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学校里的司马学生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之间的对决,是三国史中,最富戏剧性、最吸引人的戏码之一。
善自谋谋人的司马懿
诸葛亮在历史上,已是智慧的象征。他的本事,自不待言。司马懿的历史知名度虽然远不及诸葛亮,但论本事,不见得比诸葛亮差多少;论功业,他不仅在三国,甚至在整个中国,也算得上一号人物。

司马懿聪明绝顶,一生中,有两大特色:

一、善于自谋:他很会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曹操很猜忌他,但他能让曹操逐渐放下心,不杀他;曹丕很喜欢他,他就让曹丕重用他;曹爽很怀疑他,他便反手把曹爽铲除掉,从此掌握大权。

二、善于谋人:他很能对付敌人,排除异己。论打仗,他用兵如神,战功赫赫;尤其对孟达与公孙渊的两场战役,打得漂亮至极。

然而,司马懿虽然深沉富机谋,且善于用兵,但只要一碰上诸葛亮,就一点辙都没有;不但被修理,还惨遭羞辱!

诸葛亮可真是司马懿的唯一天敌!
既生懿,何生亮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者言,周瑜因为早死,从没有机会与诸葛亮真正正面交手;但赤壁之战之能以寡击众,以弱胜强,就是周瑜的杰作。周郎能大破曹公,证明他是个大才。既然是大才,又从未与诸葛亮对阵过,基本上,不大可能产生所谓“瑜亮情结”。

真正会慨叹“何生亮”的,恐怕是司马懿了;因为他一碰上诸葛亮,就得吃亏。到后来,司马一碰到诸葛。不是装蒜,就是装孬,然而,实质上虽亏损了,但却在账面取得了平衡——我打不过你,至少可让你吃不掉我。

从公元228到229年(魏太和二年至三年)的两年内,诸葛亮连三次伐魏,虽然三次都无功而返,但却把魏明帝搞火了!

我大你小,我强你弱,我没招惹你,你反倒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这口气实在咽不下;于是派出曹真、张郃、司马懿三名大将,分兵三路,共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益州,当时是公元230年(魏太和四年)。

大军将压境,诸葛亮开始布局,准备迎战。但双方忙了半天,仗却没打成,因为大雨连下了一个多月,蜀道难,雨天时更难,军势非常不利,无奈之余,魏明帝只好下令退兵。

这就是所谓“六出祁山”的第四出,但出的其实是曹魏,而且仗也没打成,诸葛战司马的戏码还得延一延、缓一缓。
“二”出祁山——诸葛亮四度北伐
公元231年(魏太和五年),诸葛亮经过两年休整后,再度启动大军,向祁山推进,进行第四次北伐。

这时,曹魏大将曹真病重,魏明帝便命司马懿带着张郃、费曜、戴陵等领兵御敌。

诸葛亮闻知司马懿领兵来战,遂兵分二路:一、王平,让他进攻祁山;二、亲率主力直扑上邽。上邽是魏国军事要地,不宜有失;司马懿立刻派郭淮、费曜去救援,双方展开大战,魏军在上邽大败,郭淮撤退,不敢再战。

这是诸葛与司马第一次正式对战,也是司马懿生平第一次吃败仗。司马懿自领兵以来,从没碰过这么难缠的对手。见识过蜀军的训练有素、拼死冲杀,生平未逢敌手的司马懿,从此对诸葛亮产生了畏惧之心。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虽然惹不起,总躲得起吧!于是司马懿高垒深沟,坚壁不战。

双方就这么僵住了,蜀军因为经常受制于粮食不丰、运输不便,作战原则向来速战速决。司马懿一方面怕诸葛亮,一方面也知道蜀军这个难处,便采拖字诀;任凭诸葛亮怎么叫阵,他总是装蒜装孬,硬是不动。

诸葛亮求战不得战,只好引兵后撤;诸葛一动,司马就相随,但相随了老半天,依然不敢动手。魏军将领一再请战,司马懿就是不许。将领们都愤愤不平,讲了一句让司马懿遗羞千年的名言: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事实上,这正是司马懿聪明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斗不过诸葛亮,所以,坚持孙子“不若则能避之”的原则,以免“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然而,他愈躲,部下们愈不满;到最后,连自己也沉不住气了,便派张郃去打驻守祁山之南的王平,自己则率领主力直扑祁山的诸葛亮。
诸葛大破司马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诸葛与司马的正面对决。

大战结果,诸葛大破司马,魏军数千人阵亡,物资损失无数,蜀军大胜。

张郃那边也吃了败仗,张郃与蜀军对阵的经验颇多,也打过好几次胜仗,尤其街亭一役,赢得更是漂亮;但这次对上王平,虽屡次进攻,却屡次被打退,既然打不过,就回吧!

魏军二路连着挨打,司马懿只好又把门关起来,假装蜀军不存在。

魏军装孬不敢打,蜀军则缺粮不能拖。正当诸葛烦闷不已时,忽然传来后主刘禅的回师令,这下子,诸葛亮也不得不退兵了。

司马懿的战术就是拖,正面决战打你不过,就打消耗战。论兵,我弱你强;论粮,你快吃不上,我却吃不完,诸葛亮这一退兵,司马懿认为机会来了,下令张郃领兵追击。

接到命令,张郃很不以为然:
“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张郃之死


这可是内行话!《孙子兵法》说过:“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一般战争原则如此,何况对手是诸葛亮,这时候去追打,难保有好果子吃!

然而,司马懿不知是否吃了太多诸葛亮的亏,丢了太多脸,急着想捞本,挽回面子?竟不顾张郃之劝,执意追击。张郃无奈,领军而出。

张郃果然没算错,诸葛亮是何等人物!他想撤兵,又有谁能拦得住,早在路上预设伏兵,张郃再厉害,也难防暗箭。他一进入诸葛亮埋伏的木门道,冷不防万箭直飞而来,张郃当场中箭,一代名将就此兵败身亡!

这一仗,是司马懿生平最糟的一战,不但饱受羞辱,还折损了张郃;不仅输了,而且输得灰头土脸。

这一仗,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行动中,成果最丰硕的一战;虽然因为粮食问题,最终还是不能直捣洛阳,但总算重重打击了魏军士气。尤其张郃之死,在魏国朝廷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司空陈群难过地说:

“郃诚良将,国之所依也。一旦战殁,令人悼惜!”

魏明帝甚至哀叹:   “蜀未灭,而郃死,将若之何?”

司马懿已经够难堪了,听到这样的话,更是无地自容;但他的灾难还没完,三年后,他又再度饱受诸葛亮的羞辱,继“畏蜀如虎”后,又被迫配合演出了一出生平最丢人现眼的“死诸葛走生仲达”!
(选自: 李安石 著  《三国战役》, 商务印书馆)
更多精彩内容

三国 剪不断理还乱的诸葛、司马“情”(一)

曾国藩与诸葛亮

诸葛亮舌战群儒制胜秘诀
识别二维码,关注“四大名著”微信
四大名著

答题游戏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


    关注 四大名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