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恙居主人:红学的几大问题(五)

 

六、成书和流通过程红楼梦不但是部奇书,其创作经历和流通经历也是千古仅见。一般小说成书后方传世,而脂本红楼梦(...



六、成书和流通过程

红楼梦不但是部奇书,其创作经历和流通经历也是千古仅见。一般小说成书后方传世,而脂本红楼梦(当时名石头记)确是在不断修改中稿件已开始流出传世。而且此书涉及政治,可能在当时仅流传于亲友圈内,然后逐步向外流通,早期都是抄本。当达到一定影响范围后,为朝廷所禁,石头记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刊行前仍是民间私传的小说。多种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石头记曾遭禁毁,仅极少量抄本侥幸私藏民间,直至乾隆文字狱和程高本刊行较长时间以后查禁力度有所下降,但此时程甲本(而不是程乙本)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且由于当时鉴赏文化的差异,直到清末石头记未再引起重视(除个别识力超俗者外)。种种现象表明石头记干涉政治是可以肯定的,清政府从查禁到刊行改本应该是一种更为高明的手段。

红楼梦本事应该是存在的,通过正文和脂评透露出的信息,其背景应该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特定历史事件,当然放到小说里不可能完全实录。作者亲历或听闻后并达到一定阅历时方有感而发于笔端。但红楼梦又是复杂的,其主旨并不仅仅是一部隐藏的历史,更多反映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对现实世界、虚幻世界的叙述,而且是前所未见的,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主体感受和观念并结合文化(不仅仅是文学)修养才造就这部伟大的著作。其间浸透作者的悲情愤慨,但却以精妙叙事、传神写照、多时空变换的手法艺术化的加以阐发,这就是一种高级文化现象。

一般认为红楼梦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年,1756年)之前应该基本完成,至少前八十回左右及后三十回大部分,主要的小说提纲及大部分内容已经完成,可以粗略认为小说的完成时间最保守也应在此年之前。而甲戌年至少应该完成小说提纲和前四十回左右(当然有可能此时已经完成,但没有考证方面的明确支持)。所以曹雪芹开始撰写应该在乾隆九年(1744年)之前,如果认为是曹家故事,应该是乾隆朝以后的事情,所以撰写开始时间最大可能在乾隆五年到乾隆七年之间(1740-1742年)。经过曹雪芹十年以上(所谓十年应是虚指)的撰写(作者为曹雪芹)或删改(作者为其他人)于乾隆十九年(甲戌)之前几年大致完成撰写,而且已经初评、重评,到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应该可以肯定完成绝大部分的撰写,到乾隆廿四、五年(己卯、庚辰)经历四评(脂砚斋评,而不包括畸笏叟后加的批语),庚辰本是目前发现的脂本中最晚的本子。之后到乾隆廿九年(甲申)未有明显资料,似乎停滞批改,甲申年到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再次出现大量畸笏叟批语(有时间、称谓)。脂砚斋在丁亥夏已经逝世,曹雪芹更早一点(甲申前)。而各本子中有时出现畸笏叟的批语,如庚辰本中有丁亥年甚至辛卯年(乾隆三十六年)的批语,这可能为这些早期流出的纯脂评本根据后流出的畸笏叟评定脂本将评语加入,所以所谓某某本只是针对其正文特征而言,不包括评语。丁亥后到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刊印,期间红楼梦(石头记)以抄本形式流传,而且抄本的版本趋于多样化,除碍于政治者外在贵族和民间极受欢迎。主要还是以八十回本为主,也有百回以上的版本。明义提到的就是一种早期完整版本,很多情节似乎不同于脂本(而类似程甲本),是否由曹雪芹传出或是他人续作存在争议,因此还不能单纯认为期间只有八十回本流通,而程甲本的后四十回也不能肯定由高鹗续写。程高在八十回本和收集到的大量版本(可能比今天见到的还多)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程甲本,几个月后刊行程乙本,其为政治任务是肯定的。至于之后的情况在此不赘述。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此书创作过程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关注:1、红楼梦(石头记)究竟是原创还是删改,有无明显迹象;2、如何看待明义、永忠的红楼梦系统本子与脂本系统本子的关系;3、创作中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的变化过程;4、曹雪芹有没有完成脂评中所提示的后面部分;5、曹雪芹处于什么样的境况或心理才导致残存前八十回(其实还不到)。这些都是目前红学还无法回答的问题。本人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1、曹雪芹确实只是在原稿(风月宝鉴之类)基础上加工,但进行重大修改,从色空升华为家族败落及众女子悲惨命运,因此出现两种系统本子。2、系曹雪芹原创,但在创作过程中先后主题思想有重大变更,但传给明义等远亲的只是先前的稿子。3、曹雪芹基本上完成整部小说的写作,但后三十回被借走迷失,后由于生活原因未能在有生之年补全。4、曹雪芹基本上完成整部小说的写作,但后三十回被强行拿走(朝廷?),又不敢再次补上,只能闪烁其词利用脂批(正文提示)达到不写之写(或者受到警告自裁后三十回)。5、曹雪芹并未完成后三十回,只是有提纲和完成部分几回而已(此种可能最小)。

暂且不论红楼梦著作权问题,创作历程最大可能性为:在原有其他稿件上进一步撰写,但创作过程中主题有重大变更(如此宏大的小说,一气呵成是不太现实的,惟有磨砺,方见真经),又恐遭迫害,传给明义等远亲的只是先前的稿子,曹雪芹基本完成整部小说的创作,而后三十回因有碍政治,被拿走或自行删却,又不甘心,借脂评和正文提示透露给后人,又不敢太张扬。其实从目前的脂评结合前八十回今人基本可以窥见后三十回大部分面貌,可见作者苦心,由此本人更加疑心评者和作者身份上很可能有较多重叠的成分。


    关注 虎丘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