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考生眼下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如何帮孩子填报大学志愿,可能困扰了很多家长...





作者 | 孙不熟
来源 | 城市战争




高考成绩过几天陆续公布,如何帮孩子填报大学志愿,可能困扰了很多家长。

我前两天看到罗振宇有一个非常俏皮的观点说,填报志愿这件事情,城市最重要,大学其次,专业最不重要。

他的解释是,这是一个缺乏确定感的年代,人们的选择不应该是像过去那样追求一个“确定性”,而应该去追求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城市比大学还重要,因为城市可以比大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当然对城市的价值与魅力推崇至极,但我仍然认为罗先生这一次过于拔高了城市的作用,而且很可能会对很多年轻人带来误导。



理由很简单,上大学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就业。如果是就业,城市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是求知,城市就没那么重要。

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顶级名校,其实都不在所谓的大城市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比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城与剑桥大学城,都在远离大城市的小镇上,美国常青藤联盟里除了哥大、宾大在大城市,其他几乎都在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远郊,即便是国人熟知的哈佛大学与MIT也不是在波士顿市区,而是在其郊外的一个叫做Cambridge的小城镇上。

剑桥大学
中国也有很多顶尖的大学不在北京上海,中科大在合肥做出的科研成果、培养的学生,一点也不比北京上海的一流高校差。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大城市可以长见识”云云。但是,大学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肯定还是求知,没有过硬的知识训练,空有一身“见识”除了唬人还有什么用?

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见识难道是靠纽约和洛杉矶里闪烁的霓虹灯来获得的?当然不是,他们的见识首先来自浩瀚的图书馆和无数次挑灯夜战的苦读(国内大学生可能体会不到美国大学的学业负担之重)。



知乎上很多人问在“一线城市的二本”和“二线城市的一本”之间,应该怎么选?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二线城市的一本”,理由很简单,“二线城市的一本”在当地更稀缺、更金贵,获得的资源和目光更多,有助于培养我的自信和优越感,而且等我毕业后,马上可以拍拍屁股去一线城市工作,两不耽误。

不信,你去华为、腾讯、百度这些一线城市的大公司看看,有多少是来自武汉、南京、长沙这些二线城市的毕业生?没听说这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问“你是哪个城市毕业”的。罗先生自己就是在武汉上的大学,毕业后才去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北京嘛。

相比而言,那些为了追求所谓“见识”的同学,去到一线城市的二本大学,能获得什么呢?得不到当地政策与资源的重视,各种边缘感和野鸡感,更重要的是,这个二本的校区很可能还是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郊外,和市中心散发着“见识”之光的霓虹灯隔着十万八千里。



根本上讲,大学这种社会组织之所以还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因为严谨的、系统的知识训练还有很大的价值,否则,大家直接去上北京上海纽约伦敦这种“社会大学”就好了。

而要获得这种知识训练,不一定要在大城市完成,如果是在欧美国家,反而是小城市更好,因为小城市的求知氛围更纯粹。

说大学是“象牙塔”这个比喻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说大学本应该与城市的霓虹灯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认为,在高考填志愿这个事情上,大学比城市重要,城市比专业重要。


    关注 天下经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