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要在选题、内容、方法三方面下功夫

 

博士学位论文要在选题、内容、方法三方面下功夫——国家行政学院2018博士生论坛观点摘要之一...





编者按
2018年6月9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围绕“如何写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举办了一场国家行政学院2018年博士生论坛。邀请刚刚通过毕业答辩的2014级在职博士王颖、2015级全日制博士张文明汇报分享博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感悟,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博导胡建淼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博导宋世明教授进行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朱国仁、副院长张松及研究生院相关老师、在院博士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活动。论坛现场中师生交流诚恳热烈,激情迸发,妙语连珠。笔者在现场颇受教益,结合自身感悟整理分享之。


博士学位论文要在选题、内容、方法三方面下功夫

——国家行政学院2018博士生论坛精彩观点分享之一


1.选准题。
选题时,把握好新与旧、大与小两方面的关系。新与旧,就是说选题要新题新作或者旧题新作,要了解相关领域的选题方向、破题角度,研习同行的解题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忌讳新题旧作、旧题旧作,不要炒冷饭。大与小,就是要让选题与学术贡献度、自身能力精力相匹配,忌讳大题大作和小题小作。前者超出了自身可控的能力范畴,后者难以做出实质性贡献。选题可以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小做,以小见大,深度剖析,探求规律。论文选题,选两个点不如选一个点,先要找到矿区,还要找到矿井。


2.夯实内容。
首先,要让研究有贡献性,要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思想性。

论文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理论贡献。新创造一个范畴、一个概念、一个原则,这个理论能够把人们“意中有,语中无;语中有,笔中无”的东西变为现实,能够在实践中推广。二是制度贡献。要能够促进对现行制度反思和完善,甚至对制度进行纠错。三是实践贡献。这是在操作层面的贡献,既可以表现为发表的短文或决策咨询的送阅件,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验,用实践层面的成效来证明理论和制度贡献的科学性。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而言,以上三者,重点是在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而非操作层面。

阐述博士论文的贡献点和创新点,要能够用一句话讲清楚,没法用一句话讲清楚的,不是没有贡献,就是表达能力不强,不会提炼。答辩中,先用一句话说清楚论文价值在哪儿。是首创了新的概念,还是创造了制度或方法。如果是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就要阐明历史上有无前期研究,优劣如何。如果不是概念首创,就要阐明设计了什么样的制度路径、方式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何种新成效。博士答辩不是自说自话,而应该是引起专家们的兴趣,边问边答,逐层推进的。

第二,注重收集7类材料。

丰富的材料,既是对前人的尊重,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要从“古、今、中、外、案、法、理”七个维度来收集整理资料。古,即是历史文献,经史子集均有所涉猎;今,即是近现代的最新资料,是对现实的关照;中外,是指要有国际视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案,即案例,这里既包括范例也包括警例,这是以小见大的抓手,也是发现现实问题的前提;法,是指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条令条例,要对制度条文进行梳理,这对于国家行政学院的博士生而言尤为重要;理,是指理论观点,特别要关注不同学科的前沿理论观点,要以跨界性的多维度思考。理论是骨干的,现实是丰满的。现实世界从来不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政府管理相关领域的博士生,要具备较强的洞察迁移本领,能够融合多学科之长处思考和研究现行政策面对的难题。

第三,运用3种逻辑。

如同做菜一样,面对各种食材,要逻辑清晰,搭配得当。博士论文要注重逻辑梳理,逻辑编排,能够用好正叙、插叙、倒叙。博士生要能够用好逻辑的力量。一是历史的逻辑,按照时间线来整理资料,铺陈文献;二是现实的逻辑,按照应然的实践的视角,描绘现实图景,构建未来愿景。三是理论的逻辑,围绕1个最多不超过3个主要概念,用一以贯之的理论框架进行推理,使逻辑运行的过程,脱离地球的吸引力,产生滑行。


3.方法技术:以写作为中心来读书
有些博士生存在一种逻辑误区,认为第一半年思考题目,第二半年思考结构,第三个半年撰写文献综述,第四个半年在动手写作……。这种方式,割裂了写作与读书。博士三年就是要围绕博士论文的写作这个中心,一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博士论文是不断交叉进行的,要先写,写不下去再看资料。第一个半年,就提出三个题目,导师在此基础上选择或建议题目。要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平时发表的文章都围绕这个问题来写。发表文章和学位论文的方向要一致。

要勤于动笔,多写。每天都要把自己的稿子看做最终稿。今晚动笔写,就假定明天就答辩、所有资料都已经齐全了,想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写思想,列章节,记录零星的思想。思维成熟到什么程度写作才能成熟到什么程度,后面的思维一定比前面的成熟。要通过写作,来加倍深入地思考问题,触发了对材料的敏感性。思想只接受有准备的信息。论文每天要变厚。每晚写到头疼的时候,再看材料,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材料的价值。每到精力充沛时,都要把文稿重写一次,直到写不下去。写不下去了,说明遇到瓶颈了,再去看材料。

写作时,每次论文写完后,要存不同的版本,按照“日期时间+论文标题+关键节点”的格式来给文档命名,再写时要另存为新的文档,要留下思考和写作的痕迹。论文的文件夹如果没有上百个文档,就说明还没有掌握方法。

人的思维是不系统的,是闪现式的,要养成随手记、随心记的习惯,只要灵感闪现要马上记录下来,不然一会儿就忘记了。偶然间冒出的想法,实质上是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一辈子不要让自己痛苦,要让自己幸福,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




    关注 公共部门领导力教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