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十年寒窗,我不是为了当个哑巴

 

同样寒窗苦读,为什么金融圈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精英阶层,而医生们做个中产还要日夜提防明枪暗箭。是谁让医生们集体失声,记一个互联网健康从业者眼中的医生们。...



今天是母亲节,本以为早上起来会被各种晒妈狂魔刷屏,打开后却发现,朋友圈里出现了不少自发纪念陈仲伟主任的声音。与前段时间声讨莆田系的阵势相比,虽显得零星但依然足以使人感到慰藉。



陈主任是昨天中午去世的,晚上许多医生朋友开始自发的悼念。本想第一时间写点什么,但却不知从何下笔。魏则西是不幸的,他让人们认识到了莆田系的恶和医疗的痛。陈主任更是不幸的,但医生们却无从开口,他们的痛却无人倾听。作为泛医疗行业的一员,小编接触、了解过很多医生,我觉得我有责任替他们开口,让更多人去真正了解可爱又可敬的医生们。

一个医生是怎样练成的。

首先高考的时候选择学医要求成绩就一定要好,医学院校要比同类大学高不少分数才能录取,意味着我们的医生们从小大多都是好学生。

进入大学,面临的是长达5年的医学本科,在学好基础课,心怀马列毛的同时还要生理学与病理学双修,临床基础和专业技能齐飞。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发现当初的同学硕士都拿下来了。但现在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人才流动又慢,对于医生来说本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继续读,这时候又要面临选专业,国内医学教育体制可谓是学历越高,路走的越窄。选专业风险极大,毕业的时候要是科室不需要人,那真是学的再好也没用。而且临床研究生最难念,要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同时完成课题研究,真正的产学研一体。

据2015年的留学人员白皮书统计,医学留学生中博士生比例在各个专业中排名第二达到50.24%,而我们最熟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博士生比例还不足2%。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外不认可国内医学博士,所以很多人选择直接出国读博,但也侧面反映出医生群体对于不断学习的需求。



真的是无医生不学霸啊。。。

但这些只是你入门的第一步,进了单位要从住院医师一年年转起,转遍各个科室的同时继续像读书时候一样做课题写论文。有人可能说医学论文肯定比理工科、经济学论文容易多了,我只能告诉你,你是too young too naïve了!小编是数学学渣出身,接触这两方面的论文还算比较多,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如果说二者的初阶都是概率与统计,回归分析基础的话,那么经济学的进阶可能是时间序列分析和随机过程。而医学的进阶则是数据挖掘和分类聚类(机器学习经典问题中的两种)。前者相对连续,后者相对离散;前者数据量大,后者维度更高。处理难度可能区别不大,但如果从做课题出结果的角度来说,可以说医学论文更难。况且经济学进阶版一般大家毕业就很少再用了,医学的进阶版想当主任、评教授可是必备技能。

就是这样,想熬成主任也要至少16年:

医科毕业+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5年经验+几篇SCI论文+3年规范化培训+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5年经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主任医师

医生之痛

国外医生待遇有多高已经是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前一阵太阳的后羿火了,里面女主角宋慧乔就是医生,所以可以上电视,买名牌,随便辞职开医院。



国外的医生待遇有多好,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外成为医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但那毕竟是国外,本文我们只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

因此小编找了一个初期成长轨迹与医生很相似的群体来对比,那就是我们的金融从业者(四大,券商,银行等)。众所周知二者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代表,但我们却习惯性的把金融从业者视为精英阶层,而医生则被视为中产阶层。而2014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五年后(2009年毕业)金融行业平均工资超过15000每月,而医生的平均工资只有10000出头但却承担着比金融从业者更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

从事医疗行业相关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高专业门槛低社会门槛的行业。医生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才可以执业,病人则可能是任何一个人,无论这个人对病症了解多少,他都可能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治疗过程甚至决策中。这种特性决定了医疗是一个充满潜在冲突的领域。而金融行业则相反,经济学家们发现的二八原则使得他们目标明确的主要服务于那百分之二十的高净值人群,提高享受服务者的准入门槛同时大大降低了冲突风险。医生们能这么做么?不能。原因是什么呢?你懂的。。。

据统计全国有700万左右的医疗从业人员(其中医师不到300万),每年要服务超过70亿人次的病人。但我们的医院运作模式却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合作社,低效也违背了市场原则。



它使得大家觉得医疗应该是政府全包的行为,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医疗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而这还只是其一,最严重的是类似农村合作社的模式使得绝大多数医生和医院在互联网时代失去了话语权。使得诸如莆田系的医院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被公众所熟知甚至接受。也使得各种医闹甚至暴力伤医的事件,在媒体的过度扭曲发酵下变成了医疗事故。面对网络暴民甚至水军的各种谩骂,政府大多只是选择道歉。进一步导致公众对医生的信任不断降低,接受过精英教育的基层医生只能每天埋头苦干,任打任骂。愤怒和不安在本应该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白求恩、南丁格尔们之间弥漫。



我想在国内大多数选择从医的人最初都是理想主义者至少是有情怀的人,而对于理想主义者没有什么比理想破灭更让人感到无助。

小编并不想讨论体制,也不想为那些医生中的害群之马洗白,只希望医生特别是我们奋斗在一线的好医生们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关注 寝安助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