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讲故事9:谁能“为万世开太平”?

 

古往今来,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本事?...



文/陈玉明    

北宋有一位大儒叫张载。这位“横渠先生”留下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逼格”很高,乍一听,很有情怀,所以经常被各类人引用。

不知怎的,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这句话口气太大,我对一切“大话”都抱有高度警惕。

为天地立心,立什么心?为生民立命,立什么命?怎么立心?怎么立命?凭什么由你来立心立命?你立的心、立的命就是宇宙真理?……细思恐极。至于“为万世开太平”更是鬼扯。古往今来,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本事?

狂狷似乎是儒家的通病。孔子就说过不少口气很大的话,比如“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到了孟子,口气就更大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比张载略晚的南宋大儒、“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更把牛皮吹到天上了:“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知识分子吹吹牛皮,原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儒家的问题是,他们大多并不甘心做个学问家,他们还想“内圣外王”,修身齐家之后,还要“治国平天下”。

一个社会,总要有人搞政治;儒者想“治国平天下”,本来也不算什么问题。儒者真正的问题是,他们骨子里缺少一种谦卑。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最高明,群众最愚蠢;“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他们的优点是有救世的热忱,但这种自大的救世主心态,又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危险之一是,很多人空有热忱,并无真本事。“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

危险之二是,很多人以救民济世为标榜,但骨子里很可能只是希望享受“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的感觉。现在很多人依然喜欢看“青天剧”,与其说是他们盼“青天”出现,不如说是他们内心深处也在憧憬着,有机会去扮演手握生杀大权的“青天”。

危险之三是,因为觉得自己最高明,所以别人就得听他的,不跟着他走的就是小人。史上党争不绝,与儒家的这种不包容也有些关系。这种刚愎自用,发展到极致,就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我来“治国平天下”,亿兆斯民不过是被“治”被“平”的对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儒家自我标榜的人格追求。听上去很美好,但你所谓的“善”真的是善吗?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是坏人(真觉得自己是坏人的人,有反省精神,倒恰恰不容易成为坏人),史上很多昏君、暴君,都觉得自己是尧舜之主。一些人把自己所以为的“善”强加于人,以为自己是解民倒悬,功德无量,其实很可能不过是刚愎自用、扰乱天下。王莽、王安石之流不都是如此吗?

所以秦晖先生提出,应该提倡“穷则兼善天下,达则独善其身”——面对暴政,要有反抗的勇气,这就是“兼善天下”;为官做宰,要保持谦卑、自省,不要动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就是“独善其身”。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才是“为万世开太平”的不二法门。张载有志于“为万世开太平”,但由于儒家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观念,从儒家这一套“绝学”里,不可能开出现代的民主、法治制度,只能开出人治;人治时代,哪里能有万世太平?

我们固然不必苛求古人,但也不必厚古薄今,以为老祖宗那里真有什么济世良方。


    关注 给女儿讲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