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大唐玄奘》观影沙龙

 

2016年5月8日,人大禅学社举办“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大唐玄奘》观影沙龙活动。...

    十年前,《大唐玄奘》一书问世,本焕长老亲自题写序言,将此书翻拍成电影,让真实的玄奘大师、真实的佛教形象登上荧幕成为长老的心愿。十年后,电影已成,我们寻着玄奘大师“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求法精神,寻着本焕长老的弘法之心,以此因缘,发起观影沙龙活动,一同深入这部承载重托的影片。


2016年5月8日,人大禅学社举办“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大唐玄奘》观影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观影和影后交流两个环节。

观影环节,在海淀工人文化宫影院进行。之后,一行人前往附近的甜品店享受下午茶和进行影后交流。


影后交流的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绍和简单的观影感受分享。在场的每位同学都得到了一个本次活动纪念卡片,卡片背面附有发言序号和所需回答的问题。

Q:你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是玄奘大师说自己的西行就是修行,他的坚持堪称是修行人的典范。影片中展示的玄奘与大自然的困难的拼搏,其实我认为是心魔的另一种表现,在西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需要克服自己的犹豫和不坚定。( 徐铭拥)

这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玄奘大师在沙漠中仅有的水被泼掉,在近乎绝望中,突然天降甘霖。那种绝望后的喜悦,其实是坚定了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信念,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难实现自己求法的愿望。(徐紫谨)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景是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受到大家的爱戴,鲜花铺地,那瞬间觉得玄奘大师历经的苦难都化为乌有了,玄奘大师实现了佛弟子的担当,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胡娴)

Q:这部电影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这部影片中石磐陀的形象其实是孙悟空,虽然从西游记里看来孙悟空对比于玄奘更为勇敢,但是其实我觉得真正勇敢的是玄奘,因为西行求法之路十分艰辛,真实的玄奘西行取经之路是没有弟子一直陪伴的,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何冰)

我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玄奘大师的“心”的力量的强大。心中西行取经的坚持一直坚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陆鑫炎)

我对影片中玄奘大师在高昌国的故事印象深刻,我记得高昌国王非常希望玄奘大师能够留在高昌国,他坦言高昌国之所以一直不兴盛,就是因为没有高僧带领国民摆脱迷茫。而且玄奘大师其实是更是一个平凡人的形象,有自己的感情,很温情。(时婧)


第二部分,人大历史学院的博士生王昱淇师兄从历史、文学比较等方面对影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昱淇认为这部影片比较尊重史实,人物刻画也符合佛教精神。影片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玄奘在沙漠中以为自己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就是当他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洪流将要流入历史的长河中对自己的一种总结,是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一个仪式性的行为。之后,他从几个方面为大家阐述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和真实历史中的玄奘的不同之处。又从时代背景和文学艺术角度解释了《西游记》为何要这样塑造形象。他认为《西游记》刻画了玄奘的三个徒弟不同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或许也是玄奘本身的性格的一部分。王昱淇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独到的观点,给在场同学很多启发。


第三部分,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分别对文化与佛教、佛教中国化等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禅社社长何冰进行总结发言。她说:“玄奘大师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动,就是他坚定的取经求法的信念。‘慈悲心’——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悲精神,是玄奘大师克服重重困难西行求法的根本动力。现代人接触佛法太容易,但往往受用不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缺乏对法的希求心。现代学佛人更需要学习这些先贤矢志求法的精神,才能让法的价值彰显,有所受用。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能读到经典,这么便利的条件是前辈们用毕生精力来创造的,希望大家可以感恩和珍惜现有的学佛因缘。”
组织|秦艺源  摄影|崇庄  撰稿|秦艺源  编辑|崇庄

禅社活动部&宣传部 出品

中國人民大學禪學社

微信号:rendachanxueshe

邮箱:rendachanxueshe@163.com




    关注 人大禅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