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马桶!你是人类的好朋友

 

从随地便溺——粪坑——夜壶——抽水马桶,这个变化的过程,其实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



夜壶,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怕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东西了。这种鸭形敞口小便器,曾经是上年纪人的必备之物,每晚放在床脚边,随时可用,早晨拿出去清洗。前些年我们在央视做过一次鉴宝活动,有一件元代龙泉窑夜壶(虎子)入围,引发了众多参与者的热议。

中国古代的夜壶
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一再抱怨宫殿里没倒空的便器恶臭难闻。1595年,她的侍臣哈灵顿爵士前来排忧解难。他在意大利旅行期间见识了一项令人神往的发明:用水冲掉污物的厕所。最原始的抽水马桶很快在宫殿里安装上了。然而一直到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布拉梅才改进抽水马桶的设计,并于1778年取得了专利权。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已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的排污系统,很多居民终于用上了抽水马桶,不再把积存在器具内的排泄物,从窗口向外倾倒出去。



都铎王朝时期的人们喜欢在厕所里聊天

我在德国慕尼黑参观过一家规模不大的博物馆。它一共有三个展厅。一是希茜公主生平陈列,一是香水陈列,一是夜壶陈列。这里的夜壶,说得具体一点,是女用小便器。然而我绝对不会想到,欧洲人使用各种材质、各种形态、各种装饰做成的夜壶,竟如此琳琅满目。最初的夜壶是粗陋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得越来越精美。尤其是那些瓷器夜壶,彩绘人物花卉,安装金属或木质的靠座、扶手,与抽水马桶的档次已相差无几,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雍容华贵。
欧洲贵族专用的马桶


英国著名的《焦点》杂志曾邀请专家学者和读者,评选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高居榜首的居然是抽水马桶。20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报纸,曾约请一批社会名流描述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有一位提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设想未来的中国人能够坐在抽水马桶上看报,不必在每个早晨制造出哗哗的刷马桶的声音了。几十年过去后,有一份报纸又请人们设想未来中国人的生活,结果,抽水马桶仍然成为一种理想。人生活在世上,饮食与排泄这两件大事,确是同样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如何妥善处置人体排出的秽物,自古以来令人烦恼,费尽心血。从随地便溺——粪坑——夜壶——抽水马桶,这个变化的过程,其实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到了今天,即使是江南水乡农村,抽水马桶也越来越普及了。香港歌星刘德华有一首《马桶》歌,将洁具描绘成人类的好朋友,说它美妙无比,那哗哗水声足以带走一切烦恼。尽管被诉诸粗俗,他还是很起劲地唱着。

毋庸讳言,抽水马桶在给人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一些烦恼。且不说清晨正朦朦胧胧之际,“哗哗哗”的声音突然从楼上传来,让人美梦惊破,更因抽水马桶里的粪便尿液,加上洗衣服的洗涤剂和其它生活污水,不由分说地涌入城镇的污水管道,渐渐流向河湖,让湖水的氨氮指数大大超标。为了保护绿水青山,维系美好生活,不知道有多少人正付出极大的努力,治理污染,将秽物雅化。

在林行止先生赠我的随笔集《说来话儿长》中,读到黄永玉的绘画“出恭十二景”,从湘西猪圈厕所、赶场厕所、闽南竹竿厕所,画到巴黎便所,林林总总,实在令人捧腹。最后一页,画的是四件虎子——夜壶。其中之一为男性欧洲人卧像,头顶敞开作壶口,附有几行题签:“鸦片战争后,粤石湾艺人作‘×皇尿壶’以泄私愤,几酿死罪。此壶余有幸得见。惜作者彼时不知当政者为女皇,误以约翰先生充之。此物今藏省博物馆。”另一件是黄永玉自藏的东晋虎子,果然是老虎形态,壶背的手把恰如虎尾,在粗拙中显示艺术的优雅。

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夜壶(古人喜欢称之为虎子)自有雅相。



文| 陈益


    关注 青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