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芃萱丨感恩生命中遇见的每一朵花和每一条路

 

每一个匠人都要经历“断舍离”的道路。...

花是生命的印记
倾听其心声
保持对生命根源的敬意
回归自然
与自然共生


在台湾屏东出生长大的杜芃萱,孩童时期,喜欢对着植物说话、唱歌、写诗,能听到植物的声音,梦想当一名农夫。

对自然的执着热爱与草木的缘分,让她成了一名花道艺术家和陶艺家。



花艺课上,她握着修剪掉的枝干说,剪下的花枝不能直接丢掉,花枝太长,丢弃前需要将花枝处理成小段,收捡花枝的人才不会意外受伤。



回忆少女时期,她家搬到台北。在下雨天,她常常因为不忍看到没有伞的人淋雨,为路人撑伞,善良温暖。



与花草的渊源,为她打开了人生路上阳光的窗户,所以,善待每一个生命,成了她与自然一起生活的本能和自觉。



‍杜芃萱分享花艺和陶艺

有人问她,你的花艺课为什么这么贵?她笑道,因为我的成本高呀!在日本学习花道的三年多时间里,每天和花草待在一起。

和旧时的师徒学习一样,开始需要不断地练习基础,直到可以掌控它,产生自己的理解,最后呈现属于自己的精神,才最终形成“自己流”,这时候插的花才能插成可以清晰地表现出自己意志的姿态。




杜芃萱花艺作品

她说,这是每一个匠人必经的“断舍离”道路,基础型的掌控过程,有时候就像馄饨促销,老板说要是能够吃到10碗,第11碗免费。于是有人问,老板,我可以不可以只吃第11碗。这显然是不可以的。



杜芃萱的柴烧个展

飞鸟时代,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将佛前供花从中国带到日本,经过数百年的变化发展衍生出“侘寂”静美的日本花道。

最初的插花在圣德太子沐浴的地方,所以产生了最早的日本花道流派称为“池坊”。其他各大流派都源于池坊,每一个流派都有属于自己的美的体现。


杜芃萱花艺柴烧个展

相比池坊,有近百年历史的石田流插花将重心放低,崇尚自然,以呈现植物本身的曲线为特点,正如千利休认为“插的花要如同生长在原野一般”。


杜芃萱花艺柴烧个展

杜老师随身携带着一把蕨手剪,这把花剪伴随她十多年,包装盒完整如初,她拿上花剪自然地修剪花枝,花剪和她好像就是多年的朋友一样,随意自然,从容亲切。



曾经白洲正子(日本著名散文作家、古董收藏家)对自己喜爱的花剪这样写道:“仅仅摆弄几下,即觉心情舒畅。”当然,花艺师握住一把好用的剪刀,会让人不自觉就想插花。



杜芃萱使用十多年的蕨手剪

与草木的朝夕相处,让她也拥有一份草木般清新自然的温和吸引力。因为是感恩主题的插花分享,杜老师特地从台湾带来用于喜庆场合的青竹花筒作为花器。

竹花筒是兴趣之物,但需要摆放在有格调的合适的地方,这也是与同属“草花”花器的笼器不同的地方,也更显得这场花艺分享特别的温暖之处。


杜芃萱从台北带来的自制竹花筒

感恩主题花艺分享


主花:康乃馨

康乃馨,石竹属,学名:DianthusDianthus是dios和anthos的组合,dios在希腊文和拉丁文里都是“神”的意思。Anthos是“花”的意思。合起来是形容这类植物的花美丽而清雅,有神圣气息。

传说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粉色康乃馨,因此,粉红色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


配花:黄莺

又名边半枝香、酒金花、满山黄、百根草、百条根;代表美好的开始


配花:蕨类叶

表达诚恳、诚实。
每一种花草在她眼里都诚实用心地诠释着生命,她们共同代表着美好开始的感恩和祝福,也展示着自己对待花草,对待生命的虔诚态度。

她选择最基础的半球型插花与我们分享,她说,最简单的造型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就像练习写字时,最难写好的是“一”一样。









关注良遇,遇见美好!
点击“阅读原文”《为这触电的感觉我苦修20年,只因心欢喜》


    关注 良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