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我想让全世界懂得该如何爱你!

 

妈妈也是人,人类本能中需要的一些东西,她们应该也需要。...





爱贝睿

基于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儿童教育机构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买学区房,无条件关心孩子似乎成为了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关心孩子的妈,和关心孩子同样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当妈妈感受到爱时,孩子能更好吸收来自外界的爱,还因为「妈妈也是人」,同样需要被照顾和关爱。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下纽约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李曼分校心理系副教授陈鲁老师的文章,谈谈如何关心孩子的妈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陈鲁一周一点」)中国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付出,世界第一。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不是研究发现。世界大潮好像也是往这个方向涌动。比如,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投入近些年也大幅度上升。

1993 年到 2008 年间,美国具有大学学位的妈妈们每周育儿的时间从 12 小时上升到了 21 小时 (同群体的爸爸们则从每周 4 小时上升到 10 小时)。

从 2003 年到 2007 年,美国大学毕业的妈妈们在 「育儿管理」 (ParentingManagement) 上投入的时间增加到 130%。「育儿管理」 指的是计划、组织、安排、监督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生活。

在西方,这种育儿投入的增加,让大家对妈妈们的印象发生改变。社会上产生这样的一些字眼来描述妈妈们:
  • 过度以孩子为中心(excessively chill-centric)
  • 把育儿当成了新宗教(motherhood becomes the new religion)
  • 让育儿决定自己婚姻、工作、兴趣、交友的导向(children overwhelmingly redirect the course of their marriages, jobs, hobbies, and friendships)
也就是说,看起来,孩子好像就是妈妈全部的世界。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用以上这些词语来描述孟母,应该不过份吧?

孟母们这么投入、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研究一下她们的心理健康受什么影响,应该必要吧?


孟母们的心理健康
东方的孟母、西方的孟母,曾经都是被心理学家忽视的人物。我上博士生的时候,在发展心理学界,如果有人说要研究一下 「孟母们」 的心理健康,大家会觉得这登不了大雅之堂。

那个时候,我们热衷于用极为巧妙的方法和设备研究婴儿的认知、大脑千分之几秒瞬间对语言的处理。但是,二十几年下来,科学研究发现儿童成长的环境,竟然能够改变大脑甚至基因。

而塑造儿童成长环境的人物,首当其冲是家长。因为这个塑造过程漫长,「工程师」 的身心健康则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大部。那妈妈们的心理健康和什么因素相关呢?

如果她们世界的中心就是孩子,那些育儿体验越好的妈妈们,心理就应该越健康。也就是说,最在乎的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心里就自然舒服了。

但是,也有心理学家说,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他们按常理来推论,妈妈也是人,人类本能中需要的一些东西,她们应该也需要。其中就包括她们感受到的关心和照顾。

这个推论成立吗?只有研究能比较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所幸,这样的一个研究已经有人做了。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下。

这项研究是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 Suniya Luthar Lucia Ciciolla 博士主持。发表在 2015 年的顶级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学专业杂志 《发展心理学》上。

Suniya Luthar 博士多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学、做研究。从哥大退休后转入亚利桑那州大学。 她有两名成年的孩子。她目前的研究焦点是母亲们的心理。研究目的是帮助女性最好地应对当母亲的各种挑战。Lucia Ciciolla 博士看来是 Suniya Luthar 博士的学生,目前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心理系任教。

左:Suniya Luthar 博士;右:Lucia Ciciolla  博士
妈妈也是人
研究项目的名字叫做  Moms As People – 妈妈也是人 。(这个名字很亲切,翻译是我根据英文原文的深层涵义做的。)

2247  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妈妈参加了这项研究。教育水平和年收入都为中上等。研究历时五年 (2005-2010)完成。参加研究的妈妈 ,也就是 「被试」,填写了数份问卷。问卷大多为心理学家多次使用过,有些为本文作者自创的。但所有的问卷都具有足够的效度 (validity))和信度 (reliability))。

研究发现有 40% 的妈妈并不经常感觉到自己被关爱;有 52% 的妈妈并不经常感觉到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安慰

妈妈们感受到的被关爱度和她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吗?

有。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度低的妈妈比高的妈妈们更焦虑、压力更大、更孤独,空虚感更强。

那育儿的体验 vs. 感受被关爱度,哪个和妈妈们的心理状态更相关?

育儿体验越好的妈妈,也就是说感觉自己这个妈妈当得不错,她们的心理状态就越健康。但是,妈妈感觉被关爱的程度,比育儿体验更重要。感受到的关爱度和妈妈们心理状态的关系,比育儿体验和妈妈们心理状态的关系,要强好几倍。

并且,来自不同人的关爱,效果一样。也就是说,虽然妈妈以孩子的成长为生活中心,但是,并不是她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孩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感觉自己被关爱。

妈妈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爱?这项研究发现,关爱的三个方面最重要。
  • 拥有让自己满意的友情
  • 情绪低落时能一贯性地得到安慰
  • 感觉到真实的自己被接受
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 关心孩子就一定要关爱孩子的妈妈。

为什么?因为妈妈也是人,她们需要独立于孩子的生活养份。如果说,妈妈是大树,孩子是小苗。不能因为盯着大树旁的小苗,就忽视了大树的需求。没有阳光和养份,大树枯萎,小苗也难以茁壮成长。

来自不同人的关爱,配偶的,亲戚朋友的,作用是一样的。(这条本项研究人员专门做了数据分析)。配偶最方便、最有条件、最有义务、最有动力来提供给妈妈的关爱。但是,配偶不做、没有配偶,别人的关爱价值等同。

2. 关爱是要付诸行动的。

看这一条,「情绪低落时能一贯性低得到安慰」。你怎么能做到这点?首先要捕捉到妈妈 「情绪低落」 的时刻,这就需要你去关注她。更重要的,你不能光口头说说就过去了,你要去实实在在安慰她。安慰一个人需要去和她说话,去为她做事。我们每个人都很忙,脑子里事情一大堆,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我们去努力推动自己。

3. 以上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到点子上。

那就是,要直接碰触妈妈的内心,和她 「真实的自己」 打交道,不要做表面文章,绕各种圈子。具体点说,你的关爱和劝慰的语言和行动,都是要基于你对这个妈妈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每次互动你的出发点都是要了解她更多一些。)我想表达的概念,用这句英文说最好  「Take you as who you are, let’s figure things out.」 意思是,「在接受你、尊重你的情况下,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吧。」

4. 当有人用正确的方法对妈妈表达关爱,妈妈也要敞开心灵之门去接受,关爱才会有效果。

这就需要妈妈们头脑开放,不要过度忽略自己的需求,或者对自己的方法和理念过份执着。■

母亲节这天,无论是妈妈想要关心下自己,还是爸爸想要送上对妈妈的关心,这款「育儿神器」无疑是最好的礼物:北大教授 Dr.魏和他的科学家好友们,以脑科学、认知科学为基础,围绕宝宝的全脑发育设计。根据宝宝生长阶段,帮你做育儿计划,每周将最合适、最具操作性的内容送给你。成为「未来脑计划 VIP 会员」,你便可以获得这款让妈妈省心开心的 App 育儿神器,现在入手还可以赶上最后一天的优惠哟~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