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的“教科书”,来学习一下!

 

看看古人们的品物之书里都写了些什么。...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作为收藏界的“扛把子”,一直都是收藏界不可缺少的群体。同时,文人们也一直在引领着民间收藏的潮流。可是你知道古代的文人是如何进行收藏知识学习的么?

商 青铜龚子觚


大家都知道,“士农工商”,商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就像我们永远不想当最后一名一样,商人们当然也不会甘心自己永远落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希望能借助仅属于文人的艺术收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而在文人们的眼中,这些商人对书画珍玩的收藏只是附庸风雅而已。他们缺乏必须的文化水平和鉴赏能力,要么把赝品当真品,要么买到了珍品以后就随意放置,任其朽蠹。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  40.3cm × 70.5cm 故宫博物院藏


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收藏乱象,文人们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有关于生活美学的著作。

明初曹昭写的《格古要论》,开创了“收藏课本”的先河。

这本“教科书”里究竟都写了什么呢?
如何判定古物的真伪,
这些古物的源流是哪里,
哪些东西值得收藏,
藏品的品第高低,
甚至包括一些具体的使用场合……
而作者简洁冷静、中立客观、不容置疑的语言,以及居于高处的旁观者的写作姿态,让这本《格古要论》看起来更像是教科书了!
明宣德 铜冲耳乳足炉


这本《格古要论》的诞生其实还反映除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状态。无论是新富者还是文人中的地位提升着,都需要通过那些能体现文人审美情趣和文化品级、符合文人气质的物品来表现和巩固自己的地位。但那些原本就有地位的人群对这种雅俗不分以及低阶层妄图向上攀登的社会状况颇为不满,希望通过对雅俗的定义与区分来阻止其他阶层逾越界限。

所以,这本“教科书”的另一个作用也就明确了,那就是区分“雅”和“俗”。
清雍正 斗彩花卉纹双耳扁瓶
你以为学收藏有一本“教科书”就够了么?
太天真了!
课本当然还要与时俱进!
于是,到了明中期,王佐对《格古要论》做了大量的增补,并对《格古要论》的卷次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写下了《新增格古要论》。

那在这本书里作者增添了什么内容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出现”和新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更关键的是,对日常使用之物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大。

如果说《格古要论》是总结了宋元文人对文雅之物的观点和认识,那么,《新增格古要论》就是对明代立国百年后收藏新变化进行的总结与回应。

从这本书开始, 收藏与日用逐渐分成了更偏重古代的收藏系统和更偏重当时社会的生活美学系统。
明 佚名 《博古图》


除此之外,古人的“收藏课本”还有《洞天清禄集》、晚明的《长物志》等等。

这些文人们充分利用了文学造诣高这一优势,不仅在“课本”中讲明了如何收藏,还区分出了收藏的“雅”与“俗”,更是利用这些书籍稳固了他们在收藏界的“地位”。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机智的文人们!

收藏并不是简单地占有、珍藏那些高价值的文化物而已,如何适宜地保有、使用、欣赏它们,相对而言更为重要。文人通过写作那些与物有关的著作,对物及围绕着物的行为进行雅俗分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社会审美标准及语言。这种标准和语言巧妙地把大众与文人区分开来,同时又以对雅文化的认同和遵从来塑造和维护文人集体的整体文化身份。



内容改编自《中国艺术》2018年第3期

黄德荃《换个角度解读中晚明品物之书
《中国艺术》
定价:38元(点击此处购买)
- END -
点击下图 试试看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注 人民美术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