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6】硬膜下血肿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硬膜下血肿

1.病理与临床

外伤后血管损伤出血,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多由外伤后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由于蛛网膜无张力,血肿范围较广,多呈新月形,可跨颅缝分布,但不跨硬膜返折如大脑镰和天幕。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3天以内)、亚急性(4天~2周)及慢性(2周以上)。患者多有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严重者出现脑疝。慢性者外伤史常较轻,易忽略,颅内高压症状出现较晚。老年人自发性出血可类似脑梗死症状。

2.影像学表现

(1)CT:①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约40%呈高低混杂密度,为蛛网膜破裂后脑脊液与血液混合所致或提示活动性出血。②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③亚急性期可见血肿呈分层状。④慢性硬膜下血肿呈低密度,并可见脑萎缩及血肿包膜的增厚与钙化等。



硬膜下血肿CT图像

a. CT平扫显示急性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同侧灰白质界面内移,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左移,并见左额皮下血肿;b. CT平扫显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顶部颅骨内板下新月形等稍高密度影,同侧灰白质界面内移,侧脑室体部消失。

(2)MRI:①血肿呈新月形,其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②急性期血肿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③亚急性期血肿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根据血肿内含顺磁性和抗磁性物质的含量而定,当血肿内含顺磁性物质多时,则血肿呈低信号,反之,血肿呈高信号改变,内可见液-液平。④慢性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3.鉴别诊断

主要于硬膜外血肿相鉴别。①硬膜外血肿:呈梭形,不跨越颅缝,多位于颅骨骨折附近。②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关注 新乡医学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