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编电影的不败准则

 

那些过往的例子告诉我们,游戏改编的电影,往往赢了票房、赢了关注、更赢了吐槽,让人买账比想象得难。但不能阻止市...



那些过往的例子告诉我们,游戏改编的电影,往往赢了票房、赢了关注、更赢了吐槽,让人买账比想象得难。但不能阻止市场前赴后继的电影改编大电影入市,朝着热钱,难道就如能获得等值的满意度?

1)为什么漫改大获全胜,游戏改编就错漏百出?

2)频频改编成电影,屡屡消费情怀,不怕让游戏IP贬值?

3)要游戏电影化,又不要游戏化的电影,有哪些雷区?
游戏粉 vs 电影粉,自由行和跟团游的体验差异
就好比足球爱好者与球迷是两种概念一样,前者更享受自己上场,后者更乐意旁观呐喊,玩儿游戏和看游戏改编电影也是同理可得,游戏粉喜欢一个游戏,除了游戏本身的故事设定,更倾注了个人情绪,而且这种情感每个人都不一样,毕竟玩儿的同一个游戏,在游戏中的经历都不一样,而看游戏改编的电影则恰恰相反,这是一场游戏的观光,好比跟团游和自由行的心情,受到约束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漫改成功度更大,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要遵循原著故事线,就不太会有大偏差,因为呈现的视角没变。
热钱谁不爱,IP延展谁不爱
很多时候,好评也是游戏粉,差评也是游戏粉,游戏粉对游戏改编的电影总有种爱恨难舍的情绪。好比亲生儿子,不好也容不得非游戏粉的指手画脚,这就是如今最值钱的情怀。《魔兽》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生化危机》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刺客信条》堆砌了多少人的信仰,这是玩儿过的人才懂的情感。



有影视作品的出产,对于游戏IP而言必然是领域的拓展,巩固固有受众的同时,还能辐射并开发新用户,更可借着大电影的上映,发布新游戏,或者配合宣传开发周边产品。你说损害IP?游戏粉爱的是游戏本身,其他不务正业的副产品,又岂会影响他们的真爱,只要游戏水准不失,热钱大可尽情烧,不必太估计非游戏粉的“非专业”评价。
游戏电影化 ≠ 游戏化电影
大致来说,《生化危机》系列的电影改编算是成功的典范,虽然前三和后三部的差异甚大,但毕竟它还是收获了大批的非游戏粉,而又能满足大部分的游戏粉,关键不是对游戏角色的刻画多么还原,而是完美塑造了一个高级玩家的主角。



这就是游戏范儿和电影范儿的中和,很多游戏改编的电影都是由著名大导演出品,为何依然差强人意,关键是导演也没玩儿过游戏,又岂能呈现得出游戏的精髓?好比《刺客信条》中,主角为什么切掉自己的无名指,没玩过游戏的当人一脸懵逼,而电影也没有呈现游戏粉期待的信仰之跃,让人唏嘘。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让非游戏粉看懂游戏的世界观,无疑是一个挑战。

游戏是强调任务性,电影是强调故事性,要做一场权衡的演出,就要清楚何可弃,何该留,被喷是必然,圈钱也要有操守。
媒介360原创文稿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信息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回馈欢迎私信 或投稿 tougao@chinamedia360.com


    关注 媒介36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