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柴胡注射液:一份迟到了40年的儿童节礼物|短史记

 

儿童节快乐。...

图:有关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的报道
文 | 杨津涛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在说明书中,必须标示“儿童禁用”。此前,作为“退烧针”的柴胡注射液,在儿童发热治疗中有广泛应用。

事实上,近四十年来,关于儿童使用柴胡注射液,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研究已有很多。药监部门能在“六一”前夕,出台此项新规,正是送给全国儿童的最好礼物。
最早发明的中药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是中药注射液的“鼻祖”,发明于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

1943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药厂发明注射剂》,一文介绍柴胡注射液的功效,称其:

“系用土药柴胡提制而成,对原虫、细菌类之原形质有强力的杀灭或抑制其发育之作用;不仅可治疗流行流行性感冒、回归热、产褥热、肺结核发展期之发热等,并有代替奎宁治一般痢疾与顽固痢疾的功效”。

该文同时还介绍了“苍术油注射液”。①

1954年,柴胡注射液在武汉投产,成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液。80年代,在鼓励中医药剂发展的背景下,先后又有100余种中药注射液获准上市。②而按照药监部门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到中药不良反应的50%以上。
有关不良反应的研究已有40年
目前能找到,最早讨论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章,是1979年发表在《贵州医药》上的《复方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一例》,作者是湄潭县医院的冉懋雄。

他记录说,一名30岁女性患者在肌肉注柴胡注射液后,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等过敏反应。冉懋雄认为,医生使用柴胡注射液时:

“不能盲目地认为中草药针剂是几无副作用,无过敏性的。对任何药物都应一分为二,不能盲从,更不能粗心大意,忽视观察,以免引起严重后果。”③

此后,患者使用柴胡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记录,几乎年年都有,其中不乏有关儿童的病例。

比如,1980年6月,河南一个医务所的工作人员李锦祥,发表《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3例报告》(3名患者都收治于1978年),提及一名6岁女童在注射柴胡注射液后:

“约半小时,患儿自觉头晕,乏力,心悸,下腹痛,两眼发胀,不能睁眼,唇胀,全身皮肤发痒,查体:体温38℃,脉搏120次/分,面白,唇绀,唇肿,烦躁不安,两眼睑红肿发亮,睁眼困难,全身有淡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块,边界清楚,面部尤甚。心肺无异常,腹软有压痛,肝脾未触及。”

另有一名8个月大的女婴,也在注射柴胡注射液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经过紧急救治,方才脱离危险。④

1988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朱天忠,即在研究161例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其中17例和柴胡注射液有关)资料后,发表《中草药注射液过敏反应及其探讨》,指出:

“中药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人休对药物有不同反应,因年老休弱或过敏体质等个体差异,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质量不稳定引起的。因为西药多为小分子化学物质,而中药则为大分子生药 ,这是中草药针剂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之一……中草药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多是几种或几十种成分的混合物,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指标,加上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不同,使有效成分及杂质差异较大,难以控制,使得在应用时极易出现异常反应。”

他同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⑤
图:此前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


进入90年代后,又有更多相关病例见于公开资料。

比如1991年,徐州市一名3个月大的男婴,使用柴胡注射液后,引起痉挛性喉梗。徐州市中医院儿科的两位医生建议:

“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已有报道。故临床应用时应慎重掌握,密切观察。”

1992年,云南省华宁县城郊卫生院,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注射柴胡注射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经过紧急抢救,才恢复正常。该院医生建议:

“首次注射紫胡注射液的患者,必须观察10~15分钟以后,如无反应才能离开,以便发生过敏反应时,能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

江西省万安县人民医院1990~1995年,出现的2个因发热肌注柴胡注射液过敏病例,患者都是婴幼儿,分别是一名3岁男童和一名7个月女婴。2002年,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收治一名8岁男童,系注射柴胡注射液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同年,黑龙江省宝清县一家医院又有一名13岁女童因注射柴胡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2004年,河北省行唐县一名11岁女童注射柴胡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衰竭……⑥

随着病例档案不断完善,相关研究也日渐细化。

2001年,胡勤策等研究了43例(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24例,呼吸道反应5例,心血管系统反应4例,皮肤反应10例。他们在论文中特别提到:

“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本组有6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在肌注柴胡注射液后,发生了较严重的过敏 反应……据此,笔者建议临床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尽量避免用注射给药的方法。” ⑦

2005年,医生宋蔼然在《医药经济报》发表文章,依据自己治疗2例因注射柴胡注射液过敏患者(分别为1岁半和3岁女童)的经验,总结说:

“柴胡注射液确实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在《中国医院药学》、《中国临床医生》等杂志中均有过相关报道,医生们在临床应用时绝不可麻痹大意。所幸这种反应发生较少,时间较短(仅为数分钟),且如能及时抢救,能避免严重后果。但幼儿抵抗力差,如发生药物反应时不能给予及时抢救,则后患无穷。因此在临床中应注意对中、低度发热患者,尤其是幼儿,尽量少用或不 用柴胡注射液,而以口服药物代替;如一定要用柴胡注射,首次注射时应留观 20 分钟,并严格控制剂量,尽量避免混合注射,以避免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配伍禁忌;同时随时准备好抢救药品与设施,以便应急使用时随手可得。” ⑧

2012年,梅全喜、曾聪彦在主编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中,统计了74个注射柴胡注射液过敏的病例,发现其中38人在20岁以下,占总数的51.35%,且有12例是不满10岁的儿童。在6个因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中,有5例是5—11岁的儿童。在他们看来,这些病例:

“表明柴胡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年龄组中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青少年特别是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因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处在身体生长发育初期,体内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全,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于成年人,因而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应重点观察该类人群在应用该药时的反应,对于儿童或婴幼儿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注射液。”⑨

2014年,孙蓉、杜晓曦主编的《中药毒性及上市后研究》一书中,总结了柴胡注射液的相关安全性问题,包括过敏样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皮肤损害等。书中所举病例包括:

“6岁患儿肌注后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

该书作者指出:“与口服制剂相比,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较多”。而当时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均为‘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为:‘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说明书无药理毒理,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的相关警示内容。”

因此,作者建议开展安全性临床研究等,完善柴胡注射液说明书。⑩
终于明令禁止儿童使用
经过医学界多年研究及呼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终于发布《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要求各生产柴胡注射液的厂家修订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儿童禁用”。

同时,柴胡注射液说明书还需要在“不良反应”项中增加在过敏反应、全身性反应、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总之,此次药监部门严格柴胡注射液的使用,尤其是禁止对儿童使用的规定,实在是一份期待已久的儿童节礼物。
图 :药监部门发布的相关公告


注释

①《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药厂发明注射剂》,《刘邓大军卫生史料选编》,何正清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781页。

②张效霞:《医海探骊:中国医学史研究新视野》,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4—287页。

③冉懋雄:《复方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一例》,《贵州医药》1979年第5期。

④李锦祥:《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3例报告》,《中医杂志》1980年第6期。

⑤朱天忠:《中草药注射液过敏反应及其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1988年第2期。

⑥蒋真、赵嘉宏:《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第7期;严敏:《柴胡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报告》,《井冈山医专学报》1997年第1期;蔡天华、可继仙:《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第6期;等。

⑦胡勤策、季静岳、胡明灿:《43例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第5期。

⑧ 宋蔼然:《警惕小儿对柴胡注射液的严重反应》,《医药经济报》2005年9月12日。

⑨梅全喜、曾聪彦主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第28—34页。

⑩孙蓉、杜晓曦:《中药毒性及上市后研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202—208页。


推荐阅读

中医曾两次大规模“验药”,结果很尴尬

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史实错误太多


    关注 短史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