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无事此静坐》

 

一些充满人生智慧的短文,其实是诗~...

作者其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内容多写记忆中的人和事,作品力求淡泊,于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书名考证

该书名引自苏轼的诗——

《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摘录

汪对古代散文和文论著作的评价:
《世说新语》记人事,《水经注》写风景,精彩生动,世无其匹。唐宋以文章取仕。……唐宋八大家,在结构上,在语言上,试验了各种可能性。宋人笔记,简洁潇洒,读起来比典册高文亲切,《容斋随笔》可为代表。明清考八股,但要传世,还得靠古文,归有光、张岱各有特点。……
汪对外来散文的评点:
我喜欢弗吉尼亚·伍尔芙,喜欢那种如云如水,东一句西一句的,既叫人不好捉摸,又不脱离人世生活的意识流的散文。生活本身是散散漫漫的。

阿索林是我终身膜拜的作家。
谈『静』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谈语言
语言本身是艺术,不只是工具。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练。

《礼记》的《月令》写得很美。

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读一点戏曲、曲艺、民歌。
谈一些人
荒芜同志编了一本《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写得最好的一篇,我以为也应该是张充和写的《三姐夫沈二哥》

沈先生常说:人做事要耐烦。

他从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

我父亲手很巧,而且总是活得很有兴致。
谈文学的社会职能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古人要求写自然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应该学习、继承这个传统。


『心得』

季红真说,汪先生的散文内容之博雅,遍及人文地理、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处处体现着他对世界的好奇,对民族、对人类深挚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他独特的忧伤,内在的欢乐、谐谑与幽默。

他的文字如云如水、意境古雅、自然灵秀,缘于他对社会、对生活彻悟并诗意地关注着。这种文学精神也许来自从小所积淀的传统文化涵养——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精通诗书琴画,潜移默化中给他传递了东方艺术精神。


公众号:xindetingyuan

愛 | 喜悅 | 和平


    关注 Esperanz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