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读报(65)流沙河看到啥“作呕三日”

 

不管政府搞一个什么,千万不要用搞运动的方式。...



《我是一个潇洒的人》(2016-5-9)是腾讯大家做的流沙河先生的专访。其中,流沙河先生关于古典文化的一些看法,篇幅不长,转录如下:

提问:您怎么看国学热?

流沙河:从前我当学生的时候,从来没有政府出来说这个是国学,要提倡,没有这个。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都是专家们编的,叶圣陶、宋云彬、王伯祥、朱自清,多有学问的人,全部都编过当时小学、初中的课文。

年纪比我大的人读的课本都是叶圣陶编的,他是教育专家。他们选的这些叫国文课本,中间既有现代的白话文,也有古代的,还选得有《诗经》。这些古典文学在课本里可以占到四分之一,但并没有叫做国学,我们的老师讲这些从来没有给我们说你们读这个就叫国学。这个实际上就是古典文学,一个现代学生的起码修养,哪里还要专门叫什么国学嘛!古典文学的这点修养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课本里除了诗歌,还有唐代的一些散文,唐宋八大家的那些,更要找一些《左传》的内容,他们选了好多东西在里面,都没有专门去说过这个国学,更没有说有了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能复兴,没有这种说法,只是说一个青年娃娃,一个中学生,应该有这些古典文学常识,没有给你说学了这个常识,中华文化一下就振兴了,哪有这个事情,吹那么大的牛有什么意思,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还没有那个时候的分量那样多,就这样还重新立了一个名字叫国学!

后来我也想了,他们有他们的考虑,单独这样提出来表示重视,既然重视我也没有什么理由要去反对它。只是我心头觉得这些东西是我们应该起码有的修养,不是喊我们把这个一读了,中华文化就弘扬了,一下就在世界上弘扬了,这个是两回事情,吹那么大的牛有什么意思嘛?!我都不相信我讲点这些古典文学就能够把中华文明振兴。这对我自己说来无非是一种爱好,对于听众说来帮助他们增加一些知识,使他了解我们的古代,了解古人,了解的目的不是要把这个拿到全世界去推广,是让我们这些人知道古今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古代的东西虽然过去了,但是它和我们有血缘关系,我们读了它是充实我们自己。

尤其像这类东西,不要动不动就拿去给外部世界对立起说,说这个就是我们民族振兴。这样做一方面是牛吹得太大了,另一方面这种态度不是对待文化的态度,也不是对待教育的态度,因为这些教育内容都是在充实我们自己,开辟我们的眼光,使我们看得更宽,更远,然后让我们去和现代文化接轨。哪里是喊你拿去取代人家,一会儿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又河西,好像文化轮流做庄,这些都是说来吹牛的。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各自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只是使这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色彩。我们不可能完全是纯粹的世界公民,我们都是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个历史范围内出来的,都有那个地区的原有的色彩。各个地方的都不同,但是不是说要拿出来较量一下,我觉得我比你高明或者你们统治了那么多年,又该我们的文化来统治,这些想法都非常之不好。所以这些年来,我对有些提法并不去附和,我只讲我的课,传播一些知识,交流一些古籍,这就是我做的事情,如此而已。

……

提问:对啊,您怎么看现在有的小学要求学生读《弟子规》的呢?

流沙河:你要知道,我的老师都是一些很古板、很保守的老先生,但没有一个老师要我们学《弟子规》,也没有老师强迫我们要去读《二十四孝》。国民政府的那个小学、中学的教育方针仍然是正确的,没有像这些完全开倒车,喊人去学习这些形式主义的,而且这些都不科学,不现代,不文明。

提问:您说《弟子规》不文明?

流沙河:不文明!你看到这个,还上了电视,他们居然拜什么师之类的,中间摆一张椅子坐着,完全一个瓜娃相坐在那儿的,弟子要在底下跪,还要穿什么服装!哎呀,你们在做什么白日梦哦,这个东西早在民国初就废除了,没有这一套,哪个兴这样的?不兴啊,早已经不兴了。我看到都会作呕三日。



提问:这样子有什么问题呢?

流沙河:我有一个老师,人家是真正的秀才,就是他给我讲的《诗经》。那时我是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放了学以后,背着书包就到老秀才那儿去了,老秀才要给我们讲到天黑才放我们回去,老秀才从来没有给我们说你们要去读什么《弟子规》,他们都晓得那个要不得,所以这个太可笑了。

我那些老师好有学问的,还有从尊经书院出来的。但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时,会穿一个袍子拿一个扇子的,都这样了还讲什么课呢?是在这儿表演了。中国做任何事情,都专门有一批吃这个专业饭的,就是在表演。就是穿一身西服,也同样能够把中国古典文化讲得很好,我就是穿牛仔裤我都可以讲得好,何必还要摇一个扇子呢?

提问:这些太过形式,太过表演了。

流沙河:太恶心了,这就不是我们文化人了!这个你是跑江湖,你在表演,你应该加入戏剧家协会,因为你已经变成演员了!还有更荒谬的,穿一个马褂印些八卦。我也在想,不管政府搞一个什么,千万不要用搞运动的方式,只要你政府想要用搞运动的方式,就会有一批人来投这个机,来给你搞得莫名其妙,看到叫人笑,反而使真正有学识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要去那样做。

我就从来不收什么学生,更不用说“门徒”了,这两个字好荒谬。我们都是现代人,学问要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我有不对的你照样可以纠正,不搞很形式那一套,那一套太可笑了。还有一些人,自己都没有学到什么,他就收了很多徒弟,比如川剧表演变脸,从前任何一个县上的烂川剧团都会搞这个,现在就变成大师,还有收多少门徒,我看到他在上面,底下好多人给他跪着,可笑得很。

我觉得有些东西最好政府不要直接管。像我小时候,一个国文教科书就有六种不同的版本,编选法都不同,教课书是学校自己选,中华的、开明的、正中书局的、商务印书馆的、复兴书局的、百兴书店的,由学校自己定。校长也不定,交给老师:你教国文的,你说选哪一种我们学校就去采购。老师说:恐怕还是人家开明的叶圣陶他们那个编得要好一些。那么就是叶圣陶的那个。都不是政府管,老师他们自己选,而且允许有各种差异的,这就叫殊途同归。哪里大家都要弄得一模一样,又不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每个动作都要一致。这个是传播文化,有多种方式。

流沙河先生的上述观点,系一家之言,如不认同,可以讨论。反过来,小学要求学生读《弟子规》、穿汉服搞拜师礼,如不认同,应该也可以争鸣。但事实上此前似乎没有见到相关争鸣,是确实没有不同意见吗?

分享看书读报的心得

老郭,退休编辑
微信公众号:guojiangling1955


    关注 老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