一组,领取了一盘胡萝卜丁和100根牙签,因为这堂课的任务是“搭建世界上最高的塔”!起初,大家都各自凭着感觉尝试,有的小组串成了糖葫芦,有的做成了变形金刚,有的搭成了奇形怪状的房屋……

在张瑜老师的点拨下,大家开始互相观察、模仿、改造,大体上形成了统一的思路,找到了让塔“长高”的办法。连听课的老师们都受到感染,纷纷加入了各个战队。结果,大人参与的战队无一进入“三强”。
向上的学力


“既然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自主学习,才能终生学习,何不为学生开发一门学法指导课呢?”在万胜明副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先从七年级做起,研发了“通识性学法指导课程”,协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活动中一般性的程序、规则、对策、措施、技巧及调控方式。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学习常规指导”和“学科学法指导”两个板块。

“学习常规指导”,针对七年级新生,聚焦初中与小学的学习差别,重点开展中小学衔接类的学法讲座,分析初中的听课方法、课堂笔记技巧、错题整理的方法、课堂提问的窍门等,旨在帮助学生明确中小学学习方式的异同,避免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确保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讲座,则重在帮助调整心态、优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讲座,重在明确毕业班的学习侧重点和每个阶段的努力方向,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学习焦虑,甚至学习迷茫、考试恐惧等。

“学科学法指导”,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该年级学生特点和该学科特点的讲座内容。凭借系列化的学科类学法指导课程,让学生对相应学科所特有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学生迅速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专题讲座式的通识培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式教学,老师们还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开展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是师生、生生就各种学法问题开展的主题讨论,并通过这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法的某一共性问题。学校通过实践摸索,逐渐形成了“教师引领+典型示范+同伴互助+针对性辅导”的学法指导主题班会实施模式

此外,学法指导课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帮助学生之前,常常需要教师“诊断”学情、“对症下药”。学情诊断,通常包括学习性格诊断和学习知识诊断。常态下,学习性格包括社交型、活跃型、慎重型、自卑型、依赖型和刻板型。对于依赖型的学生,引导其独立思考最重要;而帮助自卑型的学生,重树学习的信心是当务之急,为此需要帮助其找到闪光点。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千差万别,其解决方案也迥然不同,实施“导师制”效果最佳。导师们既可以与这些学生经常谈心,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洞察其生活、学习的困难;也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反思,明确学习薄弱环节,并根据其学习需求,搭建他们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法指导诊所”活动固定在每天中午课余时间进行,分为“学科诊所”和“通识诊所”,采取学生问诊和教师追踪两种方式来进行。“学生问诊式”是学校向全体学生发放诊疗单,自认为学法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诊疗单进行咨询,诊断教师给出针对性建议。“教师追踪式”是教师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和过关检测中发现的“学法问题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开出相应“处方”,并及时追踪,督促其矫正。

“学法指导诊所”聚焦学法困难生的改进,并与学法指导讲座、校本课程相呼应,共同构建学校层面到学生个体层面的学法指导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的稳步提升。
向美的身心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影响品质,品质影响命运。实现“五向”目标,习惯要先行。学校德育处、团委精心设计和准备,围绕“慧心(课堂好习惯)、爱心(校园好习惯)、孝心(家庭好习惯)、静心(晚课好习惯)、安心(宿舍好习惯)”,向全校师生征集关键词。

全校40多名班主任、1593名学生和近2000名家长参与,经过四次集中研讨,形成了东师南湖校学生的“五向”好习惯条目,并制作了走廊、教室、宿舍、家庭随处可见的“五向”好习惯展板。

2013年,身为政协委员的刘学兵,专门提交了关于学生体育运动的提案,当时他调研了长春市550多所学校,发现孩子近视眼、脊柱侧弯现象很普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不保,谈何教育?”成为刘学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到南湖校后,他仍然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全校健身。学校工会常常组织趣味体育活动,活跃了校园,加强了交流,也丰富了业余生活,缓解了“职业倦怠”。
向善的品格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自然的过渡场。在学校的礼仪交往课程、爱国爱家课程、志愿者系列课程、国学系列课程、环境保护课程和价值观系列课程中,学生逐渐体认到自己的定位,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融入群体,变为社会的一部分,建立起自己与外界的恰当关系。

学校吴宇栋老师的“国学经典诵读”,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在学生眼中,他能把京剧、昆曲搬上讲台,用一段折子戏告诉学生文辞的美妙;用古代文人的吟诵调来歌吟古诗,余音不绝;用骈体文写一篇即时报道,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用毛笔写各种字体,真行草隶篆无所不能……

吴老师介绍说,学校设置国学教程,指向的就是向善的品格,教学内容也是据此开设。从儒家经典中抽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如称德高学高者为先生,行师礼、长者礼、亲友礼。引导学生读《论语》学修身,读《孟子》养正气,读《诗经》学表达,读宋词元曲学平仄音律。

禾城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名城,绵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就了众多富含人文气息的文化景观,为学生家国情怀的熏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学习基地“月河古街”,集中了大量清末民初的建筑群——京杭大运河、外月河、秀水兜“三河”和中基路、坛弄、秀水兜街“三街”,构成了极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狭弄、旧民居等还原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滋养着嘉兴人与生俱来的人文精神,也滋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尚善的性情。

在与初中部的几个同学聊天时,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回答让记者深有感触,善良的心那么质朴又珍贵。

记者:你们刚才说在学校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能告诉我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吗?

“我们暑假有一项作业是‘我与国旗合影’。我和妈妈在国内旅游,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看到五星红旗,这让我觉得身为中国人很自豪,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过,我也希望有机会向世界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国家,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做一名外交官,联系中国与世界,让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环境保护学家,每次学校组织七彩花园、魔法农场的活动,我都特别喜欢!看着我们自己种植出来的蔬菜和花草,我真是觉得大自然好奇妙哦,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自然,不要伤害她。”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是外地人,跟爸爸妈妈来嘉兴刚刚两年,虽然平时很少能见到我爸爸妈妈,但是我的住校生活给了我家的感觉。老师们在生活上都很关心我们这些住校生,宿舍和教室都设计得很温馨,很有家的感觉。我长大了也想做老师,在学校里工作!”

“我当然要做发明家了,把所有的雾霾都吸收起来,然后做成墨水给大家用!”

“我还没想好呢,我就是想长大了为残疾小朋友设计一些高科技装备,让看不见的小朋友能看到光明,听不到的小朋友能听到音乐,行动不方便的小朋友可以有机器人帮助他……”
向新的行动
每年上学期,同学们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乡土人文 智慧人生——走遍嘉兴”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前期的筛选和探访,学校确定了“走遍嘉兴”的文化基地,包括嘉兴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新塍有机蔬菜基地、沈钧儒故居、铁哥们艺术中心、月河老街、廉政文化园等十几个活动基地,这些带着浓厚嘉兴特色的地方为学生们带来了规模宏大的文化盛宴。


走在过往里,行在时代中。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近距离寻访、观察、研究这座熟悉的城市,驻足在巷弄和角落,时而倾听,时而触摸,时而追忆。在嘉兴博物馆了解嘉兴的历史与现状;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登上南湖湖心岛,近距离瞻仰红船;在梅湾街寻觅朱生豪、沈钧儒、金九等历史名人在嘉兴生活的足迹;在月河老街听听戏曲,裹一裹粽子,了解端午与嘉兴的渊源,亲身体验陶瓷制作工艺;在七星新农村周家农庄中学习耕作……

周勇副校长介绍,学校德育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与能力水平,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各年级以三年为一个社会实践周期,对嘉兴不同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实践,涉及红色教育、社会服务、军事救护训练、农村实践、企业实践、科普、手工以及周边城市探访等丰富内容。
跨界和贯通
“五向”课程每个学校都可以做,但当中的精彩之处“跨界、贯通”,可能就不是人人可为了。在校园外行走、观察、体验、学习,在校园内也有很多综合实践活动等待学生们来参与。

比如,为加强学生的水情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水法制、水忧患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爱水、惜水、节水和护水意识,切实保护水资源,学校在王丽华副校长主持下开展了以“探密水世界”为主题的“知水、乐水、护水”系列活动。

可乐怎么变成了“雪碧”?倒入杯中的水竟神奇地消失了……戴着彩色头饰的魔法师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同学们纷纷举起稚嫩的小手想到台上一探究竟。大家还一起探究了“污水净化”的奥秘,品尝了“干冰汽水”的味道,享受了“干冰秀”的视觉盛宴。

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采取了多学科统整的方式,加强了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间的融合互动,并将每个年段的活动目标、建议全都具体化,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收获满满。

刘学兵所说的跨界,不仅是“学科”的跨界,还有智慧校园中“空间”的跨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接踵而至,升级后的智慧校园,会有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环境感知、交互入口、校园服务、智慧体验,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逐渐形成电子学生证、智慧校园平台、数字化课程、数字实验室、在线学习、在线辅导、在线评价等多种教育方式,探索出学生成长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全程捕捉、学生思维全程留痕等跨越现实空间的大课程管理模式。

而“贯通”不仅从低段向高段螺旋上升,下学期还将在六、七年级实现管理和课程上的贯通,打通小升初的课程内容。根据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学力情况,尝试接触初中延伸下来的课程,学校会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不会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就我们学校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程度来看,基本上在五年半左右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刘校长自信地说,“坦率地讲,我们目前的生源可能不是最拔尖的,但我希望在我们南湖校六年的学习,我们的学生能进入第一梯队,再加上初中三年进步,能超越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同伴,成为嘉兴最优秀的毕业生。”
在行进中思考未来
图 · 谱 · 路 · 果


刘学兵是个“行动派”,他强调设计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有了相对理想的设计后就要即刻行动,也只有课程落地后的实践,才能为“五向”课程的修补完善提供最真实直接的讯息。

行动路径是什么?刘校长概括为四个字:图、谱、路、果。

图:综述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板块、策略、内容、评价

谱:学段具体素养目标分解、课程内容具化和质量评测标准

路:教学建议如何排课?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

果:提炼出具有可借鉴的价值的课程图谱和教学模型
落地实施四大保障
记者:“您怎么看待顶层设计很好,但是理论在实践当中变形,或者说设计无法落地实施的现象?”

刘学兵:“出现这个现象并不奇怪,但我们有四大保障:观念、路径、队伍、政策。

刘校长认为,改变观念最难,但最重要。师生的教育信念、价值追求(诸如“学校教育中什么最重要”等)往往发挥奇效。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但有时更需要教师自己的现场观察、累积经验和提炼总结。

“管理团队对领导者的一大考验,就是能不能把目标明晰下来,能不能把任务讲解透彻,有没有给执行人提供正确的、高效的路径。”刘校长认为,我们应该让老师知道往哪里走、怎么走。“五向”课程出来后,学校已经把路径呈现出来了,就是课程“图”和“谱”。

再有就是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学校每年有大批经费划拨给教师出去培训学习,学校跟东北师大、浙江的本土专家、教研员等都有签约,不定期到校指导老师。刘学兵在吉林省做工作室主持人的时候,学员分布在各地,于是开展了“自组织学习”。南湖校现在也建设了类似的团队。

当然还有政策激励。比如设立学校内部的“首席教师”,在绩效考核时提高课程研发的绩效分数,还有对学校精品课程的课时费与常规教学做区别……

有了保障,我们还需要耐心。刘学兵补充道,“一两年就能完美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学校的规划是三年到五年,得到显著效果可能要更长时间才会看得到。”
让教育发生即“留痕”
“教育要留痕!”刘学兵说,“即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教育的环境,也应该有些眼睛看得到的变化和状态。”

难怪记者在学校参观时,发现在门厅、走廊、教室内,几乎每一面墙壁上都有孩子们留下的“痕迹”。张玉芳老师介绍,一年级入学时,每个同学都在智慧树上留下了手印树叶,门厅拐角的“笑脸墙”则记录着孩子们的开心瞬间,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和门外的墙壁上都贴满了色彩缤纷的作品,处处洋溢着温暖和童真,这里不仅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童年的殿堂。


改革到最后,其实还是靠“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何帮助学生建构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南湖校的做法是: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差别的基础上,遵循“适合选择、适时合作、适度翻转、适当混合”原则,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4Y学堂:唤醒内力授之以欲,传授方法授之以渔,体验成功授之以鱼,鞭策鼓励授之以欲,以此进行教学流程再造。

同时,本着“跨界衔接”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特色项目,进行跨学科疆界的探究式学习;基于在线平台,实施互联网+ ,进行跨课堂间界的翻转式学习;基于九年一贯制,研究衔接课题,进行跨学段边界的贯通式学习;基于七大中心,组织特色社团,进行跨年段限界的混合式学习。

此外,评价也应该“留痕”。嘉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是“硬挂钩”的,刘学兵计划将嘉兴的评价指标揉进学校的“五向”标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嘉兴相关部门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及时记录、即时发布,同时在多载体查看。每个人都是主角,这就规避了传统教学活动中,由于老师无法观照到每一位学生而造成的“学生个体缺席”的现象。
“我们”的工程
在南湖校创办之前,嘉兴已经有了很多知名学校。加之本地人对东北师大在国内师范教育界的地位也不了解,所以对这所新学校产生了很大疑问。

学校创建初始就参与招生工作的万胜明副校长最有发言权,他说家长们还有一点不理解的是:这所学校宣称“教育家办学”,拥有长三角地区学历最高的“硕博教师团队”,教初中和小学的孩子有必要用研究生吗?这些大学来的教授和刚毕业的研究生,就一定教得好吗?

“我当时给家长们举了几个数据,我说在我们嘉兴考上东北师大本科,高考成绩要超过重本30分左右,这个分数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嘉兴最好的中学学生中的50%,也就是七八百学生中的一半,然后再考到东北师大的硕士,至少再一半吧,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招来的研究生新教师,相当于我们嘉兴一万多个考生中排名在前200名的好学生啊!”

家长们一听万校长的分析,顿时打消了疑虑。此后,学校当然也用逐步提升的教学成绩和货真价实的办学质量证明了这一点,几年时间,已经在当地的家长心中成功树立了一个品牌。

从建校到现在,大家明显地感受到了家长对学校从质疑到接受,再到认可和支持的态度变化。刘学兵笑着说:“其实培养孩子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我们’共同的工程!

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家长学校,“O2O”思路帮助大家寻求育儿共识。学校也向家长敞开大门,欢迎家长来做“影子学生”,跟着学生们一起上课、出操、吃饭、自习、活动等,体验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一日生活。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地,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或许也是因为这一便利的地理位置,加之东师南湖校口碑传播的声誉,目前已经有周边城市的家长专门送自己的孩子来报名读书。

离开嘉兴前一天,记者和几位老师私聊,有位年轻的男老师打了一个比方,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觉得刘校长的‘五向’课程是我们学校新发展的着力点,如果说学校是一个鼎,可能之前我们都看到了鼎上的部分,而现在‘五向’课程给鼎安置了五个脚,我们让这个鼎,稳稳当当地立足了。
· END ·
来源 | 2017年《新校长》杂志2月刊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感谢支持
责编 | 小新君
新校长传媒”微信商务合作 023-67515741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校长”相关内容
开学演讲 | 校长第一使命 | 理想学校
校长新定义 | 人物 | 用好资源和工具
对话罗素高中 | 学校抗霾 | 学校2.0
学校DNA | 重构学习关系 | 谈谈情怀
 世界牛校 | 未来高中 | 守护青年教师
 核心素养落地 | 教育评价
/ 小学数学最前沿的课程方法论 /
点击下图,一键报名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关注 新校长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