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分享的11个育儿陷阱,你都躲开了吗?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宝宝玩英语

这里有爱、有知识,一起聊天,一起养娃。


有人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苦逼的父母。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

吃喝拉撒睡,上学求职成家,没有一样不要管,

没有一样不需要父母倾家荡产、劳心劳力。

自从有了孩子后,就将自己的幸福快乐抛之脑后。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一组漫画,

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



几乎每一条都扎痛了“自以为付出了一切”的父母的心。
1
1
1
缺乏亲密感
经常看美剧的人不难发现,国外父母在孩子入睡前,

有一个习惯性动作,

就是孩子额头上亲吻一下,说一声“宝贝晚安”。

在我们熟悉的环境里,很多人小时候都是自己乖乖爬上床,

父母唯一做的事就是把灯关掉。

互相拥抱,说“我爱你”,更是从来没有的事。

而在“坏父母的11种表现”中,

第一条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

那是因为你和他缺乏肢体接触、缺少亲密感。”

在中国,很多家长很含蓄,不愿意与孩子亲亲抱抱,

认为这是“肉麻”、“溺爱”,

却不知,一个简单的拥抱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育儿思想认为,

成人和婴儿接触不卫生。

孤儿院为了避免宝宝们生病,

规定护士们不准和婴儿有肢体接触,

更不准拥抱婴儿。

结果孤儿院出现大批的婴儿死亡,

医生却始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

心理学家才发现婴儿大批死亡是因为缺乏“拥抱”,

甚至有儿科专家指出,这些宝宝患上了“原始情感饥渴症”,

继而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意志力。

而即使孩子长大了,

也时常需要爸爸妈妈的拥抱,

才能增加内心的安全感。

电视剧《二胎时代》中,贵妇太太杜娟生下儿子后,

就把襁褓中的孩子交给保姆戴姐,吃喝拉撒哄睡觉一律让戴姐照顾。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杜娟发现了问题:

儿子很少和自己交流,反而是一分钟都离不开保姆戴姐。

产生了危机感的杜娟想通过开除保姆让儿子重新跟自己亲近。

却遭到儿子的死命挽留:“你不是我妈,戴姐才是我妈!”

电视剧《二胎时代》剧照
很多父母自然而然地认为血浓于水,

孩子天生就跟自己亲。

却不知道,如果忽视了亲密感的培养,

父子母女间也会像陌生人。
1
2
1
命令批评多过鼓励赞赏


在最近大火的韩剧《迷雾》中,

女主角高慧兰是知名的新闻女主播,

已经年近40,表面风光无限,

看似人生赢家的她却在深夜独自叹息:“活着真是比死了还要痛苦。”

而这种痛苦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要求她:不能变老,要美丽就不能生孩子,

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完美。

韩剧《迷雾》剧照
这样如同命令般的要求和期待让她一刻都不敢喘息。

有多少中国孩子,就像高慧兰一样,

做得好只会被要求做的更好,而得不到半点赞赏;

做的不好,得到的不是鼓励和安慰,而是批评和责骂。

这就是典型的打击式教育。

2017年6月,高三男孩儿小斯自杀,

在他的遗书中,他这样控诉自己的父母:

“考98分都被(爸爸)骂,吃饭打隔一耳光打过来,

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光打过来,

他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很我妈说了,

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

达外(学校名)竞争多激烈,

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小斯最后只能以死表达对父母的抗议。

在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如何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点赞最多的回答是:

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在扎克伯格的“坏父母的11种表现”中,有五种都与这种打击式教育有关:

1、如果你的孩子撒谎,这说明你曾经对他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2、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建议多过了鼓励;

3、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4、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5、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爱打击他们。

天底下没有坏孩子,只有每天对孩子恶语相向的坏父母。
1
3
1
公共场合不顾孩子面子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

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

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

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

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

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

主持人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在公开场合被提问:

“是你妈妈给你吃了很多东西吗?为什么你那么胖?”

王诗龄突然低头哭了起来,

虽然后来得到了安慰,但是在整个节目中都变得郁郁寡欢。

王诗龄节目中被说胖大哭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开开玩笑没什么。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2岁半的孩子就会出现自豪、羞愧、内疚这样的情绪,

他们已经开始懂得运用社会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坐高铁,遇到身后座椅上两位都是母亲,

各自的孩子都只有四五岁大。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

“我家这孩子真是愁死我了,幼儿园那点算数怎么学都学不会哦。”

“我家的也是哦,都四岁了,还尿床!”

两位妈妈话还没说完,就被孩子打断:

“妈妈,我没有尿床!”孩子憋红了脸。

两个大人却大笑起来:“你这孩子,害什么羞啊!”

孩子在一旁明显地不高兴,情绪却被完全忽略了。

英国凯特王妃的妹妹结婚,场面盛大,

小王子乔治作为花童出席婚礼,

活蹦乱跳的他在新娘子走过拱门的时候一下子窜出来,

在小姨昂贵的婚纱上踩了一脚。

凯特王妃看到儿子的举动后,把小王子拎到偏僻的一旁,

神情严肃地展开了批评教育,一向高冷的小王子也被训哭了。



当小王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后,王妃适时地摸头安慰他。
王妃麻麻摸头杀


事后有人大赞王妃做得好,熊孩子是要批评,

王妃也没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而是到了偏僻的地方,顾及了孩子的面子。

批评孩子的场合与时机很重要,有句老话叫“当众不责”。

当众责骂这种简单粗暴地压制方法,

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不能坚持自我。

正如扎克伯格分享中所言: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

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即使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父母也不应该这样做。”
1
4
1
不让孩子自己选择
高晓松曾在自己女儿Zoe四岁生日的时候,发了条微博:



很多家长都未必能像高晓松这样开明,

未必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干这干那”。

一网友吐槽自己小时候的学琴经历:

“小时候学钢琴,后来不学了......

我现在重新学会了弹,那又怎么样呢?

我不想去碰,因为每一次碰,

我就会想到我母亲都会站在我身后逼我弹她喜欢的曲子,

不弹就被说不听话、被说教。

我母亲希望我学钢琴,她觉得弹钢琴优雅。

我母亲希望我学经济,她觉得好找工作。”

而真正的梦想是拦不住的。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

小男孩儿的全家都反对他唱歌,要求他继承家族做鞋的技能,

但最后小男孩儿还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坏父母的11种表现”中,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给孩子买,

可他们还是会去拿别人的东西,

那是因为你从不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1
5
1
太快就去帮助他们


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

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更强。

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

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

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

生活安逸,奔跑能力下不断降低,体质也跟着下降了。

不仅是羚羊,人也如此。

孩子成长道路上太过平顺,往往过于脆弱。

只有经历过困境,才能练就强大的意志。

电影《奇迹男孩》中,小男孩奥吉天生相貌丑陋,

外出的时候,奥吉总是带着头盔,

怕吓到别的孩子,也怕被别人嘲笑。

电影《奇迹男孩》剧照
10岁之前,奥吉一直在家由妈妈辅导功课。

但为了顺利升入中学,父母选择把他送去学校。

在入学第一天,奥吉就被同学们集体嘲笑孤立,

内心十分受伤,不愿意再去上学。

奥吉的父母没有退缩,

而是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去面对这一切。

奥吉经历很多挫折之后,最终得到了周围同学的喜欢和认可。

作为奥吉妈妈的伊莎贝尔,

在孩子面对他人嘲笑时,内心应该比孩子更痛苦,

没人能比她更盼望儿子可以得到善待。

但她深知,孩子要成长,需要的不是全方位的保护,

这些困难,必须孩子自己经历。

很多家长错就错在太宝贝孩子,

提前铺好康庄大道,不让孩子面对任何困难。

却不知爱并不是一味的保护和照顾。

“坏父母的11种表现”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太快就去帮助他们。

不要帮你的孩子清扫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1
6
1
拿孩子和别人比


坏父母的另一个表现是: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

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从小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

他脾气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

长得又帅,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

长大后,他还交了个又正点又有钱的女朋友,

研究生和公务员全考上了。”



这是爱情公寓里曾小贤参加减压班时说过的一段话,

可谓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爱情公寓》剧照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怎样看到“别人家的孩子?”

有人一语中的:

因为和逼自己比起来,逼孩子容易多了。

所有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趋向完美,

所以对于孩子不好的地方,就想通过比较,

希望孩子能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变得越来越好。

这是成人的逻辑,可能原本并没有多少恶意。

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就会认为父母是不信任不喜欢自己,

爸爸妈妈似乎更爱“别人家的孩子”。

作家王朔曾有一段谈及自己女儿的经典之言:

“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

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

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

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如果让“快乐”取代“成功”,成为教育孩子的标准,父母和孩子都会释然一些。
1
7
1
不能以身作则
演员刘涛在接受一次访谈时说,

小时候是和外公外婆一起长大,

6岁才到父母身边,她曾跟父母表示

“你们怎么对外公外婆,我将来也怎么对你们。”

很多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孝顺,

转身却又对家中老人不管不问。

试问,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做到孝顺,

孩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将来又怎么会成为孝子呢?

而坏父母中有一种典型,就是不能以身作则。

如扎克伯格的分享中所说的: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礼貌,

那其实是从父母或者一个屋檐下的人那里学来的。”

大人在沙发上,餐桌上,躺在床上,

无时无刻不在玩着手机的同时,

却呵斥孩子“玩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

大人在打麻将打网游的同时,却告诫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

大人每天都不运动,却要求孩子要“勤锻炼,不要偷懒”;

......

很多中国父母,自己什么都不会也不愿意去学,

却偏偏要求孩子什么都会。



央视主持人董卿当母亲后,谈及孩子教育,

她说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是: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简单,你自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

换句话说,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董卿从不将手机带进卧室,再忙每天都要读书一小时,

而这些好的习惯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变成孩子的习惯。

卢梭说: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为了对得起这个你创造的生命,

需要你努力,再努力才行。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宝宝玩英语公众号
【英语启蒙】


什么?三岁开始英语启蒙已经晚了???

听了韩雪的炸裂配音,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要学好英语了!
【科学育儿】
胡歌说自己要当爸爸了,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这两个字

这个动作影响宝宝一生的幸福
【妈妈情感】
收到老公信息:“今晚不回去了”!

如何四年抱得三娃, 还有马甲线!
【儿歌动画】
【儿歌】Mr.Fun Elephant

【周末动画】Bing Bunny 小兔兵兵|Dragon Breath


    关注 宝宝玩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