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跟她走

 

听她的呼唤x0a成就她的callingx0a拥有一个孩子x0a护送她走向自由之路...

从此以后跟她走


无条件养育读书会走过七期,读完第六章。就概念来说,大多数人都能秒懂无条件养育,有人支持这个理念,知道做到很难,甚至觉得不可能,还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跟孩子怎么可能不谈条件,吃的住的玩的都是依赖父母的,于是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父母都在以爱来要挟孩子听话,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不爱你了。

每当他人撤销爱,孩子就会内心紧张,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爱和价值的认可



外面的世界很纷扰,还好我们还有一小群人依然碰在一起读这本书,读这本字都认识,道理简单到可以标题来概括,作者却用一整本书甚至还觉得表达不够的书。

几期几会下来,每个人就自己人生经历的分享和思想碰撞中越辩越明,逐渐地我们明白有条件养育的后果,条件成为惯性,问题层出不穷;渐渐地我们明白爱的给予和撤回带给孩子的伤害,感觉不被爱的孩子会有更多的行为偏差来获得爱和价值的认可;还有过度管制和逼向成功会让我们事与愿违;逐渐地我们终于领悟无条件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是对外界无欲无求,是触不可及却依然在路上的向上成长。

知道和秒懂,不过是在语言层面,不过是幻觉中的懂,认识这五个字,知道到做到的距离,中间还隔着想做,做,最后才是触不可及的做到。

曾在一些家长交流中,有人分享拥抱、共情的秘诀,于是很多家长都这么做了,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拥抱和共情孩子,然而发现并没有什么用,于是就有了,我一直这样做的,为什么会没有用呢?



曾在一次自我觉察的体验中,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彼此拥抱的时候心里默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几次重复,足以让彼此落泪。

是什么可以让我们动情落泪?不论是对孩子还是成年人,唯有用心,心诚则灵,洞察是成长的开始。



有了一个孩子,我们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要像《安的种子》的本一样种出来,第一个种出来?逼着小小的身躯活跃在人前舞台上,还是像静一样努力的学习,查看各种资料,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养育最棒的孩子。还是可以像安一样,好好拥有他,相信花开有时,相信静待花开,关注生命的成长以及规律,护着他一步步走向自由之路。

有了一个孩子,他不会一直是0岁的婴儿,他会一直长大,3岁,7岁,10岁,20岁,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会长大,也会变老。我们能陪伴的时间有限,一手遮天,只会妨碍孩子的生长,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孩子的身后,目送他们远行,等候他们归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是精神慰籍,可以是能量激发,我们是孩子歇息的港湾。



有了一个孩子,如同纪伯伦的致孩子一般,孩子只是借由我们的身体且终其一生而追求他独特的个体的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无法禁锢他们的灵魂,我们可以拼尽全力的像孩子,却不能勉强他们像我们,我们是弓,孩子是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我们拉开,而我们只有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孩子在弓箭手中射得又快又远,我们的孩子,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就让我们做孩子身后最稳定的弓吧。

有了一个孩子,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让我们看到自己成长的缺失,查漏补缺,学习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在绘本《美杜莎妈妈》里原本束缚自己的妈妈,因为孩子,她拼尽全力的爱,依然抵挡不住孩子对外界的向往,一个人陪伴女儿的全能和对外界的高冷之后,放手束缚,目送孩子,独立成长,解放自己,解放孩子,剪掉束缚自己的长发,走在孩子身后,面对成长。



绘本《安的种子》里,我们看到本能的本不顾时节而想要第一个种出莲花种子的失败,我们又看到自我而不静心的静过度呵护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种子的挫败,唯有超越自我,不受外界影响安于心的安,在适时的季节种出千年的莲花。

读儿童绘本,习人生哲学,文字语言从来不是多就好,一个谎言需要额外一千个谎言来圆谎,越多的解释越多的掩饰,普世的真理往往简洁有力。儿童天生有股轻力量,一个眼神,一丝笑容,一声呼唤,足以让身边的世界灿烂。



读儿童绘本,看人生百态,读不同的故事,经历不同的人生,看见另一种可能。读儿童绘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时时调整自己,更好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我们自身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恐惧,我们害怕不好的事落在孩子身上。曾读过一句话害怕担心是给孩子最差的礼物,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勇敢的直面,我们敬畏生命的成长,我们学习解读生命的密码。

在《无条件养育》的读书会里,有位妈妈很经典的分享,知识的背面不只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养育孩子便是如此,想当然的成功学会把孩子逼向成功的幻觉,而最终也害惨了自己的孩子。将对知识的幻觉在读书会中交流探讨,在思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养育孩子,不再是过去的父母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多,父母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多的时代,孩子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唯有爱能润泽生命,滋养生命,疗愈生命,在育儿育己的路上润泽,滋养,疗愈自己。

在《美杜莎妈妈》的精读赏析会中,有孩子的声音说到美杜莎和伊莉赛剪掉了长发,终于成为普通人。
成为普通人是孩子的呼唤。相比较我们成人更带有自己的功利性想要培养想象中的好孩子,原本独特的个体,好的标准是什么?幸福是个比较级,好坏也是比较级。比隔壁家孩子好,比同伴的孩子好,社会化的精细分工,我们家成绩好的时候,可能别人家的体能好,我们家成绩,体能都好的时候,别人家的社交能力强,想要收获一个全能高情商的孩子,需要全家人付出怎样的努力,还一定是触不可及。

天赋秉异也只能是某一个方面,上帝是公平的,打开一扇门关上一扇窗。

当我们拥有一个孩子时,好好学习了解孩子,从儿童发展开始,遵循内在的成长规律。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小时候没有机会了解自己,现在和孩子一起,跟在孩子身后,了解孩子了解自己,养育孩子,养育自己。


    关注 阅乐书苑中英文绘本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