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训练·读书】读书报告专辑4

 

目录1.《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田凤 导师点评————乔桂英 附:著...



目录

1.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读书报告
———田凤

导师点评————王卫平、乔桂英

附:著作信息

2.《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报告————赵玉辉

导师点评————乔桂英

附:著作信息

3.《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报告——张莉莉

导师点评————程丽阳

附:著作信息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读书报告
田凤
1


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著作指出,在语文课程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学习领域中,尽管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历程,但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集中表现在阅读教学上,也就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因此,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善,“阅读”是必须要攻克的堡垒。书中提到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呢?《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的四章内容对此问题进行了解读。其中第一章主要是让读者对阅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解说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领;第四章则以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文言文这五种题材为例介绍了阅读教学设计实务,以展示前述学理的运用。

读了这本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语文教师是学生与课文的媒介,在教学设计阶段,建立链接包括两个主要事项:首先是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第二是明确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特定文本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需要使用与之想使用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与文本想要让你学习到的理解和感受。而教师要明确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的地方,往往就是课文中最要紧的地方,即某一特定文本的特质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指导,针对不同的文体类型特征,落脚到某一篇文本的具体特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真正做到让学生高效完成该阅读教学。

二、应该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采用正确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以读者的身份感受并进入备课者的角色。王荣生教授提到他经常对语文老师讲,拿起一篇课文的时候,最好先不要把自己当“语文老师”。意思就是是我们首先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名读者,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受,在备课时不要把自己当成语文老师,而是还原为一个普通读者。如果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语文老师,很容易堕入“语文教师备课”这种特殊的阅读取向中,也就是语文教师以往行程的集体性地阅读取向。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不光是读者,还要还原为一个孩子,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从而进入文本。当教师把自己定位在读者的角色上时,更容易和文本以及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文本解读就是灵动的,充满朝气而又有活力的文本学习。不仅对教师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提升,更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提升。这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教师确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扎实自己文学底蕴的同时,接触不同类型、不同文体,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主动解读文本的状态。

三、文本的教学要根据学情关于这一点一定要明确对于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的地方应该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摸不出的”。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比如,他们已经懂了什么,已经读出了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实际上等于没有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情,并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论,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关于学情分析,整本书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生放在主人翁的立场来解读文本。书中讲就是“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上好一门课的必经之路。但是回想现在的大班额教育,又感觉到关注学情的力不从心。每一个学生都是该堂课的主人翁,也都是这个文本的解读者,但由于学习品质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等一系列非常客观的因素又使得“学情分析”这个词有解读上的误区。我也明白,尽管学情分析有了解整个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必要,但是也一定要关注大多数,并配合教学进度再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选择。当教师考虑该篇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时,一定是以大多数学生为主,但这样的教学又无疑会使得哪些理解能力稍差或者是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处于一个更艰难的境地。或者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产生偏差,也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所以我认为想把关注学情、了解学情真正变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行为,还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以上内容是我在读了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著作后感悟比较深的几点,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付诸实践的理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读书做到与作者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 王卫平和乔桂英老师点评

这篇读书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三个点,谈出了自己的认识。以三点为纲,既概括了著作的主要观点,又有结合实际发表个人的认识。但是这些个人认识是一些对现象的感受,非分析性的,分析要基于对现象的全面了解,对原因和研究进展的把握。如学情分析,相关的研究和有效的成果已经有不少,你的“关注大多数”和“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产生偏差”等感受,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著作信息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曾任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2004年起任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家,2006年起任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语文学科组专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信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第3次印刷
《散文教学教什么》读书报告
赵玉辉
2



《散文教学教什么》的主编王荣生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全国课程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语文分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这本书的编排很特别,并不是按照我们所熟识的学术性书籍的体系构成,而是根据国培标准设计的参与式语文培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有所创新,包括理论、课例、共同备课这3个工作坊,设计了读者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体现了培训的案例式、情景式和参与式,堪称“纸质版的在线教育”。对于学科教学(语文)的研究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情境操作性。

本书分三块内容阐释了对散文教学的见解: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以及散文的特性与教学内容的开发。同时本书当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理论结合实际,对散文教学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说明,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第一, 散文教学目前面临最大的困境与问题,就是不能从学生的人生经验出发,让学生品味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体验,通过学习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散文教学中有“两个向外跑”现象:一是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上去,二是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中去。解决散文教学问题的对策有三个,一是“阻截”,降低语文课程教材中语体散文的比例,二是“分流”,将散文分门别类,细化文体。三是“正面应对”:即关注“散文”文类的解读方式,强化文体意识,不同体式的散文作不同对待。阅读本书后,我对的散文教学面临的困境深有感触,在散文教学中,两个“向外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个应对策略中,“阻截”与”分流”,提醒了教育研究者如何有效地选择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育研究者有独到的眼光,对文章文体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正面应对”首先需要关注散文的文类,强调文本解读要采取与散文文类相匹配的解读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把散文当成散文读,不要当作其他文类读,尤其不能当作实用文章读;其次,要强化文体意识,关注和借鉴散文文体研究的相关成果,以求形成可依循的相应的解读理路;再次,细化文体研究,依据体式探寻可操作的具体解读方法,也就是读出一篇散文所呈现的独特的文体特征。

第二,散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条:(1)散文教学设计理念,要依据散文的体式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征,还必须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质来。(2)散文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依据散文的体式特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3)散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4)散文教学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文本细读,增长自己的语文经验。散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鉴赏现当代的“文学性的散文”,要遵从散文的文类特征、“文学性散文”的着眼点、散文阅读的要领等引申出来的一系列原则。

第三,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路径,要完成四个步骤:(1)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2)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的风格。(3)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4)教师选择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四步走通,然后才可据此设计教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四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为“辨体”、“识人”、“断文”和“定点”。在散文教学中,往往会忽略了辨体,识人,只是作出简单的介绍,没有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文体和作家,这也就导致了无法识别“这一篇”散文的独特价值,无法融入作者的自我情绪,情感的变化过程,更谈不上引导学生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断文”和“定点”也就无法精准完成。这三块内容从问题、方法、具体操作三个层面让我对整个散文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考。

从散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多样化形势下的文本解读浅薄、个性化阅读下的教师引导缺少和探究性阅读下的情感升华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忽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教学内容不合宜;过于标榜学生的“言说权”偏离文本意义核心以及散文鉴赏流于形式,价值观引导过于牵强。在本书中王荣升教授主张要理解散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所教散文篇目中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之间建立链接并且掌握突破散文教学困境的三条对策,即阻截、分流与正面应对。透彻地掌握散文阅读的要领,即体会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以指导教师在日常备课时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树立正确的散文教学设计理念,散文教学需要点滴累进,打持久战,应该秉持散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王荣生教授的观点鲜明的指出了散文教学的实质,并从目前散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突破散文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针对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与散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给出了非常合理的建议。对研究散文阅读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个人认为书中虽然提出了对于不同体式散文的解读要作出不同对待,但不足之处在于其解读思路和方法没有具体化。操作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通过阅读王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我进一步明确了要把散文当做散文教,教出“这一篇”散文的独特价值,要紧扣文本,细赏文本,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厘清了散文教学中的一些疑惑,对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然也还有一些困惑,没有得到解答。对于散文的解读思路以及可操作的具体解读方法还存有疑惑,需要更进一步进行研究与思考。



乔桂英老师点评



准确概括了著作内容,准确理解了著作要点。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批判性阅读的层面,曾要求你结合散文教学的实际,评判此书观点的合理性。三个分述部分的“结合实际”是著作中列的,倒数第二段中的“结合实际”是笼统的,而且并不针对著作的观点。



著作信息



王荣生: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等。

出版信息:该书于2014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报告

张莉莉

3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在2015年4月出版,作者王荣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家,他从课程与教学论的高度研究语文,将语文教学引入到了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见地深厚,视角独特,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有着独特的贡献。

关于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主要是想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理论缺失。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一般应该教什么”?语文“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语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语文“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而对这些问题,由于我自身理论学习不够,也一直心存疑惑,没有一套正确完备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而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这部代表作,资料丰富,逻辑严密,时有洞见,专门论述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能够从理性的高度回答这些问题,因而对于我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004年,王荣生教授主编了“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有一本专著是《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再版,《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整体框架沿用原书,原书中有一些内容予以保留,去掉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加入了新的研究材料,新增的内容占全书一半左右,尤其是第四章《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主要是新近的材料,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对语文教学实践颇具价值。下面简要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本书分为四章:

第一章  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本章揭示了①语文课程与教学今后的走向: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将逐渐成为现实,语文教材将可能呈现“多样化”的格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将率先迈步。②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语文知识的纳新,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

第二章  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识。本章本章界说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两个方面:定篇和语文知识。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关照语文课程内容,陈述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认识。

第三章  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呈现。本章论述了语文课程内容呈现的确定性问题,鉴别出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第四章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本章结合中外语文教材举例和试编的教材样章进行阐述:不同功能的选文呈现不容的课程内容,要求采取不同的编撰策略和技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涉及当前语文教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正文之后有两个附录,它们对认识语文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对研究和分析语文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比起之前读过的《语文科课程基础》一书,确实轻松一些,让我获益匪浅,下面谈谈几点心得:

一.辨清了四个概念

1.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2.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素养目标,语文课程研制者建议“一般应该教什么”。语文课程内容,从大的方面看,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定篇)及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

3.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较为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语文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建议。语文教材内容应该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使之具体地显现;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走进经典的世界、建构语文能力。

4.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二.对“语文课本”的思考

王荣生教授在书中写道:“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依然问题重重。就教材而言,问题莫过于语文课本的名存实亡。”初一看,我不能接受,觉得言过其实。课本怎么会名存实亡呢?

再看下去才知道,自己对“课本”的认识太过于肤浅。按我的理解,“语文课本”就是“语文书”,而王荣生所指的“课文”应该是体现“课程内容教材化”的产物,是体现“教材内容教学化”功能的“语文书”,不具备这一功能的就不能称其为“课本”。文中写道:“课程内容教材化”实际上要求教材做好两件事情:(1)要有课程内容,对“一般应该教什么”给出切实的回答;(2)要对“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有建设性的回答,使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得以具体地显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么就单篇选文而言,语文教材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这篇选文“一般应该教什么”?

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对此往往含混其事乃至似是而非,在“思考和练习”,现在改称“探究”、“讨论”之类的,比如《项链》,一部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要师生在课堂里做如下“问题讨论”:在小说中,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可厌可悲的人物,还是一个在命运的作弄中坚守自己人格尊严可悲亦可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你是悲悯同情,亦或是赞美敬重?或者只是鄙夷她?

应该说,这道题体现了现代的阅读观念,也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即便如此,这道题究竟想让教师“教什么”,还是颇费思量,是领会小说人物和主题的关系,还是理解《项链》的主题,还是感受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又或者是体会阅读视野与小说阐释的关系等等,对于这些,语文教材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而是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揣摩”,是要靠老师来“生产”的。这等于把“语文课程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和“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这些问题都交给了老师。因为在“教什么”上不确定,“用什么去教”的设计便不会有合适的着落;而一旦教师“生产”出围绕这道题的“课程内容”,他势必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

相信许多人读了这段文字,都会恍然大悟:怪不得语文这么难教,难为我们语文老师,既要成为教学专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如此说来,名副其实的“语文课本”,确实尚需努力建设。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生产和学理审议

王荣生教授指出,“选文集锦”式的教材,给语文教师在“备课”上带来了莫大的负担。所谓“备课”,按道理讲,主要是“备学生”。当然,语文教师要参与课程,要大张旗鼓地动用教材的选用权,他也有“备教材”的任务,在必要时对课程内容也要有所创生。在理想的情况,“备学生”和“备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本来含义。

但是,使“备”教材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编”教材、“参与”课程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研制”课程。这样,语文教师的备课重心,就被迫从“备学生”扭转到“备教材”乃至“备选文”;语文教学内容,从“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实际上最好怎么教”的关注,就被迫退回到“一般应该教什么”、“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生产”。

通常语文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花在:

(1)按教参所提供的结论去“理解”选文;

(2)“揣摩”教材编撰者的“意图”(即“思考和练习”题);

(3)“想出”具体的“教学内容”。

光顾着“备教材”这一头,语文教师就要应付不暇,因为“备课”所做的工作,类似于编制语文教材、研制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契合,在语文课本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在专业化建设才刚刚起步的现在,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要求。

一方面,语文教师对因别人玩忽职守而造成自己被迫地越俎代庖,理应表示出正当的愤慨。另一方面,既然已经越俎代庖、既然现在不能不越俎代庖,那么对自己持以“庖”的要求,虽然近乎残忍但也不是不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所“生产”的“一般应该教什么”、“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需要有自觉和反思,比如:“教的是什么?”“教的正确吗?”“用什么去教?”大量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所生产的“教学内容”,在“教什么”正确性和“用什么去教”的对路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样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缺乏反思;有的甚至对“教什么”的正确与否、对“用什么去教”的对路与否,缺乏自觉。这些是需要我们改变的。

以上就是我对王荣生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几点心得体会,之前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混淆不清,而现在我能够辨清这些概念;另外,王荣生教授拿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清晰解剖,尤其是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学内容”的剖析,让语文人醍醐灌顶,将教材的使用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理性层面,对于当前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内容多为语文问题的元思考或是原点的探讨,因为自己是专业硕士,在增强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应用,所以把关注的视角伸向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是很重要的,由于现在水平有限,所以希望在老师的指点下,能够对此有所突破,真正发掘出这本书的价值。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认真研读关于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著作等,为写好毕业论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程丽阳老师点评



张莉莉同学此次读书选择了王荣生老师的代表性著作《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从读书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同学阅读态度认真,已具备对理论书籍中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的能力;该同学对阅读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启发,厘清了一些概念,纠正了一些认识偏差。如能在读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在吸收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认识则更好。





著作信息



王荣生: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研究基地负责人。著有《语文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求索与创生:语文教育理论实践的汇流》等。

出版信息:该书于2015年4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杨孜豪
审核:乔桂英



    关注 太原师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