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挂在黄河上的弦

 

我们习惯于读很多道理,总结很多经验,然后就慢慢的就懂生活了,懂自然了。但其实我们应该去发现,去探索自然,才能懂得一些生活,懂得一些道理。...





从沙漠徒步回来已经第小一周了,一直想写点东西,但回来之后七忙八忙的,又不想随便写写,所以想找个安静的时间,安静的回味。

三天的行程我们走了60km多点,轻装,帐篷睡袋不用背对于我们这些小白来说真是好极了。(当然暂且先不提背西瓜进沙漠那个大哥)

其实之前读过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说去远方吧,但不要在旅行上寄予太多。比如说回来之后的脱胎换骨,有多么巨大的蜕变,或是怎样开启了崭新的篇章等等等。想想觉得不无道理,近两年太多的人总拿眼前的生活同远方对比,其实说多了,挺酸的,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生活在当下,如果是苟且,那我们一生岂不都要生活在苟且之中了。所以同意以上观点,也没寄托什么,其实不用带着任何企图心去做事儿,挺轻松的。



出发前向专业的朋友借了些装备,自己买了些简单的衣物和吃的就上路了,不过还真不枉大家对我的期待,该落的都落下了,只带了冲锋衣和短T的我可以说是借衣服度过这几天的,行程呢,以下。

第一天就向三姐借了小绿一件,罗大哥“套袖”一对,保证自己不会晒成阴阳人。风沙很大,基本是半闭着眼走完了后半段。



第一晚没有想象中的冷。星星帐蓬一样亮。





第二天目标25km,好的是一半的路程是平原,有大片的芦苇荡,风景很好,速度很好,所以节奏控制得也很好。

大学的鞋糙磨得终于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第二天大家状态都不错,也拍了很多照片,沙漠比第一天美很多,可能是沙丘比较多,人比较少,主要是因为一枚不错的领队,带我们避开了人多的路线。

晚上到了营地,如前一天一样,大家支帐篷的时间明显减少了,也发生了很多小插曲,不过依然是完美的一天。

第三天目标15km左右。要走湿地,都说过湿地是考验装备的时候,安然无恙的人全身写着一个大大的贵啊。




不过脚有点小伤,成了半个残疾人,也不希望自己的速度拖慢整个队伍的节奏,所以跟伤残2号决定匀速小步前进,也不用休息,大队伍无数次的路过我们,我们又无数次的赶上,总之没拖后腿。






第三天是最美的,穿了湿地,过了几座大沙丘,到处都是沙丘与天空组成的完美黄金分割,张着嘴走了半路,也不禁感叹如此狂妄的人类实则有多渺小。放肆!哈哈

看到了白房子也预示着我们行程即将结束。这段路程需要感谢的太多,感觉每个人都很可爱,自己也变得可爱了。

记得第二天大家搭完帐蓬围在一块喝着小啤酒的时候聊了很多,我也记得我说过讨厌城市人的麻木,每天上下班丧尸一样的状态,其实很多人讨厌的东西一定存在于自己身上,又很难改掉,这种无力慢慢的变成一种失望,最后伪装成批判。所以讨厌由此而来吧。当时谁说了什么就嘻嘻哈哈的过去了,后来想想,好像总有点不对劲,城市的节奏驱赶着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也实在没有精力对别人的抱歉回以诚挚的没关系还外加一个微笑的脸庞。所以这样看来,还是以你舒服的方式活着吧,没什么错。而我想说的是户外这件事,为什么温暖这件事以及我认为户外的意义所在。

其实去户外是给予了我们一定要互相帮助的大环境,帐蓬呢要两个人支,饭呢,吃你一口吃我一口一顿就解决了,晚上去厕所要搭伴,就连一盆水都能洗两张脸外加两双脚。大家相互分享着经验,交流着注意事项,这种相互支撑,彼此依靠的行为如此自然的使我们成了受助者和施助者,我是个“性善论”者也一直认为人的本质是渴望帮助别人的,所以我觉得在户外干扰人的大环境没有了,人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

还有一点那天晚上谁提过一嘴罗素说的话,大概意思是我们习惯于读很多道理,总结很多经验,然后就慢慢的懂生活了,懂自然了。但其实我们应该去发现,去探索自然,才能懂得一些生活,懂得一些道理(壮壮,是这意思吧?)我记得当时听完这些话瞬间豁然开朗。因为我是喜欢自然的,是那种毫无隔阂的触碰,所以想起去年和偶尼去济州岛的时候,感觉几天没做什么事,但就是很舒服,因为去海边的时候没有请勿靠近,大海容易把你拍死;请勿攀爬,小心脸被摔平这类的标语。傍晚从市区沿着海边走了三个多小时到酒店,看着当地的公交站,餐馆门口的老板,日常下班去聚餐的职员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舒服、不做作。我期望的旅行是我来了我就成了你,可以自然的融入进你,虽然是,但不要做太直白的窗外人。在户外,这种感受就更直观了,脚踩进沙里,手伸进河里,低头能看见爬虫,抬头就是夜空,不怕衣服弄脏,整天素面朝天(擦~矫情的受不鸟了...)总之特别好。所以也是让我对这几天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也所以我推荐身边的朋友参加户外活动,真的会发现不一样的自然界。

最后真心的感谢同行的小伙伴们。

下面是照片放送时间,绝不黑人。


    关注 L充电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