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毒!

 

孩子沉迷于抖音怎么办?...

文 | 贤爸     编辑 | 晓燕


2016年抖音这款软件横空出世,不到两年,它迅速占领了各个群体的手机内存。

很多人说:一旦开始刷起抖音,就根本停不下来,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不仅如此,有些孩子也沉迷于抖音了!看,前几天有妈妈在贤爸的社群里求助,这该怎样矫正过来?
抖音这款软件是真的有“毒”,15秒一次的高潮!抖抖五分钟,人间一小时!

别说小孩子,大人玩起抖音来自制力都直线下降。“抖音上瘾”这种情况为什么相当普遍,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贤爸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抖音这么容易上瘾?我们应该怎么做?

每日科学问题
贤爸聊科学

抖音为什么这么容易沉迷呢?解释这个问题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嗑瓜子”理论

我们在嗑瓜子的时候不难发现,随随便便几个小时就没了。但是如果换成学习,时间就过得特别慢。

因为一粒瓜子,从你嗑到吃下去只要几秒钟,很快你就能得到的反馈。~味道好不好,就马上知道。但学习的话,学习效果反馈周期很长,你就会觉得无聊。

瓜子理论的好处,就是提醒我们做事要缩短反馈周期,这恰恰也是抖音上瘾最重要的点:瓜子理论是可以麻痹我们大脑的。
亚当奥尔特写了一本书叫《欲罢不能》,戳穿了抖音这类易上瘾的东西,他们背后的秘密,列举出了六项行为上瘾的构成要素

(1)设定诱人的目标;(2)提供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3)让你毫不费力就感觉到进步;(4)给予逐渐升级的挑战;

(5)营造未完成带来的紧张感;(6)增加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抖音恰好满足了这些条件,容易上瘾也在情理之中了。



抖音的视频为 15 秒,通常不能完整地呈现一段配乐,视频内容一般也无法展现完整的故事和情节。

抖音的很多视频,都会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遍,甚至会对这些并不完整的视频记忆深刻。
这是一种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的心理现象。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的本能里,就拥有将事情做完的驱动力。而那些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比那些已经处理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

(心理学家布尔玛 · 蔡格尼克)
20 世纪初期,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她让一群成年人去做 20 个简短的小任务,比如塑黏土,造箱子,解谜题等。

蔡格尼克让参与者完成部分任务后,对另外一些还没有完成的任务进行干扰。随后,让受试者回忆自己做过的任务。
数据显示,受试者记得的未完成任务,是已完成任务的两倍。这些还没有完成,却让自己拥有紧张感的事物,更容易让人陷入无穷无尽的拖延状态。

正是这个上瘾行为中,“需要解决却暂未解决的紧张感”这个要素。大脑神经在适应了某种刺激以后,就会想要继续重复这种感觉,从而形成渴求。
当人继续重复同样的行为,被刺激的区域就会产生耐受性,在同样的刺激下,产生的多巴胺和多巴胺受体会变少。

这种变化会让人对上瘾物相关的信息更加敏感,上瘾物也会变得比其他事物更加吸引人。这也难怪有些人一有空就想刷抖音了。



故,有强大的及时反馈机制做鱼饵,本能中的记忆效应做鱼钩,重复时的多巴胺分泌做鱼线,这样的抖音不上瘾才怪!

好在4月上旬,抖音上线了防沉迷系统,在连续使用超过 1.5 小时后,抖音上会出现使用时间过长的提示,时间再长就会上锁。



这个功能,就像孩子玩游戏时,家长在旁边喋喋不休地唠叨:今天你已经玩够两个小时了,不能再玩了。

对于那些拿起手机就刷个不停的朋友,一定要克服。无论什么事情,出现沉迷都是不好的!




这或许也是妈妈们拯救沉迷于抖音的孩子们的一种思路
设置反馈时间短一些的学习机制,在学习中留一些谜题改日解答等等。
脑力大爆炸
有人认为抖音是“玩物丧志”?
你怎么看?


贤爸:科学教育硕士,喜欢陪孩子动手玩科学,分享新式教育理念,专注于科技启蒙,数理逻辑,创造力培养。原创公号“贤爸科学馆”(ID:xbkx360)。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学500多个趣味实验!


    关注 贤爸科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