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练习生》为什么无法吸引更多“姨母们”?

 

姨母们的眼睛可是很刁的!...





周五,爱奇艺上线了一档新综艺——《偶像练习生》,主打“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之名,旨在从国内外各大经纪公司、练习生公司推荐的100名练习生中,由全民票选出9人,组成全新偶像男团出道,打造全新的中国制造全民男团。



听听,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都是噱头有没有?但这还不够,节目组还请了张艺兴、李荣浩、王嘉尔、欧阳靖、程潇、周洁琼组成导师团,一方面在舞蹈、音乐、rap上压阵,另一方面也利用了导师团的粉丝基础吸粉无数。



当晚,知著君的朋友圈就冒出了几个自称“冲着张PD去但看着陈立农全程姨母笑”的“老母亲们”。然鹅,平常不混饭圈又是韩流绝缘体的今日知著君点开节目的全程几乎都是这样的表情▼▼▼



当晚,节目组的官微也在微博报喜:首播上线1小时播放量突破1亿。

然鹅,今天中午(一天后)再点击进播放页,播放数据是1.4亿▼▼▼



这是否可以说明,这档节目首播的后劲稍显不足,而它上线初期的点击量为什么能迅速破亿,恐怕和导师们的流量号召力密不可分。

那么,它为什么无法吸引更多人?而我们的姨母们又为什么对这类节目有如此巨大的兴趣?让我们一起走进姨母的世界
又一个失败的“抄袭”?
开头提过,《偶像练习生》打出的名头是“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但是这个“中国首档”却有着严重的抄袭嫌疑

《偶像练习生》原名《偶像进化论》,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有网友反映节目的宣传封面、赛制、导师设置都与韩国综艺《Produce101》极其相似,也有报道称韩国《Produce101》的版权方CJ E&M发表过官方立场:“并未向这家中国平台出售过《Produce101》的版权,他们对于该平台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



而如今节目开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宣传封面、赛制和导师设置,《偶像练习生》的节目布景、流程、剪辑都和《Produce101》简直一模一样。你要说它是坐实了抄袭的罪名都有些不好意思——有抄得这么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吗?

▲相似的节目置景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国产版“直接买了韩国的团队”,但百科上写明的制作公司只有爱奇艺和鱼子酱两家,而查阅相关新闻资料,也从未见节目组方面提过任何相关信息。究竟是否是抄袭,就这样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连采访的拍摄角度都乳齿相似
国内综艺抄袭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照抄却失败的例子也很多,我们为什么就没能呈现出足够棒的创新能力一直是大家抓耳挠腮想不通的。



去年,韩国著名综艺节目导演罗英锡就回应过综艺抄袭问题:我们不贵,如果购买,我们还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不知道国内制作组们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买版权、和国外成功团队取经、合作才是正常、正当的程序,才有可能做出同类却不输的优秀节目来?

就以《偶像练习生》为例,它和韩版的相似度可以说高达95%了,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是自己的吧,比如节目开头的概念片。可是对比中韩两版开头小片,中国版还是输——因为水土不服,因为无法直指人心

同样是解释“对你来说,练习生是什么,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个问题,中国版拍摄了逆光中的真人,画面是柔和、有意境的,但文案是:
“练习生是,听起来很酷,没出道,什么都不是;
练习生是,无休止的练习,练习,练习;
练习生是,在残酷的世界里,做一个很可爱的梦;
……
从这一刻起,不会放弃。”




——我只能说我完全没信。

中国没有像韩国那样的练习生制度,反而是培养网红和明星的“沃土”,现在有多少人在大一大二就签了公司出了道,或是做了小网红,拥有一批自己的粉丝,相比对别人,世界对他们已经温柔慷慨多了。练习和努力真的是他们的日常吗?那个可爱的梦究竟是关于什么的梦?而看着满屏同款双眼皮、大美瞳、厚粉底,甚至会让人想说:你尽管放弃,我们一点儿也不心疼。

反观韩版,他们只是模拟了机器打印练习生资料与日记的画面,并从制作人宝儿的视角引入,配的文案是:
“有一名练习生这样说,那就好像是颠簸的浪涛一样;
还有说
像是坐上一个没有按钮、不知什么时候该下去的电梯;


……
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道的茫然感;
也有人说出了不安中的希望,
说那是练习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衬衣上的第一课纽扣;
希望的绳子;
很快就会从我名字前消失的单词;


还有漫长的等待后,将要日出的清晨。”


它一上来就能抓住我,因为有有想象力的细节,而再联想到韩国练习生制度,它又让人感觉无比真实

而中国版所描述的,就像是一群温室里长成的、没有受过欺负但却对外界的残酷有着幼稚想象的、满口口号的小孩子。

它不真实。或者简单点说,它没有进行本土化改编,一味照搬,一味想突出坚持与苦,却没想过观众接不接受本国国情下他们的“坚持与苦”。

#就不说正片里满满的油腻了,总之谁是谁我也没认全#
为什么人们喜欢“养成游戏”?


《偶像练习生》的竞演特点在于由“全民制作人”投票选出可以留下来的练习生,但节目重点并不在于PK或个人选拔,而注重展现“练习生”们的个人性格与成长,人们往往将这类节目称作“偶像养成”: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进偶像成长的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粘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盈利。

其实,从2015年起,我国就陆续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节目,比如《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明日之子》等等,可以发现,小哥哥小姐姐,甚至是弟弟们,已经代替了“自我投射”型偶像慢慢成为了“被养成”的新型偶像。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亲妈粉、阿姨粉、女友粉、姐姐粉,嗷嗷待哺地在等着TFBOYS、刘昊然、吴磊们。



这其中的逻辑和如今娱乐行业将市场对准95后、00后是一样的。

首先,95后和00后本身已经成为娱乐行业的主要消费者,而且,消费力惊人——他们不缺什么生活必需品,更喜欢将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当代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认为,粉丝是“过度的消费者”,他们的文化行为是“己给意义”的过程,在为偶像消费的过程中,正是粉丝的自我认同起了很大作用。

▲截自虎嗅网《踩在鹿晗的肩膀上》
其次,95后和00后们从小优渥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灰姑娘遇上霸道总裁式的故事可能没多少兴趣,反而是单纯的、岁月静好式的高甜故事更能吸引他们。

而随着年龄渐长,更年轻的偶像们出现,他们开始发现:“哈?他们和我同龄?”或者“天啊居然比我还小!”再回想自己的现实生活里,似乎很少碰上“质量那么高”的同伴们,于是,开始从弟弟们身上找到缺失的“成长伴随感”,几年前的“国家欠我一个哥哥”就开始慢慢开始变为“我儿子又帅了”的感叹。

▲在偶像练习生的百度百科词条里,练习生中最小的是2002年生
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偶像养成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决出哪个优胜者,而在于发展粉丝经济,为有消费能力的姨母、姐姐们提供更年轻好看的面孔与肉体
批量生产的练习生?
不过,姨母们眼睛是越来越刁的,很多人觉得《偶像练习生》中练习生的颜值“一言难尽”,实在没什么能看的,大家就只好看笑话了。



但不同于中国的造星模式,在韩国的那些真正的练习生们是切实地在付出着旁人看不见的坚持与努力的。

GQ两年前发过一篇《韩国练习生制度:一场批量生产偶像的“饥饿游戏”》的报道,导言里写到:

如果说偶像代表着值得崇拜的“更好的人”,韩国的练习生制度说明了“更好的人”可以被批量生产。它有科学而精准的方法论,以造型重塑开始,再用高强度的训练将练习生的技能磨练至产品般精准;但要成为最终的幸存者,必须全盘接受其背后的思想理念。由外形,身体的改造,到思想的改造,最后完成一个人的制度化,是练习生生产链条的基本路径。


这里面的关键词在于批量生产、精准与改造

韩国娱乐产业的发达,因其有着完备的生产链条。就拿造星来说,练习生制度是他们特有的艺人培训体系,除SM、JYP、YG三大娱乐公司之外,还有上千家规模不等的娱乐公司,共同为娱乐圈输送新鲜血液。他们批量生产唱跳型偶像,认为在商业演出中,“组合的视觉效果和稳定性,要远优于个人”

因此,他们要求精准,目的在于使个人动作在团队中“不出挑也不掉队”,他们需要练习生们模仿得一模一样,且只能“先借鉴再创新”。

张艺兴在《偶像练习生》中强调了80多次的“Balance”,也是精准的要求之一,他们需要身体形成肌肉记忆,记住最好看的动作应该怎么停、停在哪里。



而就像上文说的,《偶像练习生》在国内水土不服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像韩国那样的练习生制度,所以不仅我们不信,就连节目里的“练习生”们看起来都好像没有韩国练习生那么认真努力或有点儿实力(我就姑且认为是因为才播了一期吧)。

来自我网一个原版粉编辑的心里话
他们中的一部分并非韩国语境下被看作的“半成品”的练习生,而是已经出道了、拍戏了、写歌了甚至拥有几万粉丝了的人。可谁想他们的水平却依旧堪忧。



这档节目让人们发现,行业和粉丝造得出一时的偶像,但造不出一代明星,因为他们不具备足够抓人的个人魅力。而有些时候,这些偶像们是否真正有才华渐渐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他们只要长得还可以、有基本的才艺,甚至只要会笑、有梗,就会有人喜欢他,愿意pick他。就像播出后,即使有很多人在吐槽或曝黑料,依旧有人为他们刷微博,表白“这就是我的菜”。

不过正如GQ那篇报道中作者靳锦写到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能够成为艺术家,在练习生制度内,至少可以做个偶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靳锦,韩国练习生制度:一场批量生产偶像的“饥饿游戏”

徐晓眉,对偶像养成真人秀产业模式的思考一一以韩综《PRODUCE101》为例
——END——


    关注 知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