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禅与维修摩托车的艺术》(壹)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自我的灵魂都是不可得到的东西。...

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

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

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

1963年起接受了多达28次的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1968年他与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双子城出发,在中西部旷野、洛矶山区和西海岸从事心灵探险。他希望从狭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脱,于是才开始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一路经过复杂经验与反省思考,终于恢复了自我的完整。





【前言摘选】

1.在“禅”的世界里,“言语”在本质上就包含了一种自我否定。

2.禅宗的立场始终是站在“教外”——言语,终究会带来误解;说,不如不说。

3.苏格拉底:爱是一种充满着美和善的迷狂,他能提升灵魂,使人们踏上真理之路。

斐德洛:爱是一种欲望,容易使人迷失自我。

——《斐德洛篇》中讨论爱情的作用与灵魂的运动形式

4.德里达在阐释他的解构思想时一再声明:解构更多的是一种立场,一种姿态,一种思考的方式,而非日常生活中所应采取的态度。

5.西方意义上的理性,在禅宗看来,只是不断地否定,却不能领略到“空”和“无”的大智慧。

6.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自我的灵魂都是不可得到的东西。
7.亚里士多德的“存在”与柏拉图的“理念”似乎都未能彻底摆脱理性的纠缠,惟有禅宗的“空”和“无”,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道。毕竟,自我的灵魂总是站在我们身后,决不会在思想和行动开始之前出现。它只会因为我们反复的追问而不断后退,而一旦你真的全力认识了自我的灵魂,自我也就崩溃了,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忘掉自我的灵魂,进入“空”和“无”的境界。

8.唐代禅师青原惟信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9.作者:“如果你只是爬到山顶,这种目标是肤浅的,维持山的活力是靠周遭的环境,而不单单只是山顶而已。但是没有山顶,你便不会有山的周围。是山顶界定了周围。”

10.禅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避和堕落的借口。

11.禅真正的内涵在于境界和心态。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2.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情。

13.龙树《大智度论》:“禅定只是获取智慧的手段和普度众生的手段——静处生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


    关注 午六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