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告别:谢谢你,这161封信

 

你为什么不能坚持,原来并不是你的毅力不够。...




“仿佛是一颗种子,一旦觉醒,自然就会向着阳光、温暖、更广阔空间的方向努力生长。”


一直以来,我不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做事情常常不能坚持。3天的热度,激情消退后,就抛之脑后了。比如跑步,学英语,学理财,写博客,写影评等等。这种状态一度非常折磨我,我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缺乏自控力、缺乏毅力的人。这种自我强化的负面认知,反过来又让我更加不能坚持去做一件事情。

这一切在2015年下半年,遇到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带来一些悄然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自我觉察有关,和能量有关,和生命意义有关,话题很多,这里不想展开,我想以后花时间慢慢梳理一下,再分享出来。

总之,当我开始自我觉察的时候,我内心仿佛看到了前面有一束光,然后自然而然的想要向更光明的地方走去。仿佛是一颗种子,一旦觉醒,自然就会向着阳光、温暖、更广阔空间的方向努力生长。我内心就是感受了这种自然向上生长的力量。

引发变化的原因很多,但爆发点是这样一个故事:一直以来对于读书有某种情结,所以半年前我想做一个读书会的项目(最后只完成了2本书,这是另外一故事),然后邂逅了斯坦福大学凯利教授所著的《自控力》这本书,用心精读,把每章节最后摘选成1500字的文章,做成录音,放在微信公众号上。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书中一个训练自控力的方法:想象一下几年后自己的样子,如何健康、积极正向、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美满,然后给今天的你写一封信,你会感谢今天的你做了什么?

我突然感觉仿佛有一道闪电击中我,立刻决定每天给自己写一封信。我测试了网易、阿里、搜狐等几个邮箱,最终选择了139的邮箱,因为有很方便的定时发送功能,可以设置N年后把信发回给自己。那是2015年11月23日,我开始写第一封信,名字是《感谢5年前的你-001》,然后一直持续到今天《感谢5年前的你-161》。

我一边想象这5年后每天收到一封信,就像收到一份礼物一样的心情,一边激情满满地记录着每天的觉察。虽然有时候会忙,当天来不及写,但是会在一两天后补上。所以,我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件事情,坚持了将近半年,却丝毫不觉得累、无聊、困难、或者什么障碍。

我回想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这样:

首先,决定要坚持一件事情之前,要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到底有多重要,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一件事情重要到,不吃饭不睡觉,都要必须完成的程度,但毅力啊,坚持啊,自控啊,都不在话下了。

其次(这个原因可能更重要,也许应该排在第一位的),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否产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愉悦感。有的书里称之为“心流”,英文叫:Heart Flow。一旦你的心愿意为之跳动,就会产生上瘾一样的感觉。根本不需要调用坚持、意志力的能量,自然而然地,你的心和上瘾的感觉,就会驱动你去做完今天的功课。

而如何才能产生“心流”呢,我的体会是做这件事情时,把注意力投注在所有的美好感受上,而不是负面感受上,尽管可能刚开始时,美好感受所占的比例还很微小,甚至不易察觉。但是,一旦你开始关注它,它就会快速发展。此消彼长,痛苦的负面感受就会减退。例如跑步时,我们首先会觉得累、喘不上气、腰酸腿疼,如果我们每次都只关注到这些,下次在还没开始跑步时,这些感觉就已经占据我们的内心,让你失去了跑步的动力。我们可以关注流汗时的酣畅感、大口吸气时的痛快感、跑完后全身的放松感等等,每次我们关注这些,这些就会在我们潜意识里被放大,慢慢一段时间后,开始支配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地驱动我们去跑步。很多人跑步的人,都会上瘾,不跑就浑身难受(想想也挺可怕哈)。

我写完这161封信后,突然觉得可以了,不需要再写了。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从中收获了自信,从中我发现我可以选择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有能力坚持做完、做好。这句话的原版出处是《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二战时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意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由此,弗兰克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并且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派。

所以,我决定主动停下来,把每天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的位置让出来,留给别的事情。这件事情,我想在3个月后,分享给大家。

谢谢你,这161封信,拜拜!

2016年5月9日

有李说不清
做更好的自己




    关注 有李说不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