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礼平独家解读 从《红楼梦》到《水浒传》,“小戏骨”如何走好品牌化之路?

 

剧研社,国剧鉴证实录!...





随着观众对《小戏骨》系列作品的关注,《小戏骨》栏目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潘礼平认为不管是内容上的改变,还是团队架构的变化,“秉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过度开发市场。”是创作中始终需要坚持的。 
作者|方雁橙


一块顽石步入红尘,历经了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一只千年蛇妖为报恩,水漫金山......

去年《小戏骨红楼梦》赚足了观众眼球,眼波顾盼间,举手投足间,小演员们将人物形象拿捏的非常到位。这部剧在腾讯视频播出后,播放量突破1.8亿,豆瓣评分更高达9.1,成为影视剧中为数不多的高分作品。



继《小戏骨白蛇传》、《小戏骨红楼梦》之后,《小戏骨水浒传》最近又在腾讯视频播出,将1998年版《水浒传》43集的内容精简至10集,去掉了感情戏、揭露人性的内容及场面过于激烈的剧情,保留了原著中大家熟知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一百零八好汉水泊梁山等经典情节。尽管评分及热度目前来看不及《小戏骨红楼梦》,不过该剧延续了潘礼平团队一贯的制作水准,服化道相对考究,取景也颇为用心。

“要把小戏骨培训品牌化”
在《小戏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扮演者万君逸是《小戏骨》迎来的新人,剧中萌萌哒“洒家”鲁智深其实是地道的成都娃,就读于成都某小学六年级,对万君逸来说,这还是头一次参加《水浒传》这种相对规模比较大的拍摄。



很多人诧异于这些小戏骨演技的娴熟,像万君逸这样没有太多表演经验的小演员,经过导演及团队的指导会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这里面除了导演选择演员的眼光及小演员本身所具有的表演天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训。

万君逸曾在采访中简单描述过他拍摄《小戏骨水浒传》前的一些准备,导演先是让他们观看1998年电视剧版的《水浒传》,带领小演员一起揣摩剧中人物,并具体到各自表演的人物。然后再对比其他版本,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度的取舍,融入演员本身的特色,在具体表演的时候根据自己理解,同时结合导演的指导,比较容易达到想要的效果。

而在小戏骨系列剧集拍摄前,潘礼平团队都会对小演员们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主要是在表演课上会进行专业性较强的集训,根据孩子的功底和天赋,及出演角色的重要程度等,培训时间为2天到半年不等。”在培训的同时也会有文化课老师,对孩子的课业进行指导。之后进入剧组拍戏,也有文化课老师跟组,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业。“只是孩子要二者兼顾,可能会比较辛苦。”

潘礼平也认为将来若要考虑演艺经纪问题,培训会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不仅仅是表演方面的培训,还有德艺双馨理念的培养,“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不能缺的,可以适度的收费,就像《小戏骨》品牌一样,要把培训做成品牌。”
《小戏骨》走红的背后
而随着《小戏骨》系列作品的火爆,观众也不免好奇其幕后制作团队及制作体系。《小戏骨》系列剧集其实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小戏骨》栏目的子内容。目前《小戏骨》已经成为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品牌栏目,主要由《小戏骨正片》、《小戏骨选苗》、《小戏骨拜见老戏骨》和《小戏骨花絮》四部分构成。



在《小戏骨红楼梦》、《小戏骨白蛇传》等作品走红之前,《小戏骨》栏目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剧集,包括《小戏骨焦裕禄》、《小戏骨洪湖赤卫队》、《小戏骨三笑寻亲记》、《小戏骨之白毛女》、《小戏骨花木兰》、《小戏骨之我要当红军》等。这些作品都是不同时代的经典之作,且大多数作品极具红色气质,也刚符合小戏骨系列作品的创作初衷,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再创作,达到传播传统文化或致敬经典的目的。

但这类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传播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戏骨系列作品的传播,从普及度上来说其实并没有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效果。而随着《小戏骨白蛇传》及《小戏骨红楼梦》的走红,具有大量受众基础的经典影视剧成了小戏骨栏目代表作。





另外《小戏骨选苗》也是《小戏骨》栏目重要的一环,导演潘礼平告诉记者,随着小戏骨系列作品关注度增加,选择演员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甚至会有很多家长主动找团队报名,“包括培训机构推荐、学校推荐、朋友推荐,甚至很多家长会主动发视频过来,主动来报名的情况越来越多。”

报名人数及渠道的增加,除了依赖《小戏骨》栏目的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小戏骨》栏目始终和演员们保持纯粹且自然的合作关系。潘礼平说不主张签约及打造童星,不鼓励消费儿童是《小戏骨》栏目秉持的原则之一,“就是一种纯粹的关系,哪部剧需要演员,有合适的就来演。不主张签约的事情,不打造童星,我们也不鼓励消费儿童。可以适度有一些市场经济的东西。更多地强调专业性和艺术性,尽量不要让小孩儿有市场意识。”
“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前不久《小戏骨》栏目举行品牌签约仪式,潘礼平团队联手派乐盟,共同发掘和培养更多小戏骨。潘礼平也表示“《小戏骨》无论从流量、口碑、话题性、社会效益、专业领域影响力甚至是政治层面……可谓面面俱到,皆大欢喜。源于中国取之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队独创的培养小孩表演的独门秘籍,二者缺一不可。”

关于目前团队架构上的一些变化,包括和派乐盟团队的签约,潘礼平表示也是为了适应《小戏骨》品牌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要生产更多优质的内容,就需要更多投入,但还是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不管是和派乐盟的合作,还是其他形式上的改变,《小戏骨》品牌未来的发展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以后会逐渐完善。“目前来说刚刚起步,需要一个过程。”

潘礼平曾说过,“《小戏骨》未来发展之路,我们是打算把它做成IP化、品牌化。”因此也有生产《小戏骨》IP衍生内容的打算,除了刚刚起步的《小戏骨》培训机制,儿童小剧场、儿童影视体验园也都在考虑中。但目前这些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大部分精力还是集中在作品上,先把内容做好。”



而在《小戏骨》系列剧方面,无论是经典名著的拍摄,还是翻拍红色剧,都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潘礼平也表示以后会考虑扩宽剧集内容范畴,尝试更多风格及类型,“像现代剧、喜剧都可以尝试,比如《武林外传》也在尝试中。”除此之外,动漫作品及国外优秀的影视剧也会是考虑范围内。

随着观众对《小戏骨》系列作品的关注,《小戏骨》栏目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潘礼平认为不管是内容上的改变,还是团队架构的变化,“秉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过度开发市场。”是创作中始终需要坚持的。
作者
方雁橙

一只煮字疗饥的橙子君
推荐阅读


番外小剧场:《北京女子图鉴》里冷静的旁观者
谭凯:演员最该演好的是自己


    关注 剧研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