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叨叨叨,像贾静雯一样来点行动,娃会愿意听你的话!

 

在生活当中,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爸妈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语言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但是行动会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爸妈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语言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但是行动会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作者:OK妈
来源:妈咪OK(ID:mami-ok)


当妈的和孩子腻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这不这个小长假我就OK有了“不悦”:

坐地铁回家的路上,OK要喝手上的饮料。我和OK爸一起阻止了他,“地铁上不能吃喝东西”。虽然勉强接受了,但小家伙心里并不爽,于是不断用嘴去咬饮料瓶的盖子……在我们连续说了几次“盖子很脏的,不要咬”之后,OK仍然继续啃,我发出警告,“如果你再咬,爸爸妈妈就拿走了,你别自己拿了”。OK点头答应说好,但很快他又忘了。OK爸不再客气,直接一把拿走了他手中的饮料瓶。

那一刻小家伙显然是没把刚才的警告当回事的,他“崩溃”了,大哭起来“还给我、我自己拿,还给我、我自己拿”。地铁里一众人看过来,我和OK爸有多“尴尬”可想而知。OK爸克制着自己的爆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各种讲,但那一刻OK完全在生气的情绪里,哪听得进。我和OK爸说,你别说话了,就抱着他,让他哭(其实想要迅速摆脱尴尬,把饮料瓶递给OK,世界会立马太平,但我们并不愿意“妥协”),我掩饰着内心的焦灼,装作若无其事,“等你安静下来,我们再交流哦”。

终于从大声哭泣到小声呜咽再到安静地抹眼泪,出了地铁站后,他说,妈妈,我知道不对了,你可以给我了吗?我说可以。他开心地拿过了饮料瓶,然后说,我不会再啃盖子了,妈妈你要爱我的哦。

我说,当然,妈妈讨厌的是你的坏行为,但是妈妈一直很爱你。

在OK睡下后,OK爸来和聊起这个小插曲,他说:“其实从地铁上让他不要咬瓶子开始,我们就有点唠叨了。后来他大哭,我还想和他继续讲理,继续说,其实根本没用,还是你厉害... ”(哎哟,难得他老人家也开始思考育儿对策了,呵呵呵)

其实,有关忍不住“唠叨”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预想的大,今天很想就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1
跟孩子“碎碎念”,95%的时候没有用


德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皮尔斯曾提到过:人在幼年(大概2岁左右的年纪),95%的孩子是通过无意识的印刻和模仿来自动完成学习过程,只有5%的幼儿是通过语言训练完成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对孩子所用的行为要求、指示命令,这种用语言传达给他们的道理,只占到他们行为过程的5%。

所以,如果我们总是不停地跟娃“碎碎念”、“打嘴仗”,大多数时候是无效的。

前阵子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了贾静雯、修杰楷夫妻俩与女儿咘咘有关吃饭问题“斗智斗勇”的片段——“从开始对咘咘不肯吃叨叨,到咘咘挑食哭闹升级,再到最后贾静雯用了一招搞定小家伙”,很有感触。

1. 先是贾静雯碎碎叨

贾静雯一家在吃晚饭,咘咘不愿意吃蔬菜,开始调皮“耍花招”,一会说饭烫,一会把肉和菜叼嘴里玩。




2. 爸爸也来凑热闹

爸爸故作严肃脸说:“欠修理。”咘咘机灵爆金句:“我不要欠修理。”

贾静雯、修杰楷夫妻俩先是甜言蜜语,而后威慑,开启叨叨模式,但显然都不管用。


3. 意识到这么拉据下去没意义

贾静雯放大招了。她直接把女儿的小餐椅转向后面说:“我们不想看到不乖乖吃饭的小朋友。”

至此,小咘咘秒认错:“我会乖乖吃饭。”



4. 孩子承认错误后开始安抚情绪

贾静雯把咘咘转回来,先安抚情绪,确认了情绪已经稳定后,又和波妞一起鼓励咘咘吃饭棒。

最后咘咘乖乖吃掉了碗里的蔬菜和肉。



虽然在咘咘听不进去话的时候,贾静雯也叨了几句,但她没有沉浸在自己的叨叨里,而是及时地刹住了车,停下说话,用行动告诉孩子,挑食的行为爸爸妈妈不接受。


2
无效沟通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


不过,人有时候很奇怪,当我们开始碎碎念时,可能心里也知道没用,但就是忍不住。继而在停不下来的叨叨中成功制造出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往往会让孩子走向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妈妈聋子(mother-deaf)

坦白说,发现孩子听不进还不停叨叨,根本就是大人犯懒,以及在向孩子发泄自己的焦虑情绪。在叨叨时,我们都没去想孩子到底为啥不接受,也不愿意费心思想点办法,和孩子各有一个台阶下,进行一下合理调解。不信你回想一下,有多少次是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走向了咆哮体“再不听话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而孩子呢?其实也是默默反抗或者试探爸妈:爸妈反正也是说说而已,只要他们不爆炸,我就可以不听爸妈的话。在慢慢的试探底线的“游戏”中,孩子最终会对大人的话产生“免疫”,也就是“妈妈聋子”mother-deaf。

最可怕的是,孩子们对妈妈说教的“耳聋现象”最后会演变成针对所有对他讲道理的人,本能地不愿意听所有人讲的话。

要说有“耳聋现象”的娃儿还真的要不多少。如果家里有个唠叨的老人(我们可以善意提醒一下),哪怕他天天哄着孩子、给孩子买零食、塞糖果,但孩子一定最不爱听他的话。并不是这个老人没有一句话中听,而是孩子已经对这个人有“耳聋”了。

另一种极端:孩子利用“碎碎念”来获得妈妈注意

我一个闺蜜对此就深有体会。她家有两宝,大的三岁多,小的还不到一周。大宝别的都挺好,就是“饭前洗手”这事儿特别难配合,每到吃饭时间闺蜜都得念经一样要让他洗手、洗手、洗手。

本以为就自己这么念念叨叨也没啥,但突然有天她儿子幼儿园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在幼儿园不肯洗手,点心时间和午饭时间,别的小朋友都洗完手吃起来,他还站在水池边磨蹭,非要等到老师过去盯着,才能把手洗了。

闺蜜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她家娃儿那么爱玩水,可就是不愿意洗手,洗个手有什么难的。去问了一个研究发展心理学的朋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闺蜜自己引发的问题:因为她在吃饭时都是抱着小宝,大儿子认为妈妈的注意力都在小宝宝身上,所以妈妈对他念念叨时他会觉得这能获得妈妈的关注,而如果他一叫去就去把手洗掉的话得到妈妈的注意时间就短了。

最后心理咨询师对朋友说,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不一定是自知原因的。孩子本能地希望获得关注,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方式会让他们得到更多关注,他们会愿意让这种方式保持下去。
3
真想改变孩子的行为,
行动和示范才是完美方案
叨叨模式会让孩子的行为走向两种极端,破解的方法也有两种,停止和示范。

1、 学会停止

在《孩子:挑战》中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多次强调,“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一旦觉察到父母的情绪变化如不耐烦、生气、愤怒,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反应。

当叨叨模式已经把孩子推到了对立面或者冲突的时候,这时候一定得先闭上嘴巴,保持沉默,这样可以让大人和孩子都冷静下来,获得一个缓冲。这是有立竿见影效果的。

有次已经到睡觉点了,OK一定要玩磁力片,OK爸说了很多次“不可以再玩了”,OK已经有点闹觉了,遭遇强行阻止就哭得撕心裂肺。我示意OK爸别说了,然后抱着哭得浑身是汗的OK,他先是挣扎了几下,很快就在我怀里安静了下来。情绪平复之后便很配合地刷牙、洗脸,也很快入睡了。

2、 多用示范

对孩子而言,大人的行为示范比起语言更有效,因为行为示范不是命令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参与,对孩子来说,有爸妈支持的态度在里面,从而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OK上的是蒙氏幼儿园,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能让OK自主性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蒙氏教育中倡导“自主的探索和工作” ,而这个前提就是需要老师在为每个孩子安排工作前先亲自做示范。

传统意义上的“教”都是用说的方式授人以知识,而其实当我们用“示范”的方式在教孩子时,传递的是更积极的态度,是真正地“教孩子做事情”。毕竟人是视觉性动物,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听到的,记住看到的。想要让给孩子尽快明白我们说的事,让他看到是最容易收到效果。
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与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唠叨孩子:“你怎么这么没有收拾啊?快去把玩具收起来!你听到了没有啊?”还不如动起手来,和孩子一起收拾。让他感受到你的行动力。

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爸妈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语言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但是行动会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End-
妈咪OK由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受高知妈妈欢迎的原创育儿号。国际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关注0-6岁宝宝的大脑科学、智商情商,也分享有关睡眠、喂养、疾病等最有细节、最具参考价值的育儿心得。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查看:

胎儿发育:胎儿发育的七大黄金跳跃点,孕妇必须要做的七件事!

新生儿:新生宝宝这28种情况不是病,新手爸妈不要慌!

母乳:乳汁是血液变的吗?母乳妈妈这样吃乳汁更营养!

奶量:各月份婴儿吃奶量是多少?

晚睡:宝宝睡得晚怎么破?睡眠咨询师告诉你0-3岁早睡的实用技巧!

吃盐:一岁以内宝宝不要吃盐!高盐饮食对宝宝的5大危害......

缺锌:宝宝缺锌什么症状?不爱吃饭就是缺锌吗?含锌最高的食物是它别认错!

坏辅食:最坑宝宝的5种辅食,你还在给娃吃吗?

喂饭:喂饭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别不信!

被骂:孩子被骂,他们的大脑会受到这样的伤害,你知道吗?

日常用药:布洛芬、妈咪爱、乳果糖......宝宝日常用药最全介绍,妈妈必知!

预防感冒咳嗽:如果孩子眼部出现这样的变化,妈妈一定要关注,大多感冒咳嗽与此有关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育儿文章


    关注 婴童CEO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