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白月光,小城朱砂痣

 

梦想有多大,并不在于舞台有多大...





每到就业季,关于“大城床”和“小城房”的选择,是摆在许多择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大城市的快节奏让人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日常生活充满竞争与追赶。与其在北上广累成狗,不如面对小城春暖花开。

也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小城市的安逸就像“温水煮青蛙”,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会慢慢磨损掉人的斗志。大城市才是年轻人最好的选择。



各有各的理,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我给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也许,你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朋友的舍友,我们且称她为A吧。

A是家里的独身女,在南方一个小县城里长大。和许多人一样,父母早早的为她规划好了人生道路: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家乡,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的工作和生活。

A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也计划着毕业就回家。

然而,大学四年的生活和见闻改变了她的想法。从小在县城里长大的她,在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自由和多元化后,便再也不想回到家乡那个小小的县城过毫无波澜的生活。



毕业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去往上海打拼。

然而,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做学生时感受到的都是大城市的繁华美丽,踏出了校园才知道那繁华下掩着许多人的辛酸无奈。

埋头奋斗打拼了几年后,她站稳了脚跟。偶尔假期接父母过来时,她自豪地带他们欣赏这座城市。

罗曼罗兰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仍然爱它。



本来在小城市拥有优越条件的A,却选择来到一座陌生的大城市从零开始打拼,忍受孤单和生活的困苦,执着地付出与追求,何尝不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

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它能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给予每个有英雄梦的普通人用武之地。就像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老师说的:大城市好比是一个大型网络联机游戏,彼此都不熟,大家公平竞争,有能力就能挂帅上阵。

而这些机会,是小城市所提供不了的。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B,和A一样是在小城市里长大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环境不错。

他在北京念的大学,毕业时,身边的同学基本都留在北京实习和工作。他随大流,也留了下来,成为北漂一族。



与北京美丽的夜景形成对照的,是他破旧狭窄的出租房。出行为了经济考虑,只能乘坐拥挤如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

从住的地方到工作地点,往返需要花费三个多小时。

他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享受大城市的美好,每天勤勤恳恳地在出租房和公司之间两点一线的循环,完成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然而,就在去年,回到家乡过完年后,他决定停止在北京的漂泊。

因为他发现在北京生活的这些年,除了呼吸到雾霾,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而几年过去了,家乡这座小城市,却渐渐有了一些变化,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是更适合沉稳内敛的他。

他现在生活在父母身边,开了个小店铺,虽然收入比不上北京的工作,但呈上升趋势,未来可期。他觉得很自在满足。

小城市,也挺好。



以上,就是A和B的故事。他们起初的选择都一样,但几年过去了,一个选择留在大城市,一个选择回到小城市。

虽然是截然不同的选择,但是他们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诚然,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奋斗条件和环境。

但是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拥有的是大城市的床,还是小城市的房,其实并不能够决定未来的走向。

繁华的大城市里,有十年如一日停在原地止步不前的人;而安逸的小城市里,也有被生活磨掉了棱角,限制了眼界与格局的人。



选择什么路,关键在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

像A那样的人,小城市提供不了她更丰厚的土壤,在大城市她才能发光发热。而像B那般,明明不喜竞争打拼,却随大流去大城市,最终只好无奈地蹉跎了岁月。

选择的重点不是在于大城市或小城市,成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模式。你的故事由你自己书写。也有人不免感慨: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从一开始都有选择的权利。

城市里,除了A与B的故事外,还有许多许多可能相较之下更无奈的情节。

每个人面临的现实不同,不得不有各种考虑。

就如前面所言,无论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都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生活、努力奋斗的人。



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若有主动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倘若理想和现实之间无法相互妥协,那么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并持之以恒,也必定未来可期。 



作者:不寻。茫茫人海中,以文字与你相遇。




    关注 有书高校共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