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让手机“冻人”,博物馆让手机“动人”

 

不仅这个冬天对我们的手机冻手冻脚,现在连博物馆都盯上了我们的手机。...





前有雪满长安道,西安变长安;后有暴雪和寒潮的double kill,这个冬天在给我们带来美景的同时却对我们冻手冻脚,不仅如此,它还盯上了我们的手机!机智的小伙伴给大苹果贴上了华丽的暖宝宝,也有可怜的路人从电量百分之五十直接冻成了关机。

手机关机预警地图
然而……盯上它们的不只是数九寒天,还有我们的,博物馆!

举个例子,在应用商城搜索“故宫”,搜索结果包括“故宫展览”、“每日故宫”、“故宫社区”等一系列“故宫们”APP,这些APP在满足观众看展需求的同时,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与观众为伴。

当然,APP只是手机连接博物馆和观众的一个方式,接下来,博物馆还可以运用手机中的哪些功能与观众“对话”呢?
走进观众们的日常生活
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数据库和信息互联网络检索到符合用户要求的文献信息,然后以E-mail的方式将检索结果通过信息互联网络发送到用户手中。

微博、微信是手机社交媒体的两大主体。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的微博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并且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点优先推送内容。微信则是采用新媒体的文章形式,几行字就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故事。对于博物馆来说,官方微信、微博所推送的信息无形之中将“博物馆”这一概念渗透到观众的日常生活,观众不必花一定的时间进入博物馆,却可以花上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例如故宫博物院在微博上分享的#让我们一起来读日历#的话题,小编在看见这个话题之前对日历的认知仅限于日期和农历,再看了这个话题之后,表示知识储备呈现递增趋势。
 故宫博物院微博


除了博物馆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以外,像是弘博网等一些文博公众号的信息推送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博物馆的推送更多地是侧重于本馆的展览和活动,而弘博网的信息推送关注的是整个博物馆行业。身为弘博网的小编,在工作时既会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为大家奉上专业的文章,有时也会从观众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借用手机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博物馆可以每天早上和观众说早安。

应用相机

近期有很多人表示要去博物馆寻找自己的前世,一位喜欢收藏武士铠甲的网友分享了一张111年前的武士照片,他自己发文表示“那是我,完全合理。”谷歌最新推出一款名叫“艺术与文化”(Google Arts&Culture)的APP。先拍一张自拍,然后它会使用图像识别功能,在众多的艺术品里找出那个和你长得最像的人,就是在博物馆里的另一个自己。
Google发言人帕特里克·勒尼汉说:“它的流行是完全偶然的。我们总是试图找出有趣的方式让人们谈论艺术,这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热搜不断的断桥残雪的西湖、古意盎然的南京还有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故宫雪景,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平时随手一拍而形成的拍照热。看似简单的一拍,却能形成如此大的影响力。每到11月初,网上疯传的“金色海洋”吸引大批游客到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的银杏林拍照,汉阳陵也借此机会举办了很多教育和体验活动。
帮助观众们规划博物馆生活
从观众计划参观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博物馆通过手机已经把自己的基本信息准备好了。无论是地图APP还是博物馆的官方APP,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乘车路线、路况等,方便观众快捷地到达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以后,打开手机,连接免费无线WiFi,进入官方APP或者微信公众号观看展览介绍,听语音讲解,无论是去文创商品店还是博物馆餐厅都可以扫码支付。博物馆通过手机已经完美规划好观众的博物馆生活。

不单是在博物馆内,观众可以在其他地方通过一些专门进行讲解、展览推荐、幼儿教育的APP,甚至以博物馆为背景的相关游戏参与到博物馆中;大到博物馆的定位、展览,小到一个展品的说明,博物馆APP实现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连接。

苏州博物馆APP
手机作为藏品进入博物馆


2017年9月,首创全面屏概念的小米MIX继夺得IDEA(美国工业设计杰出大奖)金奖后,被全球知名的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收藏,这是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收藏的首例中国产品。

2017年12月,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以下简称蓬皮杜中心)正式将小米公司的全面屏智能手机小米MIX和小米MIX 2列入馆藏。小米MIX和小米MIX 2是蓬皮杜中心前所未有的智能手机藏品,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品首次被世界级艺术博物馆收藏。



手机作为藏品进入博物馆,这在博物馆展陈中算是比较新奇的现象,而且这也打破了观众对“博物馆展览侧重于历史文物”的固有印象,会好奇下一个进入博物馆的新型藏品会是什么。手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完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它成为一个智能时代的标志。过去的博物馆收藏着重于那些充满历史感的文物,而如今手机走进博物馆,表明了现在的博物馆不单单是为了记录历史,也开始记录一个时代。就像是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的最后一件文物——二维码一样,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它,而且热力不减。相信未来的博物馆不再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引领。

结语

在网络、数字化快速普及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服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放下手机,关爱你身边的人”,这句玩笑话就能体现现代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博物馆如何利用手机让观众对其产生依赖则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如今的博物馆在网络、数字化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但博物馆的数字化不应止于此,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更炫酷的科技而忽略平常与观众的交流,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张磊《浅析手机应用软件在博物馆服务中的应用》

广而告之



链接:

文博用人单位请注意,2018年招聘进校园活动启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西北锅巴#大侦探

相关链接:

敲黑板!2018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座谈会给你划今年的工作重点了!

别再买什么明星同款口红了,国博和欧莱雅搞事情了!

文博用人单位请注意,2018年招聘进校园活动启动

博物馆不养蛙,但要关注“养蛙人”

定了!第八届“博博会”将于2018年11月在福州举办!


博艺讲座 | 近期资讯汇总(1.25-1.31)

新形式“点”活博物馆的说明牌

文博法律Q&A | 对文博法律不熟悉?看看这些2017年度的经典案例吧

现状堪忧,而未来可期——科技博物馆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分析报告

快醒醒!《恋与制作人》四大男神带你约会博物馆啦!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b]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关注 弘博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