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视频成为互联网产品,需要具备四大境界

 

这些年,中国移动在M-IoT、数字家庭、多媒体内容等领域的探索,无不是寻求第二曲线的增长。...



在我眼中,一款好的互联网产品具备四大境界:

(1)功能上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刚需,极简但又傻瓜;

(2)推出产品的速度,做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3)粉丝吐槽产品,却又不离不弃;

(4)不要在意少数用户的眼光,那可能只是伪需求,也可能是真谛。

上周,业内发生了两件大事: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IPTV传输服务。中国移动用户可通过IPTV体验直播电视、时移电视和视频点播等服务。

(2)中国移动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聚焦三方面:

  • 第一个落地产品将是双方联合推出的免流量产品,在手机上免流量费使用百度 App、爱奇艺等13款产品,预计最快将在本月底正式上线;
  • 利用百度 AI 技术、算法优势,探索人工智能在通信行业的创新应用,共同开拓市场、提升服务效能;
  •  中国移动与百度共拓车联网市场、探讨 DuerOS 与智能车载终端的融合。
虽然,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如果结合之前咪咕与央视世界杯赛事直播的合作,以及2017年年底咪咕成立5G多媒体创新联盟(5MII),推动基于5G移动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创新与标准形成等。

就不难发现,中国移动在上网流量、语音短彩等传统管道型业务之外,愈发注重如包括内容型在内的新兴业务市场发展,逐步拓宽面向5G时代的边界与合作。

随着移动流量价格弹性空间的殆尽,这些年,中国移动在M-IoT、数字家庭、多媒体内容等领域的探索,无不是寻求第二曲线的增长。



在笔记侠关于李善友分析视频网站Netflix成长逻辑,谈到企业长远发展,引用了《跨越S曲线》、《第二曲线》等书,以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几个观点:

所谓基业常青,并不是在一条曲线里面把它拉得非常长、非常陡,所谓基业常青,是你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第二条曲线。

人人都知道第二曲线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个关键要点,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要开始第二曲线。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不论它现在赚多少钱。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它现在亏多少钱。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中国移动提及的三条曲线:语音和短彩信、流量、数字化服务,以及近年中国移动提及的大连接战略。

虽然,上述两者在“曲线”上字面意思相近,但实质代表了不同层级的含义。

构建第二条曲线增长,主要以流量+内容、IoT+AI的协同,弥补如传统语音业务、上网流量资费持续下降带来的量收剪刀差的持续扩大。

当下,流量+内容已经成为主流运营商共同的选择,比如,AT&T收购时代华纳,以及中国联通成立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等举措。

运营商构建数字内容服务,提升业务感知,网络建设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在2017年财报中,中国移动强调骨干网带宽增长52%,内容分发网络(CDN)覆盖全国340个城市。

其次,在移动网络中,vMOS成为业内用来衡量端到端视频体验的重要指标。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标依然只是衡量网络层面业务之于用户端到端的感知,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围绕流量+内容构建的竞争力,数字内容对于业务QoS应面向不同种类用户提出了不同要求。

电信运营商做内容的手机侧APP,原本对标的便是互联网产品,其考核如果依然向着电信级运营指标为参考依据是否正常?

当然,最近如业界谈论咪咕对于世界杯的直播体验不足,各方看法不一,吐槽有之,力挺有之,虽然看上去都各有道理,但论实操,两方观点并不符合用户感知。

互联网级产品的运营应该做到小站练兵。小步快跑的同时,须及时根据用户刚需迭代升级、打补丁,这一点与IPTV乃至固网宽带强调QoS的电信级运营有着本质区别。

唯QoS论是形而上学,但也不应短视服务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好在咪咕当下还需积累面对“不足”场景下的经验。因此,没有必要苛求一口吃下一个胖子,但吃下的最好不要吐出来,而是形成持续的“转化率”、“留存率”。

再次,互联网内容运营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平坦,李善友感叹做酷六的失败经验,也值得电信运营商在内容运营中借鉴。

咪咕在内容上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沉淀,但轮到它真正实质的迈出走向非管道运营的那一步时,业界经常拿着电信运营商是否具备互联网基因看问题,但如果不迈出那一步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负重前行的转型,总是在期待之间,无形给人以焦虑,但务实与执念才是关键。

其实,我觉得咪咕应该向腾讯王卡学习,虽然王卡用户一方面抱怨联通网络覆盖的相对不足,一方面却对大王卡不离不弃,为何?

王卡作为互联网产品,总是能够不断满足和创造用户的期望值,且联通在局部区域采取了网络的聚焦战略,吐槽、力挺均有之,但已形成了近亿级的用户基数。>>联通推腾讯大王卡,何必在意外界的有色眼镜

咪咕要立志成为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局限于电信运营商的专业子公司。因此,如多数互联网产品在初期阶段的初心——只做减法。

Netflix长远考量发展的公式是收入=用户数*年费,即看重付费用户数。那么,

付费用户决定掏钱的动机有哪些?

用户选择在手机APP上进行付费,为什么不是电视端?为什么选择咪咕APP,而不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等?

虽然,这一次咪咕公布了一个指标——世界杯观看人次破亿,但这之后更应该看重的是用户黏性。比如,世界杯进球TOP10与视频彩铃的结合。

在笔者看来,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的内容感知,更应该看重次日留存率、日活月活、在线时长的环比、缓冲时延带来的跳出等等多个指标,稳步提升用户体验需要综合考量各个指标。

这次世界杯赛事直播对于咪咕在新媒体领域试水是一个新起点,干好流量+内容这件事,咪咕不能只是为了实现“非管道”目标而为之,但太在意极少数用户的挑剔眼光容易带歪产品走向。

小米生态链推出的产品为了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这个理念值得咪咕借鉴,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刚需才是王道。

好在,这一次世界杯赛事,咪咕视频通过3D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内容的AI剪辑,达到精品内容的秒级上线,实质已经领略了互联网产品观之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除了传统意义上AI在电信网络建设维护、内容编辑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对于内容运营服务各个维度的保障,比如海量内容的推荐,清晰度与网络带宽、终端场景的适配,也将成为AI应用在5G时代的标志之一。
comobs对5G和M-IoT保持长期关注


comobs专栏已入驻腾讯、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界面、UC等客户端,转载须经授权,可后台留言。


    关注 comobs通信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