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剧希望在东北

 

东北喜剧与小沈阳...



「东北的冬季特别漫长,啥也干不了,只好聚在一起扯犊子。」李健说。

想想,冰天雪地,一年大半时候都裹着厚棉衣,身上已经很沉重了,心里再苦,那日子还能不能过——可能算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东北人活下来了,还挺乐呵,扯犊子扯出了一门「笑」的本事。

寒冷倒成了东北式幽默的「天时」。

记得从前学地理,一提起东北,那儿是「黑土地」,广阔的平原肥沃丰饶,仿佛随手撒下一把种子就是能亩产千斤,再有,就是老工业基地。高大笔直的烟囱冒出的黑烟是工业时代最贴切的象征,这也是工人阶级力量的源泉。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

这曾是东北的「地利」。

何庆魁被誉为「黑土地」的赵树理,他写出过数十部脍炙人口的小品,包括《卖拐》系列和《昨天·今天·明天》。何在小品里制造笑点的独门绝技,就是「黑土地」的东北农民与剧变的时代相遇时,碰撞出的冲突与火花。

2010年上映的电影《钢的琴》,在国际国内各大电影节斩获丰厚。这是部东北味儿十足的喜剧,导演是纯正的东北人,这个厂区大院长大的孩子把镜头对准的,正是改革阵痛中的工人阶级。



《钢的琴》,豆瓣标签是「喜剧」。搜索时,相关的推荐是《美国丽人》。剧照中魔幻现实的场景让人想起贾行家提到的一拧开流出来的是橘子汽水的水龙头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这些骄傲的「遗迹」,转眼又成了东北艺术工作者们的「地利」。

有了天,有了地,然后有人——东北人。

长期不懈的实践中,东北人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口语体系,叫东北话。

东北话只是个笼统的说法,细分起来可要费老劲了,不过,总有两个特征。

这两个特征也是后来成就了东北喜剧的,尤其是小品,两大法宝:抬杠,和瞎说大实话。

再苦的日子,在伶牙俐齿间也能榨出一丝丝的甜——不管这甜是不是走味。



感受东北话的魅力,只看文字,心里就自动模仿起了说话人的口气。图截取自《耳朵大有福》,张猛执导,范伟主演

说着东北话的东北人爱热闹,爱笑,旧时候,看戏就是娱乐的首选,二人转最受欢迎。人人嘴里能哼两句,好像随便哪个屯子哪个庄都能凑出一个业余剧团。

赵本山就生在这样的东北。

他是个孤儿,自幼随着盲人二叔学艺,长大后干不了农活,先进了公社宣传队,后来在业余剧团里混着。

都说经历能塑造人,那么痛苦的经历就是格外塑造人。
据说是七十年代的本山大叔,黄晓娟就是他春晚首秀《相亲》的搭档。拉场戏也是一种二人转。

铁岭群众文化艺术馆馆长李忠堂为他的二人转《摔三弦》里的角色选角时,第一个想起了这个有过几面之缘、擅长演瞎子的赵本山。后来,赵本山回想起来,说「这个戏成全了我的一生」。

李忠堂慧眼发现了赵本山的幽默天分和表演天分,但他必不会料到,赵竟成了一代空前的喜剧之王。

八十年代末,赵本山第一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他几乎是家家户户——尤其是北方——除夕夜的年夜饭。要是少了他,全国的观众过年好像吃饺子没得醋蘸。
赵本山1957年生人,五十多岁,头发已全白了。何庆魁调侃他,你比你爹看着都老。他自己开玩笑,想要谁的命就让谁上春晚

「一切为观众服务。」

这是赵本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以视为他的喜剧理念。他常用这句话来教导徒弟们。

而观众是最善变的。讨好一时的口味尚且容易,一直把握住他们的心思——或许走蜀道还更容易一点。

所以,赵本山最难得的,是一直在求变。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头几年,他的御用编剧一直都是何庆魁。赵本山很清楚,要做好喜剧,优秀的本子同有天分的演员同样重要。何庆魁之后,二十多岁的张猛为赵写了接连两年小品剧本,《功夫》和《说事儿》都出于其笔下。
高秀敏和何庆魁


何庆魁在拿到深圳电视台给他的一万块稿费后,给高秀敏买了大粗金项链和一双粉红色高跟鞋。

从深圳国贸回宾馆,高穿着高跟鞋走不动,于是何跟她换了鞋。高秀敏穿着何的黑皮鞋,何庆魁脚踩粉红十公分高跟鞋走了回去。

高秀敏是何庆魁的缪斯,后来两人相爱。在访谈里,他对蔡国庆说,两人「没办法,必须得好」。

事实上,何庆魁从未与原配张艳茹离婚。2005年,高秀敏病故后,何回到张身边。2015年,张艳茹去世。

06年,张猛出走。赵本山启用了一个八零后编剧,叫尹琪。尹琪也是东北人,毕业于辽宁艺术学院——辽艺一度改名本山艺术学院,又改回来了。他为赵创作了09年央视春晚的赵家班小品,《不差钱》。

《不差钱》
新年第一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一个穿苏格兰裙裤、别着发卡、动作扭扭捏捏却嗓音嘹亮的男子,他们都记住了他怎样让人在除夕夜笑得肝肠寸断。

街头巷尾,一时间到处有人在议论他,模仿他的「至理名言」。

这个人,就是小沈阳。
二十多岁时,小沈阳和妻子沈春阳一起去跑场,演二人转,那天唱了一出老戏《包公赔情》,台下不仅没有掌声,还不停喝倒彩,观众已经没耐心看这种旧戏了。沈春阳流了眼泪,小沈阳一时血勇,同台下的观众吵了起来。

十几年后,他站在铁岭县剧团二十年聚首的舞台上——这次的台子搭卡车上,他少年时是站拖拉机斗上演——开口说,我就唱一段《包公赔情》吧,看看本事还在不在。

这一次,乡亲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聚光灯对准他一个人,无数手机举起,为了拍他。

成名后,别人问小沈阳,你一开始为什么要学二人转?小沈阳想了想,说,为了学门手艺,好养家糊口。

不能再现实的答案。

他出生在辽宁的大城市铁岭一个穷山沟里,本名叫鹤,父亲还给他起了个字,雪亭。贫贱夫妻百事哀,孩子甚至比大人更有知觉。沈鹤很早就察觉,自己的出生「没有给家庭增加多少乐趣」。

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看见书就犯困,念完了小学,就去了武术学校。据说,他原本想学成了去当警察。无奈,凑不齐学费,他就回家种地了。

年少的沈鹤对这种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日子心生厌烦,他决意去闯一闯。这时候,他看到报上剧团的招生广告。沈氏父母也是二人转爱好者,能拉善唱。小沈阳还曾跟着母亲去「哭死人」挣钱。

揣着借来的一千块钱,沈鹤进了铁岭县剧团的小门脸。师兄回忆,沈鹤嗓子很好,老师们愿意留他。

十四岁到十九岁的青春期,沈鹤就着一块钱的咸菜能吃一天,衣服和裤子捡着师兄师姐们送的穿。冬天夏天都要各个乡跑,站在拖拉机斗上唱戏,演二人转。

左边的二人转演员即铁岭艺术团学艺时期的小沈阳,那时他还叫沈鹤
学成之后,他兴冲冲上了长春,在一个小剧团找到了工作。熟料,这是个陷阱。不仅要演戏,还要打杂,当他索要自己的劳动所得时,却挨了两记恶狠狠的耳光。

他跑了。

到了林越艺术团,沈鹤心一横,进了团长办公室,说要找工作,开口就唱了一段。这份孤勇给他带来了运气:他的声音打动了团长,被录用了。当别人问他叫什么时,他看着墙上沈春阳的名字,脱口而出,说自己叫「沈阳」。

小沈阳从此诞生。

他有了好搭档兼爱人沈春阳,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收入渐长,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挣一千。那时,小沈阳就想把二人转唱到大舞台。他的理想是登上刘老根大舞台,人生模范是张小飞。



张小飞以在《刘老根》饰演「二柱子」闻名,是赵本山的第三名弟子。他也出身于林越艺术团

06年,他实现了人生目标,成了本山大叔第25名弟子。

访谈中,陈鲁豫问了他一个问题,在二人转跑场时遇到不尊重人的观众会不会感到羞辱。

「不是人,真的不是人,每天像个猴一样,」平时的小沈阳表情远不如台上丰富,在说这番话时,他显得十分平静,「在台上被人耍,为了俩钱,」他顿了顿,「就为了挣俩钱。」

《不差钱》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利,就在一夜之间。

这好像是小沈阳一直在等的一天,又像是完全不敢想,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

「我有点飘了。」他承认。

重重负面传闻,虚虚实实,沸沸扬扬。

几年间,小沈阳几度沉浮。一开始,他演了好几部电影,在各大卫视间疯狂穿梭跑场演小品;后来,又好一阵子音讯全无。有消息称,赵本山把这位徒弟雪藏了。

而赵本山则很坦然,他否认「雪藏」和「不和」,说刘老根大舞台是群星闪耀,而不是众星拱月,况且都是徒弟,他要一碗水端平。

《不差钱》过后的第二年,辽宁卫视春晚播出了续集《就差钱》。赵本山和毕姥爷依旧,没有小沈阳和毛毛。六年后,小沈阳在《欢乐喜剧人》表演小品《不差钱2》。在台上,他扮演一个过了气连外卖员都不理睬的明星。

这番自黑博得满堂大笑。



《不差钱2》,这次沈春阳穿苏格兰裙,而小沈阳,一副阿拉伯打扮

如今,距离一夜爆红过去将近十年了。奔四的小沈阳不再年轻,过去的莽撞和浮躁不知何时,已消失殆尽,留下来的,是一张更稳重的、善于应对镜头的面孔。参加《跨界歌王》前,有媒体采访他,他答得谦虚,比赛不重要,我喜欢唱歌,所以才来的。



小沈阳最终赢得了《跨界歌王》季军。他对唱歌很认真,有人问他会不会边歌边舞,他说不会,我身体不协调,跳不好惹人笑话,唱歌得好好唱,不能这么弄

他参加了很多喜剧类综艺,担任BTV《跨界喜剧王》的喜剧召集人,和许多喜剧大咖是老友,也发掘了许多有天赋的年轻喜剧演员。

曾经「离开了师傅什么都不是」的小沈阳,漂亮地完成了一个身为合格徒弟的最后一课——出师。

就他在各类喜剧综艺中的表现,俨然有了新一代东北「喜剧宗师」的势头。

不仅是综艺,从第一次「触电」张艺谋《三枪》以来,他就一直未放下过电影。

「不止是喜剧,还想演正剧,和偶像剧,」那还是八年前,彼时刚成名的小沈阳神采飞扬,对主持人崔永元说,「反正有这么多观众支持我,是不是?」说着,他回过头,喝彩声淹没了他。

理想总是光明,道路难免崎岖。
喜剧电影是中国大银幕的「宠儿」,尤其在近几年。

有前辈高人如冯小刚、葛优,是银幕贺岁喜剧常青树;有中流砥柱如徐铮、王宝强,靠《人在囧途》系列打开了中国喜剧电影新局面;更有后起之秀如沈腾、马丽,凭《夏洛特烦恼》一炮打响。

喜剧电影,在中国方兴未艾,真正是一片黑土地,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东北人里有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笑星,向喜剧电影进军,他们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观众的口味是永远的创作人焦点。创作人都在尝试,谁一步踏准了时代里观众的笑点,谁的票房就能破1、2、3、4……亿。

这是一场竞赛。

如果说《囧途》系列模仿了美式公路喜剧,那异军突起的开心麻花团队,则有向美式伦理喜剧看齐的意味。

「二人转里原汁原味的段子在荧幕上几乎看不到了,」何庆魁说,「这是做了一个嬗变的传承……市场还是缺少一些这种带有质感一点,生活化的喜剧。」

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改变和新颖成了新的要求。

在二人转舞台遭遇嘘场后,小沈阳决心改变自己,他摸索着,小心讨好观众的口味,穿裙子、别发卡,渐渐有了《不差钱》中风格化的形象。

《时代周刊》采访过小沈阳,在随后刊出的文章中,用了「vulgarity」形容他在《不差钱》中的表演。

最早的《三枪》过于生硬地嫁接了美式黑色犯罪片模式,水土不服,再加上人们对「张国师」总免不了有过高的期待,评价很不尽人意。



《三枪》翻拍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除了小沈阳,毛毛和程野也在演员表中。程野有一项绝活,「五官移位」

几次不成功的「触电」尝试,明显让小沈阳谨慎了许多,但这个东北「存爷们」可没有退缩。于电影,他一直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小心试探,量力而行。他甚至还随师父赵本山在《一代宗师》里演了配角。

15年,他在《唐人街探案》里演一个配角。《唐》大获好评,导演陈思诚,也是他的朋友,颇善于调教演员,他也教会了小沈阳用另一个角度看待如何演戏这回事。

虽然都是表演,小品和电影不是一回事。

从「一年串七个戏」的跑量不求质,到沉下心来思考,年近不惑,也算小半生大风大浪,他「想清楚」了。

要做自己的电影。

小沈阳要当导演。

「不仅因为想拍,还是想掌握一门手艺。」他把「拍电影」视为「手艺」,仿佛昨日重新,二十年前那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少年,想学二人转,掌握一门糊口的营生。

小沈阳心里有根弦,始终是绷紧的。

或许,从他对待二人转那种钻到底的态度,可以预见到,像他这种人,要拍电影,一定也有那股子「倔」劲儿。

「想把电影拍好,」他想了想,「想留下点什么来。」

「他想成为艺术家,」沈春阳笑着说,「干这一行的,哪个不是奔着这个来的。」

去年12月,小沈阳自导自演的喜剧《猛虫过江》终于杀青了。

《猛虫过江》海报

《猛虫过江》:一个导演的诞生特辑


有些类型喜剧的影子,也有对老东北喜剧人的传承——当截然不同的文化相撞时,总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笑的化学反应,这曾是何庆魁等人俘获观众笑声和拥戴的利器。

这一回,小沈阳选了地理位置上最北的黑龙江,和最南的台湾。当来自东北雪乡、操着一口苞米味普通话的东北小青年,遇上亚热带长大的嗲声嗲气的台湾黑帮。

比之老一辈喜剧人,小沈阳有更大的雄心。他想要给更多观众带去欢乐,不止步于东三省,不止步于北方,也不止步于江南。

笑「出」黑龙江。

这种心思也体现在演员表上。

作为东北喜剧帮的领头羊,他自然启用了自家人,包括很受欢迎的笑星潘龙斌、刘桦、杨树林、肖央,当然,肯定有他的妻子沈春阳。

至于女主角,则是依凭爱情轻喜剧《我的少女时代》一举成名的宋芸桦。还有金士杰、李立群这些台湾老戏骨,陈汉典这样的小生,甚至还有搞嘻哈的MC Hotdog。

宋芸桦在片中饰演武力值颇高的女保镖,静香
这就是小沈阳作为导演生涯的第一步。

这电影会好看吗?

票房会怎么样?

现在,统统无法回答。但,我还是愿意期待。

听闻小沈阳要当导演,海清寄给他一本书,《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在《喜剧之王》里,星爷总在看这本书。他老是一本正经地演着时运不济的小人物,总能逗得观众笑啊笑,最后悄悄擦去笑出来的眼泪。

周星驰懂得喜剧的真谛。

那小沈阳能行吗?至少,他跨出了那一步。

至于结果嘛——

我倒想起一个人,他是东北人张猛,几年前,他拍了《钢的琴》,获奖无数,却票房遇冷。在这部杰出的喜剧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正始于描绘小沈阳此刻的心情——

如果我们成功
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失败
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关注 奇遇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