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都是后知后觉,比如喝水、添衣和想你。

 

谢谢,认识你们真好。...

这是我们 2016 年的最后一次推送了


我们准备了一篇关于“Good Bye”的作者专栏来自 Jame

其实在出来念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对出生长大的城市感到陌生。

后来每次回家,不远处的商业街店铺总会换掉不少。常去的餐厅,服务员也早不是熟悉的面孔了。

庆幸的是,每次回去,肥亮都会带着我把这些店铺熟悉一遍。可是呢,在即将到来的 2017,连肥亮都没有了。
听一歌,说句再见好了


最后一次见肥亮的那天,我们像沙丁鱼一样被挤在公交车里。

我们都不太习惯在这些场合聊天,于是车子一路颠簸,我们一路沉默。

他家在我家后面的几个站,所以下车的时候,我转过头对他说:“我下车了哦。”

“嗯。拜拜。” 他回应我时,我正卖力地往车门口挤。

下车后,司机毫不犹豫地关上了门。而我才想到,这可能是我们这几年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而一个月后,当我给他发的所有微信都石沉大海,电话也打不通之后,我有些后悔了。



肥亮,人如其名,一米九、两百斤的个头,长得黑爱打球,初中时大家都叫他奥尼尔。

他其实平凡得不行,各方面都不算出众,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婆婆妈妈,是个憨厚老实、人畜无害的胖子。

大二时,他跟我提说以后可能要去当兵,说那是他爸的安排。但我看他的个头明明就不是当兵的料,我也就没往心里去。

所以,当那次我们微信聊天,他说“体检过了,九月就要入伍了”,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时,我觉得措手不及。

当时,我就跟他说了一句“放心,去之前我会去见你的”。没想到立了Flag,整整两个月我都没抽出身回趟家。

八月底,他发来一条微信:“碧池,你回不回来啊。” 第二句是,“我过两周就走啦。”

我不知道他敲下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反正我看着是挺难过的。于是我赶紧定了张回家的票,约了他。



见面那天下着小雨,虽然此前在微信上营造出了“淡淡的忧伤”,但见了面却伤感不起来。

因为我快喝完半杯星冰乐他才到,我用一句粗话代替了问候。

我们像闲散青年一样在万象城游荡。他给我讲,他入伍前这几个月的大小事,比如难得有女生喜欢他,他却不怎么理人家,又比如入伍体检时一群男生在房间里“坦诚相对”的场景。

我们聊了很多,在难吃的拉面店里成了坐了最久的一桌,又在冰场前看熊孩子们滑冰站了好久,最后商场都要打烊了。

可是聊到接下来几年的打算时,我们叹了几口气然后又把矫情咽了下去。彼此都很默契的是,大家都没有表现出伤感,因为我俩都不是善于表达情感的人。

我也忘了什么时候起,我俩就常常腻歪在一起。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加航模比赛,比赛那天我发烧了,病得昏昏沉沉、吐到天昏地暗。比我高一个头的肥亮蹲在我跟前帮我系好鞋带,然后起身继续弓着身子扶了我回去。

他对每个朋友都掏心掏肺,这也是他朋友很多的原因。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成为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毕竟初中起我常常坑他请我吃饭。但是每个假期,我们依旧会见面见到腻。到了后来,肥亮妈妈甚至会从我这里打听他的事情。

我想不起来,我是否也做过让肥亮同样感动的事情。

现在想知道,却好像晚了。



其实离别这件事情,从小就在经历。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时,平时很凶的班主任难得温柔地跟我们说,她要调到别的年级不能再带我们了。她最后说了一些祝福的话,班上许多人哭了起来。

后来又换过几次班主任,类似的道别上演过几次,只是,会掉眼泪的人越来越少。

或许是大家逐渐习惯了离别,我也以为自己应该是这样的。

以至于,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的时候,大家也只不过是像往常周末回家一样,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然后跟附近几个人说一声“拜拜”就走了。

结果呢,就像数学老师老罗说的那样,“高考之后,你们有些同学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一语成谶。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仔细想了想,我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习惯过离别。像我这种内敛到有些矫情的人,只是不愿意把这份情绪表达出来罢了。

每次离别,我还是会难过。

但很多时候,我真的就只是难过,然后什么都没做。

高考结束之后,我时常会想起我曾经的同桌。我们当了一年多的同桌,上课常常在底下开小会,每次成绩下来也会互相比较。

她是走读生,每天都从家里带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我常常厚着脸皮吃她的零食、玩她的手机,日子竟然过得还挺滋润。

结果高三第一个学期,她因为一些事情离开了我们班。猝手不及的我,看到她就在我旁边哭时,却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还是她的闺蜜跑来安慰她。

我甚至不知道她走的那天是怎样的场景。只是我回到位置时,隔壁已经空了。她给我留了一张纸条,抽屉里有一盒我喜欢吃的饼干。

后来高三一年,大家都忙着复习,似乎忙到没太多时间去伤心。可是高考结束了之后,我也完全失去了同桌的联系了。我甚至没有她的微信,也不知道她去了什么大学。

她跟肥亮一样,似乎一下子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



不过我想,其实要离开的那个人或许才是最难过的。六月份的时候,Ninety 也即将毕业离开广州了。

在她离开的前一晚,我俩还有布莱克、Vivian 上了一趟广州塔,下来的时候已经十点。

布莱克和 Vivian 留在了 WhatYouNeed,各自租了房子。赶着回去继续工作的他俩,径直打了车就走了。

我和 Ninety 跟他们简单道了别,然后就往学校走。

在路上的时候,身后的广州塔亮起“晚安”两个字,准备熄灯,我们停下来想见证这一幕。她突然说:“啊,其实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们。”

她的语气里有些失落。

那一阵子,她也常常说,羡慕我们这些在离家不远的城市上学的人。这样毕业就不用离开了。

我能感受到她的难过,却帮不上忙。

毕竟我舍不得她一个,她舍不得的却是一群人。

最后
紫菜跟我说,“其实你并不是没有好好说再见,永远没有一个所谓很好的告别,只是你不舍得那个人而已。”

大概是被她说中了,我也知道,即使真的会去之前每一个跟朋友告别的场景,我也仍旧说不出那些煽情而矫情的话。

小时候学过、背过许多关于离愁别绪的文学作品,可是年纪小的时候读不懂,尤其是读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还会起鸡皮疙瘩。

可是前一阵子看 Ninety 的《有时候,一句话说岔了,我们就再没见过面》,却有着不同的体会。

我在转发的时候,写的是“再见的时候啥都没说,也很遗憾。”

才明白,无论是自己抑或是好朋友离开,心情都是一致的。

我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这个主题很是矫情,即使是现在写完了依旧这么觉得。

可是,还是想和那些匆匆离开的人,补一句:“谢谢,认识你们真好。”

扫一扫关注我们

2017 我想陪你一起度过



Echo  / 编辑 |

The Mountaineering Club Orchestra - The Voyage/  音乐 |

《濑户内海》  /  配图 |





今天我和朋友Lily在学校门口脏脏的麻辣香锅店,我夹着一片肉,“突然想到一件很忧伤的事情,”Lily睁大眼睛等我说下半句,我顿了顿说:“这可能是我们今年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了。”

她翻了一个白眼,因为我们每周见好几次。

我发现每件事情,只要加了“最后一X”,都会莫名自带忧伤感。下面有请主编实力示范:(我在发稿前临时加的,他应该不知道我加了这几段话)

晚上好,我是 Blake。很高兴,我们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还是相安无事地和你们一起来到了 2016 年的最后一天。

我准备了好多想和你们说的话,但想了想,有些话还是不必急着说了。简简单单地说一句吧:“这里是 WhatYouNeed,我们 2017 年再见,2017 年不说再见,晚安。”


    关注 我要WhatYouNee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