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仙女和小超人能区分现实和童话么?很急!在线等

 

教你如何科学地防止孩子将自己过度代入虚拟世界...





爱贝睿

基于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儿童教育机构

4 月 15 日,芜湖繁昌县某小区内,一名年仅 6 岁的女孩独自在家时,竟拿着一把小花伞从家中窗户坠下,掉落到 6 楼门面房阳台上。所幸经过送医检查,小女孩仅受皮外伤。据知情人透露,小女孩可能是受动画片的影响,撑着伞从窗户往下跳。(摘自 上海热线


虽然上述可怕的事件只是个案,但作为家长,你肯定也在想,「我家的小超人小仙女们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些动画片的呢?他们能分清现实与想象么?」

模仿动画片主人公一定是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吧。但是很多故事情节和动作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模仿起来还充满危险。从家长角度出发,让儿童远离暴力低俗动画片当然是第一要义。其次,限定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并且陪同孩子观看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看看孩子为什么会相信动画片中的情节,以及如何科学地防止孩子将自己过度代入虚拟世界中(文末有本文要点呢)。
表面现象和现实的区别,3 岁以后才渐渐知道
早在 1986 年,就已经有学者(Flavell et al., 1986)设计了科学实验,并发现了 3 岁孩子较弱的辨别真假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的能力。家长们不妨也模仿做做以下实验范例来「套路」下自家的孩子吧。

首先,实验者给孩子观察一辆红色的玩具车。
然后,用一片绿色的滤镜遮住了玩具车,让车身变成了黑色。
(木有找到对应的黑色车,大家凑合看吧~ )
实验者提问孩子:「这个玩具车是什么颜色的呀?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

3 岁的孩子们表示十分困惑,并不能给出肯定的答复。
接下来,实验者给孩子们看一块周围被糖纸包住的橡皮擦,然后问孩子:「这个是糖果还是橡皮?」
……
3 岁的孩子们再次产生了困惑
……
从一系列实验中,研究者发现,3 岁的孩子们认为一个东西看起来的样子 = 它真实的样子。然而,随着孩子认知的渐渐发展,和知识经验的慢慢积累,到 6 岁左右,他们的大脑已经不容易被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欺骗了。
虽然个体差异存在,但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孩子在2~3 岁逐渐可以区分现实生活与想象虚构的情节,并开始玩想象游戏或者假装游戏(例如假装一根香蕉就是手机)。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游戏内容是「假想」的,不会真的去相信一根香蕉 = 手机(Hopkins et al., 2016)
但是,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孩子也开始接触更多的绘本和动画片。

虚构的绘本和动画片为孩子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例如《灰姑娘》就会让孩子们相信世界上有会讲话的动物,和无所不能的神仙姐姐。即使孩子在这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真假的能力,大量酷炫的虚构情节和人物设定还是很有可能让孩子感到困惑,容易「迷失」,相信表面上看到的东西。
如何带孩子走出「迷失」
  • 在孩子日常的阅读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名人自传或描述历史的绘本。例如,可以在读完童话后,再读一本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的传记绘本,让孩子去发现现实与幻想世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直接和孩子讲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比如在读《灰姑娘》时,写一张表格,列出真实和虚幻的事物来帮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到有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平时也尽量找机会加入孩子的假装游戏中,观察并适时提醒孩子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 但是家长肯定会发现,单单告诉孩子「这不是真的」很多时候并没有用。当孩子认为晚上房间里的影子是怪兽时,不妨打开灯,把物品投射影子的原理解释给孩子听。孩子知道影子的产生后,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 当发现孩子开始「迷恋」和模仿动画片中的危险动作时,家长可能需要当一下「童话破坏者」—— 找一些有关动画片后期制作的视频,或简单易懂的科普短片来告诉孩子动画片里的人物做的事是危险并不切实际的。例如,可以告诉孩子,电视里的超级英雄可以跳下 40 层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跳下去会造成无法想象的伤害。
  • 特别注意的是,当孩子已经过度沉迷于虚幻世界(例如只与想象的人物对话),并且他们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正常生活中的交往时,家长可能需要带孩子寻求专业上的帮助喔~
一个总结
总而言之,只要孩子愿意将大多数时间花在现实生活中的玩耍和交往上,适量的童话和科幻故事并不会造成孩子们的困扰。况且,3 岁之后的孩子已经渐渐有能力去分辨真假,有时只是乐于沉浸在童话的绿洲中。所以,家长只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干预就好。

来一起悄悄守护孩子们的这片净土吧~


一点拓展
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孩子辨别真假的能力与「心理理论」基本上是同时产生(3~4 岁左右)及发展的。在往期的内容中,我们也提到了「心理理论」的概念,它指的是孩子能够理解他人心智状态(想法、信念、意图)的能力——可以猜测他人所想。这两种能力都要求孩子有较成熟的认知能力,知道现实可以与脑中想法不同,并知道自己所想不等于他人所想(Flavell, 1993)。一些心理学的研究也已经发现,对「心理理论」的锻炼也十分可能提升孩子对于表面现象和现实的判断能力(Melot, A.-M., & Angeard, 2003)
相关链接

  •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全世界 4 岁以下的孩子,90% 都不会通过,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 从没想过,玩假装游戏居然对孩子有这么多好处
参考文献

  • Flavell, J., Green, F., & Flavell, E. (1986). Development ofKnowledge About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1, 1–69.
  • Flavell, J.(1993).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alseBelief And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8,595-604
  • Melot, A.-M., & Angeard, N. (2003). Theory of mind: Is trainingcontagious Developmental Science, 6, 178–184.
  • Hopkins, E., Smith, E., Weisberg, D., & Lillard, A. (2016). The 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Object Pretense: The Differential Importance of Form and Function.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7, 197-220.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