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学霸正在离开硅谷华尔街,涌回中国……

 

据了解,近年,越来越多专业精英离开硅谷、华尔街、金融城、美国常青藤……拖家带口回到中国。...

导读
据了解,近年,越来越多专业精英离开硅谷、华尔街、金融城、美国常青藤……拖家带口回到中国。作为回流潮的一分子,今年5月,盛子夏(蚂蚁金服微贷事业部总监,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给一群中国在美留学生和公司人做了一次分享,以他的亲身经历来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回潮,希望能给各位同学的就业及人生选择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为此次演讲整理内容,已得到盛子夏本人的确认和授权)

今天来这儿,和大家分享我为什么在三年多前选择回国,是想说一句话,谁要是动了回国的心思,千万别磨唧,立马行动,眼下正是各位回国拥抱人生第二高峰的窗口期。

拿我们公司来说,现在每个星期都有从美国、加拿大、欧洲、新加坡回来的新面孔,前东家个个都不错:Facebook、Google、Amazon、eBay、Microsoft、Lending Club、Fico、Capital One、Barclays Bank…… 掰指头算算,蚂蚁金服起码七八百人,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占公司员工总数10%以上。

搁在十年前,这七八百人,和今天在座的你和我,都在苦哈哈地考GT(GRE和托福)、等offer、毕业后千方百计留下来工作、刷盘子、排队拿绿卡……哪里会想到十年后,历史潮流会来个180度大反转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

这几年,中国在经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两场战役和市场教育后,国内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产品、场景,以及构建的生态、用户数量、商业机会,等等方面,已经赶英超美。

以前,我们总有这么一个惯性思维:做件什么事儿,总习惯性地先推开门打开窗看看对面欧美和隔壁日韩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学点儿先进经验和他山之石回来,C2C,Copy to China。但现在,我们已经不这么干了,因为现在我们自己就是要被Copy的对象了。

从国内刚到欧美留学、旅行的朋友感受最深:在国内出门、日常过日子已经基本不用再带钱包,购物、打车、交水电煤、缴纳违章罚款、预约停车位……甚至借把伞都能在手机上完成,而欧美人民还在严重依赖现金和信用卡。

从用户基数和市场需求看,美国的金融机构,多个几十万用户就不得了了,而中国的用户数动辄数以亿计,一不小心就能做成全球第一。比如说,支付宝实名用户4.5亿,全球第一;滴滴打车用户3亿,全球第一;腾讯社交平台总用户数,全球第一……

从创新空间看,国内好多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产品在国外不可想象的,比如说国内的O2O,据说除了早餐业,从动手术到做美甲,用句东北话说,“全O了”。为什么早餐O2O起不来?主要是吃早餐的人起不来。

眼下的中国,到处是机会和蓝海。中国,或说得更小一点,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正在成为技术精英和在座各位大施拳脚的下一个天堂。

拿我自己来说, 2012年我回国面试时,这股风潮还没那么明显,完全凭感觉和机缘。当时一家国际猎头找到我,说阿里巴巴要拓展金融业务,我的教育背景以及在Discover的履历,能在那儿派上大用场。

我当时听了就有点来劲,因为此前,这家国内互联网公司给我的印象就是做淘宝的,现在还开始做金融了,有意思。

借回上海探亲的机会,我顺便去了趟杭州面试。面试的经历也很有意思:面试官孙权(阿里云现任总裁)出现在我面前时,脸上横七竖八地贴着五块创可贴,他笑笑说是玩滑板摔的,接着跟打了鸡血似的开始聊梦想、金融、数据、信用、未来、世界……

那天,我和这位“破碎”地面试官聊得很high。当时我就感到,想成就自己这辈子能达到的高度极限,不是在Discover,也不是在硅谷,不是在华尔街,而是在杭州这家民营企业。



其实,那时我的人生也不错。2000年复旦毕业,到新加坡国立念硕士,再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念博士,毕业后进了Discover,一呆就是五年多。

在这样已经很成熟的大型金融公司里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每个人都是公司里一颗非常具体的螺丝钉,各自负责的那摊事儿都非常小。比如说我,一开始是做报表的,后来做模型,再后来做策略,都很小。小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拿着这么高的工资,公司其实有你没你都没啥差别,要你干什么呢?

钱多事儿少,一到下午五点,公司立马就空了。说个特经典的故事,我有个同事一次写代码到五点,还差一个分号就可以交差了,结果他还是关上电脑回家了。

这样的分工和节奏,好处是它很成熟,整个流程非常完善和成熟,一旦出了什么状况,大家一定不会慌乱,出了问题按流程走就是。

坏处就是太安逸了,越来越觉得大好青春年华,不能就这么不咸不淡地放过去了。杭州面试结束后,我立马飞回美国,辞职、卖房、卖车,回国。

刚开始不太适应,这儿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比倒时差的难度大了去了——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无论是总监还是普通员工,干起活来都跟CEO似的,从产品,到模型,到技术,最后再部署、再验证、再上线、再追踪,甚至到HR……都干。

每天身体累得跟狗一样,但心是愉悦的。因为在这里,我正在亲历一件足以改变世界的事业。

我就举个我们网商银行的例子,蚂蚁金服在过去五年,为260多万小微企业、2000万农民提供了6000亿人民币小额贷款。这是什么概念?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办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在过去39年里放贷总额为165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用5年时间,做了6个格莱珉。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和力量,它一方面把风控、信用体系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把金融的成本大大降低,网商银行每发放一笔贷款的成本不到两块钱,而传统线下贷款单笔成本是两千块。

在这些基础之上,蚂蚁金服做成了全球金融机构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把金融变得像可乐一样,无论贫富,无论国籍,无论城乡,都能享受同样的金融服务,“味道”还是一样的。

能亲历和参与到这个前无古人的事业中来,我觉得自己将来老了,回想当年曾和一帮牛逼的人在一起做过牛逼的事情,这辈子蛮值的。

总之,对面半球那个你所熟悉的地方,现在已经能够给你提供梦想、面包、无限的可能,全新的速度与高度,以及在这里一年也见不上几次的家人。为什么不回来追逐这个中国梦呢?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说这件事,期待下次重逢,是在中国。

(点击二维码,换你的校媒专属头像)


    关注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