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 父母的所谓“远见”,可能会“毁了”孩子

 

怎样选专业,将来不会后悔?...





生涯研习社

你可以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儿!



本文3000字,建议阅读时长6分钟

舅妈问我:“现在什么行业最赚钱呀?”

表弟对我说:“姐,等我高考完,我去找你玩哦~”

舅妈问我:“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呢?”

表弟对我说:“姐,我就喜欢观察各种昆虫,大学想学昆虫学相关专业。”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我这位千禧年出生的表弟就是今年975万考生大军中的一员。

过去整整一年,表弟家里的一切都以他和他的高考为中心。然而关于高考之后的话题,表弟和舅妈的关注点似乎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这大概也是无数“表弟们”和“舅妈们”在大考后的真实写照。

年轻的考生们也许盼着高考结束就可以“放荡不羁爱自由”了,他们选择专业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兴趣”;而家长们除了关心眼下的分数,还为孩子们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忧心忡忡,毕竟在不少家长眼里,只有找到好工作,这大学才不算白读,也才能保证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

“好赚钱”,则是不少家长衡量好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舅妈问我的问题,是我最近听到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都说,现在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时代,“一个人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对的行业,乘上了行业飞速发展的快车”,这一观点几乎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共识。

这样说来,提前了解行业状况,并将其作为选择大学专业的参考,看上去的确没毛病。

但是,家长们看行业“钱景”为孩子选专业,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吗?我倒觉得未必。
1
任何行业都有黄金期,
也有衰落期
2017年最后一个月,42岁中兴程序员跳楼的新闻,在给人们蒙上一层悲剧面纱的同时,也把中兴所在的通信行业推进了人们的视线。

过去10多年,国家大力扶持中资通信企业,不惜重资推动研发,加上去IOE政策(即以信息安全为由,挡住了IBM、Oracle、EMC海外三巨头与华为、中兴的直接竞争),以及3G、4G的改朝换代,缔造了通信行业的朝阳时代。

据称,那时踏上这列飞速奔跑的列车的程序员们,行业整体收入比同龄人高出三四倍,通信工程一度成了大学的热门专业,毕业生成了各大公司的香饽饽。

然而如今,通讯行业中的中外名企裁员消息频传,不论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通信业开始进入滞涨状态的大环境,还是我国的通信行业同样面临的产能过剩窘境,人们都只能感叹“通信行业风光不再”,却无力阻止一个行业的衰退。



另外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走向衰落的行业是纸媒。

报纸曾经历百年辉煌,而杂志则受尽广告主青睐。但近10年来,“纸媒消亡论”的声音从未消散,纸媒的丧钟一直在敲响。

一边是报纸、杂志休刊的消息此起彼伏,一边是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传播优势,日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使得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变。

不少纸媒从业者通过转型寻找新的出路。根据今年3月猎聘与有闻记者之家联合发布的《媒体人转型数据报告》,将近一半的传统媒体人不是已经转型,就是在正在转型的路上,而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

有人说,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周期,不过是周期长短不同罢了。也许除了教育、医疗等基础需求类行业,可以说任何行业都有黄金期,也有衰落期。

看行业“钱景”选择专业,即使如今选了未来能够进入最赚钱行业的专业,但是没人能保证,在这个急速变更的时代,当下如日中天的行业在四年或者几年之后依然能够辉煌如初。
2
父母“有远见”的决定,


可能毁掉孩子一生


除却行业周期的影响因素,看“钱景”选专业的另一大不明智之处体现在,这一决定常常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

我的朋友妍妍,从小到大都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妍妍喜欢读书,对文学作品很感兴趣,高考那年,她心心念念想读文学专业,以后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

但是妍妍的父母经多方打听,认为读文科类专业不好就业,也挣不了什么钱,财会专业才吃香,什么单位、公司都有财会岗位,而且如果未来能够进入银行系统,奋斗几年,工资肯定低不了。

妍妍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反复劝说下,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某高校的财会专业。

到今年,妍妍已经在同一家银行工作七年了。虽然升职又加薪,但是这几年来,妍妍从来没有享受过工作带来的快乐,她觉得自己就是在按部就班,天天还得和自己不喜欢的数字打交道。

在朋友聚餐时,妍妍每次都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无趣、无聊。看得出来,她干得真的很不开心。

其实,像妍妍这种违心遵从父母意愿而选择专业的人并不在少数。



多年以后,也许有的人依然觉得父母的选择很正确,但我也的的确确见过不少人,因为自己当年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屈从于父母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追悔莫及。

但在接受父母供养的年纪,有时候孩子有太多无奈。

提到这一点,我就想起来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三年前高考报志愿的情形。他喜欢摄影,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和我谈摄影相关的事,还谈他的理想——学习广电专业,以后在摄影摄像方面精进自己的技能,未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那时的他有目标、有朝气、有进取心。

但是高考那年,他的父母坚决反对他走艺术类专业,觉得不靠谱、不稳定,未来能干什么?还是学点实实在在的技能比较好。如果孩子继续一意孤行,父母就拒绝支付学费。

在他抗争、哀求无果后,最后选择了父母偏爱的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因为在父母的认知里,进入煤矿系统就等于进入了稳定又赚钱的行业。

后来再和他聊天,我问他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他懒懒地说“挺好的”;我问他喜欢这个专业吗?他淡淡地回一句:“挺有意思的。”

我不知道他的未来会怎样,但是我确实看到他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活力了。

父母为孩子好可以理解,但仅凭借着自我认知里的行业“钱途”,为孩子规划前程和未来,我觉得着实不明智。

很多时候,他们忘了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钱这一样东西决定的,有时还取决于兴趣,也就是取决于是否是孩子自己喜欢和想要的。

当然,不排除有的父母的确为孩子做了非常正确的决定,但是如果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轻则孩子只是不喜欢而已,重则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3
兴趣是最好的指路人,


它的力量不可低估


前段时间看央视主持人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其中有一位嘉宾是70后优秀小说家、被国际誉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中坚派作家阿乙。

阿乙从小心怀写作梦想,但在他努力多年,却始终一无所获的30多岁,父亲很恼怒:30好几,没房没车不说,那么好的工作也不要,非要在外面混。

但在阿乙看来,即使写不出作品,而通过写作获得的那种幸福感,依然能超越车房等物质上的东西带给他的愉悦感。

因为沉溺于自己热爱的写作,身体的过度消耗让阿乙几次和死神交手,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死不悔改”,因为他想写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他的生命因写作而与死亡擦肩,但也因写作跨越了死亡。

这是最近留存在我脑海中关于论证“兴趣的力量”最有力的证据了。

兴趣的力量的确不可低估。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在高考时选择专业也好,大学毕业时选择工作也罢,一定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并在这个领域里努力成就自己。



而对于家长来说,要考量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不要因为自己一意孤行的好意,仅凭当下的行业“钱景”或者自己所认知的行业“钱景”,就为孩子做决定。

在今年的高考生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根据新浪教育近日发起的《00后的高考谁做主?》问卷调研,这么多年来没有改变的是,在报志愿这件事上,家长们依然看“钱途”;而不同的是,61.59%的00后考生希望自己决定高考志愿,自己的路自己走。

或许,00后们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其实,等人生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就会发现,人一生的重大选择不只发生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还会有无数个十字路口。

未来的人生依然有无数种可能,在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年纪里,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未来不害怕,对过去不后悔。▲

本文系猎聘网(ID: liepinmishu)原创,作者陶米。转载授权请联系猎聘。
 停下来  说一说 

你的高考志愿是谁帮你选的?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申请新精英【公益生涯咨询】哦!



(留言,也是一种“输出”的方式)
推荐阅读


  • 高考之后的十年,别人是怎么和你拉开差距的?
  • 那些因为兴趣辞掉百万年薪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高考志愿怎么填?该偏重学校还是专业?


    关注 生涯研习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