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葛琳仪谈中医诊疗思路

 

2018年4月20日,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暨“浙江国医名师”学术研讨班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办。国家级名中医葛琳仪应邀在会上做了“多元思辨治病求本——谈谈中医诊疗思路”的主题报告,现将讲课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学习、分享。...





胡庆余堂名医馆的国家级名中医葛琳仪医师已经80多岁了,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数十年来葛老为中医药事业辛勤耕耘,探幽索微,奋进不已。虽已年近古稀,却仍为中医事业尽心尽力,以精湛的医技博得了后辈的敬仰。

2017年6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葛琳仪 “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2018年4月20日,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暨“浙江国医名师”学术研讨班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办。葛老应邀在会上做了“多元思辨治病求本——谈谈中医诊疗思路”的主题报告,现将讲课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学习、分享。

如何运用“多元思辨”,以深化“治病求本”的中医论治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借此论坛,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中医诊疗思路的一些体会。
第一部分
临证思路


首先,关于临证思路,我主要从:“三位合一”的多元思辨、“正本清源”的治则立法、以及“衷中参西”的选方遣药等三个方面来谈谈。



三位合一,多元思辨



临证中,我主张辨体、辨病、辨证之“三位”为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首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提倡以中为主,衷中参西。即根据患者症、征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明确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此谓辨病,旨在掌握该病演变全过程的中西医特征和规律;同时,在审病的基础上实施中医传统辨证,把握患者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指出病证相关的辨证思维方式,固然是中医学分析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但尚要参以辨体论治的思维方式。其次,强调体质是中医“证”形成的内在因素,辨明患者的病理体质类型,有助于把握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对疾病的易罹性以及病势演变规律,尤其在辨治伏发、缓发、继发、复发等病型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养生保健中,辨体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思辨优势。如,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缓解期,中医属“咳嗽”“喘病”“肺胀”等病证范畴;该病虽有宿疾,但刻下症、证不显,宜从辨体结合辨病进行思辨,该类病人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之病理体质为多见,宜调体固本为要,治如冬令膏方的调治。

运用三位合一的多元思辨模式,通过对体质的类型归属、病的个性判断以及证的共性综合,达到探明个体与疾病、阶段病证的辩证关系,从而发挥中医多元思辨及其互补优势,为治则治法的确立、遣方选药的精准奠定基础,有利于完善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强化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制宜的整体辨证观。



谨守病机,正本清源



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更、病证的古今迥异,谨守病机尤为重要。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故临证中无论与病机相应之症的有、无,均应探求、辨别,更当责究邪正之气的盛衰,以准确把握病机的归属。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日,求治于中医者,往往为西医不效的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杂病,多属中医复杂多变的内伤病范畴,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审视,以因病(邪、实)致虚(正、本)、因虚致实之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理状态为多见,应以正本清源为要,采用标本兼治、攻补活用的治疗原则,须治标不离本、治本兼以治标,灵活应用攻、补二法。

对于以虚实错杂之病机特点的慢性病、老年病,脏腑精气亏虚为病之本,湿、痰、瘀、毒诸病理产物郁滞为病之标,治疗上常以补(脾肾)法为守,兼以清(邪热)、和(气机)、消(郁滞)等法开郁逐邪。如,诊治咳喘顽疾,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肺(咳)脾(痰)肾(喘)虚为其本,痰(饮)、热、瘀为其标,当标本兼治,攻以清肺、补以健脾固肾,采用治疗咳喘顽疾的四部分治法,并贯以“清法”,疗效确切。由此可见,保阴精、护阳气以固本,逐郁滞客邪以安正,这种正本清源的治则理念,为中医学进一步提高辨治疑难顽疾的优势提供了立法依据。



用药简练,衷中参西



临证时的遣方选药,须用药简练、轻重有度、衷中参西,力求法捷效速。主要体现在辨证用药、辨病用药和经验用药三个方面。汉代名医郭玉名言“医者意也”,其“意”之意,是在于强调临证时要具儒家参悟之性、灵活化裁之技。辨证立法、方证相对、据方遣药固然为传统中医经典的辨证论治手段,但由于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早期认识和干预治疗,常常呈现有病无症的临床特点,且随着中草药药理的研究深入,如黄连治痢、青蒿截疟的辨病用药优势越来越凸显,此外,历代名医传承而来的经验用药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临证遣方用药,应博采众长,融辨证、辨病及经验用药于一体,旨在于提高中医诊治的有效性及重复性。如,诊治特禀质哮病,在采用分期、分型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常配以蝉衣、地龙、徐长卿等,既取其祛风、解痉之传统功效,又发挥现代药理研究的抗过敏作用。此外,我在临证中常选用药对,取其相须相使之功,以求效捷。如茺蔚子配生槐米,能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治眩晕、头痛;枸杞子配玉竹,能养阴润燥生津,治妇人脏躁、虚劳等;玄参配藏青果,能清热利咽,治咽炎、喉痹等;款冬花、紫菀配野百合,能润肺下气,治久咳不已或痰中带血者等。
第二部分
脾胃病-胃脘痛病证诊治心得列举


我以脾胃病(胃脘痛)为例,谈谈证治心得。



脾胃生、病理特点



脾胃位居中焦,一升一降,惟升降相因,斡旋有序,中焦气机才得以调畅,则脾运胃纳相助,向上转输水谷精微,向下通降食物残渣,荣养四肢肌骸。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寒邪客胃、或脾胃素虚等都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常见病因;中焦气机贵于畅行协调,若升降失司,气行不通则滞,滞则气壅中脘,从而发为胃脘痛诸症;因此,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是脾胃病的病理基础,气滞不通是胃脘痛的基本病机。临证中,脾胃病常因虚实夹杂,寒热相兼而反复难愈。胃脘痛虽然病因多端,但从中医病机学来看,但其病性不外乎虚实两端,实是指邪实,即气滞、食积、痰湿、血瘀、郁热等,虚则以气虚、阳虚、阴虚为多见。



脾胃病临证思辨之“三要”



诊治脾胃病,临证时须症征合参,我主要从诊察胃脘痛的性状、二辨苔与舌、三问纳与便等三个方面进行。一诊脘痛:主要用于辨析寒热虚实之病性。如胃脘痛患者,若脘痛绵绵,喜温喜按,得食缓解,为虚寒之证;溃疡病多见。若疼痛较甚,拒按、口干,为实热之象,胃炎较多见。二辨舌苔:主要用于把握邪之深浅和胃气的盛衰。若苔黄而厚腻则为湿热中阻;若舌红、苔黄燥,则湿郁化燥热盛;若舌红苔中光剥或舌体红裂,则提示胃之气阴不足等。三询纳便:主要用于辨识标本虚实;若喜热饮、大便溏薄,为脾虚之象;若纳呆、便结,则是胃有燥火的征象;等等。



脾胃病论治原则



如前所述,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气行不通则滞,易发为胃脘痛等脾胃病证;根据气机升降失司的病机特点,常以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为治则大法。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其病易化燥伤阴,治疗时要顾护胃气、保存胃阴;诚如《景岳全书•脾胃》所言:“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临证中应注重舌诊的运用,从苔根的有无、舌苔的色质、润燥等,来掌握胃气的盛衰、胃中阴津的充盛与否,作为遣方选药、及判断病机预后的依据;如舌苔润者,为津液上承、胃气未伤之象,疾病预后尚佳,若舌苔燥、甚或光剥苔者,为津亏液伤、胃气受损之兆,疾病预后不良。



胃脘痛分型论治



临证中,治疗胃脘痛,我大致按以下四种分型进行治疗。①肝胃不和证—柔肝理气和胃法;②湿热中阻证—清热化湿和中法;③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法;④胃阴亏虚证—滋阴养胃清热法。



脾胃病论治小结



诊治脾胃病,须在把握好脾胃气机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处方遣药时:①主张用柔忌刚,常用甘寒、甘平柔润之品,忌辛窜、香燥之品;②常用蒲公英、黄芩等清热之品;③注重健脾治本以善后;④“檵木合剂”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结语

作为中医人,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临证思辨能力,才能做到“治病必求于本”、发挥中医药诊治优势。今天,很高兴借此机会和同道探讨,谢谢各位。



葛琳仪

国家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

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先后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现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及胃炎、溃疡病、消化道出血等有丰富的系统诊治经验。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三下午

电话:0571-87886330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大井巷86号

责任编辑:芍药小编

图文编排:芍药小编

文章来源: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终审:杨仲英  孙铁

【微导航】

我们的联系方式

电话:0571-87815209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大井巷95号

胡庆余堂国药号官方网站

www.hqytgyh.com

新浪官方微博:

@胡庆余堂国药号

回复【星期一】【周一】至【星期日】【周日】查询坐诊医生

回复医生姓名如吕中,可查询相关医生的详细信息和坐诊时间

回复关键字【免疫系统疾病】【乳腺病】【甲状腺疾病】【脾胃科】【妇科】【风湿科】【肿瘤科】【儿科】【肝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血液科】【皮肤科】【肾病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男性科】【哮喘】【肺系】【前列腺】【皮肤病】【眼科】【睡眠】【更年期】【亚健康】【月经不调】【女性不孕】【高血压】【糖尿病】【肠胃】【卵巢类】【子宫肌瘤】【消化系统】【头痛/头晕】可查询相关推荐医生


    关注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