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京都,日本文化的「箱庭」——读川端康成《古都》

 

京都是一个缩影,浓郁、令人痴迷。...



本文选自说书: https://sobooks.tw/原文链接: https://sobooks.tw/koto/作者:蔡亦竹(实践大学应用日文系助理教授、民俗学者)

*****


川端康成以《古都》这部小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描写一对双胞胎姐妹从小各自被不同家庭抚养成人,而后在祇园祭相遇后,又因为家庭背景不同而再次离别。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得奖,是因为其引人入胜的日本文化细微描写远比其构成或故事本身获得了更多的肯定。或许今天的日本已经是东方屈指的文化大国,其中京都又是许多外国人眼中的日本文化代表地。但是对许多日本人来说,「京都」在日本国里也是个异质、或称「别格」的存在。就算在出生于离京都只有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大坂、日后在东京求学的川端康成眼里也是如此。


川端康成《古都》书影。


或许京都不该称为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地。应该说,京都是日本文化的「箱庭」。

箱庭起源于江户时代末期,简单说就是风景或情境的缩小版模型。所以后来像 GTA 等在游戏中营造出特有世界观的游戏环境,就被称为「箱庭式游戏」。如果用这个角度来看,京都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融合了日本文化几乎大半的元素,而《古都》这本小说用一年的时间描写出京都的四季风情及祭典行事,也正是这种京都箱庭美学的醍醐味。


(Source:京都フリー写真素材)


从奠都平安京到明治维新为止,京都一直是日本文化的中心和形而上的首都。对地方的人来说,到京都用「上る」这个字,而从京都销售到地方的商品则称为「下りもの」,而这也是上等货的代名词。也因为这样,今天日文中讲「无聊」或「不值一提」的东西称为「下らない」,这也是京都作为日本文化最高峰的自负和对日本至今的影响。我也是一个热爱京都的外来者──毕竟以京都人的标准来看,没住个四代以上都不算是京都人,也没办法了解真正的京都之心。以这个标准来看,文豪川端康成和我一样都是京都人口中的「よそ者」,也就是外来者。但是正因为川端康成的外来者观点,才完成了这部拿下文学最高荣誉的小说作品。

京都是个传统和文化的宝库。

作为《风云京都》的作者,这点是我再也清楚不过的了。为了打开读者深入京都文化的入口,《风云京都》选择了京都的十七个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主题。毕竟京都里闻名天下的寺社成千上万,或许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这十七个胜地,是个最好的入门题材。但是《古都》里所提到的重要祭典,却是八坂神社的祇园祭、鞍马寺的筏竹会、平安神宫的时代祭和中元时间的大文字烧。而这三个地方也正巧地没有列名于上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唯一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里的上贺茂神社所举办的葵祭,在小说中却是主角千重子错过的祭典。

当然,《古都》成书远早于古都文化财的接受认证。但是这个微妙的巧合,或许也说明了京都人在文化上的自我认识。京都人对于自己城市的自豪无可置疑,而这种自豪甚至超过了外界的一般认识,甚至超越了「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这种虚荣。祇园祭不但是主角千重子父母口中「从亲生父母身边偷走自己」的时候,也是千重子望着青梅竹马的真一成为祭典主角「稚子」的梦幻记忆,更是和自己亲生双胞胎姐妹苗子重逢的关键时刻。举办于每年盛夏的祇园祭,可以说就是牵引着居住于京都市中心的千重子人生走向的命运巨轮。而想更了解这个川端康成笔下的京都人重要祭典,可以参照林承纬教授的新著《信仰的开花:日本祭典导览》,相信会让读者有更惊奇的收获。

当然,那不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就对京都人毫无意义。除了 60 年代的醍醐寺五重塔重建一事,成为主角们口中以「会不会变得像金阁寺一样」般的忧心主题外,高山寺、仁和寺都是书中人物踏青散心之地。而俯瞰京都的清水寺舞台,也是千重子第一次向青梅竹马真一坦承自己身世的地点。这些书中的描写,也显示出了京都人作为日本中心的文化优越感之外,意外「箱庭式」的狭小空间感。要看枫叶,就到西北边的神护寺、高山寺。要看樱花,就到市郊的仁和寺看御室樱。如果想登山,就到延历寺所在的比睿山。书中主角父亲想要闭关构思,结果也是在天龙寺附近的岚山嵯峨。在京都成为观光盛地的今天,有许多读者都知道这些地方间隔多么相近。

就连主角父亲想要在闲静处买间小房子隐居,结果也是选在南禅寺前的参道上。离祇园走路大概 20 分钟。

听来似乎可笑,但这小小的京都空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也有静寂华丽美学并存。除了海景之外,京都这个用千年打造的精致箱庭里,并存了所有的日本文化元素。也难怪川端康成在书中描写和千重子「身份和生活天差地远」、以北山杉制作为业的双胞胎姐妹苗子,其实居住地到京都市中心车程根本不到半小时。就连书中角色形容千重子的美貌,用的也是「比中宫寺和广隆寺里的弥勒还美」。


中宫寺木造菩萨半跏像(Source:Wikipedia)


就连美貌的比较对象都是京都限定,最远只到奈良而已。

但是这个狭小的王朝首都,却也孕育了统领日本全国千年的无形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艺术和文化。不过京都的艺术和文化绝不是几上之谈。相反地,正如祇园祭背后支撑的强力经济力量一般。京都的艺术与文化与商业行为息息相关。不管是书中主角父亲对于和服图样的执着和研究,或是西阵织职人秀男对于自己技术的坚持和审美眼光,还是书中对于传统和服问屋(大盘)商业传统的细密描写。这些细节除了增加书中人物的鲜明度外,或许也是非京都人的川端康成对于这种文化深植于生活,而生活样式又不知不觉间延续文化传统的「京都 style」的一种致敬吧。

京都是日本第一个开通电车的城市。

所以京都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是个怀古趣味至上的城市。相反地,京都永远不缺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古都》呈现的正是这种新旧交错里的人间群像,而京都也是新与旧、传统与创新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城市。不管是和服问屋和西阵织职人们对于和服图案的思考,或是主角父亲搭着最后的路面电车班次巧遇茶屋女中,甚至是祇园祭夸耀数百年传统,上面装饰却是特洛伊神话图案编织品的山车。《古都》所描写的,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谜样城市里的人们,也是我们享受京都风情的一部文学盛宴。


鸡鉾后方所悬挂的绒毯(Source:by Chris Gladis, via Flickr)


当然,有空也别忘了看看《风云京都》(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半层微店”,查询“川端康成”或“京都”购买相关书籍。


    关注 半层书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