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这四句狠话尽可能不说

 

点击阅读 x26amp;gt;x26amp;gt;...



家有妙招

生活 | 居家 | 点子

有用 | 有趣 | 温暖
◆ ◆ ◆ ◆


父母认为有意无意的责骂是为了孩子着想,但语言是一种很奇妙的工具,它能“一句三冬暖”,也能“一句九月霜”。父母平日里认为是好心的话语,在孩子听来,却是伤人的“狠话”。


11
“等你爸爸回来,让他打死你”


同事阿美是个刚毕业的年轻姑娘,温柔、文静,但在办公室里总是缺少点存在感。

昨天吃完午饭我和其他同事聊起“孩子犯错,该不该打骂”的问题。阿美听到这个话题,就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小时候她比较调皮,有一次和小伙伴把邻居家狗的毛给剪光了,邻居投诉到妈妈那,妈妈气急败坏地说:“等你爸爸回来,让他打死你”。

晚上爸爸回到家听说了这件事,狠狠地打了她一顿,还罚她在客厅跪了3个小时。从那以后,她就特别害怕爸爸。

妈妈也观察到她的变化,只要她稍微有点小错,就用向爸爸告状威胁她。后来,她变乖了,却和父母不亲近了。她说她能理解父母的做法是希望她改正错误,但不明白为什么非要选用这种威胁性的狠话。

安慰了阿美,我内心思绪万千。一句威胁性的狠话,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阴影。或许说狠话能换来孩子一时的安静,却也让孩子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和父母日渐疏远。


22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
我6岁的小侄子梓晨,是个古灵精怪,调皮捣蛋的孩子。

上周末,我发现他特别没有精神,和平常活泼好动的样子判若两人。我哥告诉我,早上全家大扫除,孩子擦桌子时不小心把几个杯子打碎了,嫂子指着孩子就骂:“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擦个桌子还要搭上个杯子?”

孩子当时吓懵了,拿着抹布呆呆地站在原地都没敢动。后来我哥抱起孩子说“冷静点,杯子碎了就碎了吧,你也不关心一下孩子有没有受伤?”

这时嫂子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心直口快吓到了孩子,但还是也不好意思说对不起,只是一个人闷闷地继续干活去了。

孩子年纪小,难免有磕磕碰碰。如果每当孩子有一点小错,就要对孩子大吼大叫、贬低孩子,会让孩子养成自卑的个性,不愿尝试新事物。



33
“你怎么总是比不上人家”


邻居家的孩子晓玉,是个特别有有音乐天赋的孩子,10岁就考过了钢琴8级,省奖国奖也得了不少。

上个月晓玉参加全省的钢琴比赛选拔赛,拿了第二名。她妈妈这阵子一直数落她:“你怎么回事,怎么不能学学人家拿第一名?你怎么总是比不上人家?”

晓玉委屈地说这首曲子有一节不是很熟悉,妈妈一听更火大,滔滔不绝地批评起来:“之前让你好好练习,你不听……”

其实在我们看来,第二名是很厉害的成绩了。可是许多父母只喜欢盯着第一不放,全然忘了孩子的自尊心。

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攀比,最终会让孩子产生“事事不如人”的消极心理,慢慢会认定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变得懒惰叛逆。真正希望孩子进步,还是少说几句狠话,多来几句鼓励。



44
“你再调皮捣蛋,我就不要你了”


小伟是我同学家的孩子,平时特别调皮。

前几天他和父母来我家吃饭,进门还没两分钟,就把丫丫打哭了。这是他妈妈开始对他大吼大叫,还生气地说:“ 你再调皮欺负捣蛋,我就把你送给别人。 ”

小伟吓哭了,一直抱着他妈妈的大腿大哭,求妈妈不要把他送人。后来,我们安抚了好一阵子,才让他平静下来。

父母一边放任孩子调皮捣蛋,一边用狠话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会让孩子丧失安全感,变得胆小懦弱。


○5


我们一旦到了气头上,就喜欢对孩子说狠话。这些“狠话”真的有用吗?孩子听了这些“狠话”后,真的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改变了吗?

事实证明,狠话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就是“噎死 憋死孩子、 急死孩子、 吓死孩子”,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就范”。

这种对话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胆小恐惧,害怕犯错,进而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等反应。

父母在说这些狠话时,对于孩子的内心感受仿佛有种天生的迟钝,孩子眼中的不舒服,在父母们看来只是必经的历程而已。

换个角度想,小孩子没有做过大人,但大人做过小孩子,推己及人,谁会喜欢被骂的感觉?我们不能当了父母,就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呢。

不如用这3个方法代替狠话,好好引导孩子成长:01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肯定”代替“否定”

孩子从出生,就被父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身没有错,但每个孩子能力、机遇不同,最终取得的成就也不会相同。

承认孩子不完美就是教育的第一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鼓励孩子,一步步引导,孩子最后也会成功。

02 明确告诉孩子你的底线,不许孩子突破底线

底线就是规则,在家有家规,在社会上也有基本规范要遵守。孩子越早明白,往后就能越好地适应环境。

爱孩子,不能太宠,但也不能太粗暴,将爱与规则相结合,可以让孩子在易于接受的氛围里培养出责任心和规则意识。

03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孩子“死磕”,不让步

小孩子的理解力和大人是不对等的,他们不会轻易理解为什么要说“谢谢”、“对不起”,他们喜欢随自己的想法做事。

即使知道了父母所说的“底线”不可破,遇到不顺心的,还是会撒娇耍无赖,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坚定决心不妥协,帮助孩子真正学会遵守规则。
说“狠话”只是逞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成长很慢,多一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给孩子更多快乐和自由的成长空间。
◆ ◆ ◆ ◆


    关注 家有妙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