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遗作:国宝传世名画!

 

《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





《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张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徐悲鸿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建议横屏观看



《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

《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美术史上极为罕见的经典之作,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此卷 “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这一作品历千年之久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现为徐悲鸿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八十七神仙卷》白描人物手卷,深褐色的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笔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八十七个人物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宫女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里那冉冉欲升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种“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八十七神仙卷》没有着任何的颜色,但却有着强烈的渲染效果,作者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了稠密而重叠的衣褶,所有人物神情各异,神采飞动。构图整齐而不呆板,人物的安排也参差有致,组织地繁复而不显杂乱。

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人物相互之间的呼应。原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



由于吴道子的真迹本来就难觅,加上这失而复得的曲折经历,徐悲鸿对《八十七神仙卷》极为珍视,徐悲鸿的好友张大千和谢稚柳见之对其夸赞不己。张大千认为“北宋武宗元之作,实滥觞于此”,而谢稚柳也认为是“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并喻之为稀世之宝。自己的收藏被同道好友赞赏品评,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更为自己能为这件已流失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赎身,使其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得意之事。

千年艺术瑰宝  世纪情感收藏
建国以来,因其物华天宝的无双地位,从未全身露面,然能窥其全貌者实为寥寥。《八十七神仙卷》真迹目前保存完整,但历经千年,绢本发褐变脆,已不宜对外展出,为了再现“白描绢本”的巅峰艺术,缅怀艺术巨匠徐悲鸿先生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值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生前指导青年艺术家陈志忠先生,以《八十七神仙卷》馆藏真迹为蓝本,历时六年摹刻,南京造币有限公司用一公斤白银按宫院古制精心打造《八十七神仙卷》银雕摹本,并在银雕摹本的介绍册中亲自撰写序言。她觉得有必要将悲鸿视之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用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永久保存,千古流传。

因为廖静文女士是《八十七神仙卷》在现当代的第一批艺术鉴定鉴赏和见证人。徐悲鸿、张大千、谢稚柳、齐白石这一代艺术家均已作古,也从未制作过《八十七神仙卷摹本》,廖静文是老一代人中硕果仅存的亲历和见证者。所以,这幅《八十七神仙卷》银雕摹本,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传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15年6月16日晚7点03分,廖静文先生与世长辞。从此不会再出现艺术地位和规格高于此作的《八十七神仙卷》摹本,再也不会有老一代艺术家的亲自指导和审定的摹本出现,这是美术界非常大的损失。

名    称:《八十七神仙卷》银雕摹本

规    格:360mmX52mm

零售价:31800元

出    品:徐悲鸿纪念馆

制    作: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详情敬请咨询邮储银行云南各网点!


    关注 GJSH2016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