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豫见08】和煦春风暖人心

 

有河南人的地方,就有正能量!梳理天下河南大事儿,讲述全球河南人故事。过了春节,春天就不远了。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让人们暖心舒心。本期《一周豫见》,我将给大家讲述春天里发生的一些暖心事儿。...





有河南人的地方,就有正能量!

梳理天下河南大事儿,讲述全球河南人故事。

过了春节,春天就不远了。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让人们暖心舒心。本期《一周豫见》,我将给大家讲述春天里发生的一些暖心事儿。

一、G1813乘警、乘务员为旅客让座


2月23日,正月初八,安阳市谭女士一家三口乘坐G1813回上海。车上人很多,由于谭女士买的是站票,没有座位,而她又带着一岁多的女儿,非常辛苦。

这时候,一位乘警过来,给谭女士找了个座位。不久,乘警又将另一个座位让给了带孩子的李先生。原来,这两个座位是供乘警休息的。

这位乘警叫李文璞,24岁,来自郑州乘警支队一大队。当天,早上六点多,他就到岗,在车厢里执勤、控烟。下午三点多到达上海后,晚上他还要跟车到西安,值班到第二天晚上结束。整个过程,他在车厢里要走几万步。



一同让座的还有乘务员赵家旗。赵家旗在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工作5年了,虽然有时候感觉到累,但她依然热爱这份工作。

李文璞让出座位后,执勤、控烟间隙,累了,就将自己的行李放在地上,坐在上面休息一会儿。

李文璞说,让座只是自己的举手之劳。但这一举动,让谭女士和李先生的心中春风拂过,暖洋洋的。
二、“无臂羊倌”曹建新:三退低保,率乡亲们致富


曹建新,46岁,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人,三岁时触电失去双臂。他自强不息,学着用嘴写字,用肩挑水,用脚洗衣服。他曾三次主动要求退出低保,腾出名额给更需要的人。



为养活自己,他从12岁开始放羊,一干就是20多年。从30年前的两只羊,到现在100多只羊,曹建新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如今,他一年卖羊能有两三万元收入。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2017年8月份,他发起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共有4户村民加入到他的合作社,大家共同出资20万元,他出钱最多,合作社共存栏500只羊。

曹建新不但要活好自己,还要努力帮助别人。失去双臂的曹建新尚有这种精神,作为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呢?
三、张大奎:从脑瘫儿到北京理工大学博士


张大奎,1981年11月,出生在焦作市博爱县一个农民家庭。一次高烧导致其落下严重后遗症——小脑瘫痪。他生活自理都困难,但自强不息,不断挑战身心极限:从在地上爬行到利用拐杖独立行走并且生活自理;从大专读到本科、硕士,再到前不久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曾经的他,因为脑瘫而无法站立和行走;如今的他,早已在精神上成为一个远徙的巨人。他用行动证明:生铁已然淬炼成钢,世界因拼搏而精彩。
四、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以“同志”或职务相称,
自然顺耳
2月25日,周口市人大会期间,周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继标与某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言中,几位人大代表开口即真诚地说“尊敬的刘书记”。最后主持讨论的县领导说“请刘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刘继标书记说道:请大家直呼‘同志’或职务,不要再称呼‘尊敬的’刘书记。此外,讲话就是讲话,也不是什么“重要讲话”。

据报道,刘继标工作务实,讲话“接地气”。去年,在谈到加快推动重点工作,决战第四季度时,他提出,对干得好的,给面子、给票子、给位子;干得不好的,坚决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

有评价认为,市里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不喜空言,就是树立一种导向,倡导一种既亲且清的上下级同志关系,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从而为周口跨越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科学》杂志报道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


2月23日,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科学》(Science)刊登文章,聚焦了施一公教授正在创办的西湖大学。



2015年3月,施一公与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随后得到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大力支持。西湖大学的核心机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将比公立大学在管理阶层、行政工作和制定办学方略方面更具灵活性。

施一公给这所新大学的定位就是“小而精”。西湖大学的目标是“为国家、为人类培养最优秀的下一代人才”。

一些观察者认为,西湖大学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灯塔。在官方报道中,西湖大学,与注重培养本科生的中国公立大学相比,办学目标更为灵活并专注于学术研究。
六、马街书会:延续700年的曲艺之约


从元朝起,每年正月十三,说书艺人便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到河南省宝丰县马街村说唱,这一活动被称为马街书会,700年不曾中断。

今年的马街书会仍与以往一样在马街村的一处麦田里举办,主要内容包括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等七项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曲艺艺人集中展示了河南坠子、天津快板、京韵大鼓、山东琴书、凤阳花鼓等数十种曲艺曲种。



近年来,传统曲艺出现衰落现象,马街书会也曾遇到参会艺人规模减小的情况。自2006年马街书会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宝丰县以“抢救、保存”为目的,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组织专业机构对马街书会现场进行全方位影像记录保存,并对赶会的民间艺人发放交通和困难补贴等,使民间艺人参会热情得到了恢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形式和载体,希望马街书会能传承下去。
七、今年春节,陕州地坑院火了


今年春节,陕州地坑院火了。

从春节前开始,由于央视新闻频道、央视英语频道44次、189分钟的轮番“轰炸”,加上《舌尖上的中国3》中对地坑院穿山灶的报道,春节期间,到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陕州地坑院累计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4.5万人次,最高峰值达5.7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其实,早在2016年,《人民日报》就先后6次聚焦陕州地坑院,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了陕州地坑院这一世界独有的建筑形式。

陕州地坑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有着“人类穴居的活化石”“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的美誉,具有极高的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地质学、艺术学价值。

还是那句老话,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三门峡采取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极大提升了陕州地坑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今年春节,陕州地坑院火爆也在预料和情理之中。

作者大宋,宋红伟,曾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现就职于洛阳社科联。长期关注河南、河南人形象问题,著有: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给力的河南人——当代优秀河南人群体素描》和《最美洛阳人》(人文社科卷)。

河南人的事儿,需要天下河南人共同参与。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河南人物、事件等线索。邮箱:henanculture@126.com。


    关注 我是河南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