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罗洋访春

 

走进黄罗洋,是在一个仲春的清晨,我们徐学会的会员们,在这浓浓春意中,寻古驿,访边界,花海茶乡添风彩。一行四十...






走进黄罗洋,是在一个仲春的清晨,我们徐学会的会员们,在这浓浓春意中,寻古驿,访边界,花海茶乡添风彩。一行四十几人在林会长的带领下,来到桑洲——这个因油菜花而扬名的小镇。

车子在路旁缓缓停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向导说:这条路通往华东第一水帘洞——麻源洞。哦,水帘洞?看看去。走吧。

我总觉得,春夏秋冬里,要属春天最为爽气了。要不然,春一到,整个大地怎么就“哗”的一下全变样儿了呢?眼前切换着一个个镜头,树儿、花儿、草儿……青幽幽的、红殷殷的、绿泱泱的……这春天呀,可是把它“压箱底”的宝贝全抖出来了。嘴角上扬,眸子里不禁多了些柔软,添了些温暖。

沿着山道继续往前,在绿林间七折八转,突然间,眼前一亮,咦,这是啥地方?顶上是岩,脚下是岩,中间裂一缝隙,人进裂缝间,用手往上一托,就成“顶天立地”了。还有,那“滴滴嗒嗒”的声音又从何而来?一抬头,有瀑布倾泻而出,洒向幽谷,一处、两处、三处……嗬,数都数不清。——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华东第一水帘洞”了。

据宋《嘉定赤城志》记载:“麻源水帘,在县西七十里。有洞深广,可坐数十人,瀑水沿崖而下,日照如晶帘,盛夏有寒气”。凡是洞穴,总离不开“冬暖夏凉”的美誉。

洞内立一石碑,讲述着“麻源洞”的前世今生:相传古时洞内曾住有仙姑,与老百姓“语言相通、不分彼此”。当地村民办喜事时,若缺少餐具,可问仙姑借用,当然,需“有借有还”。但时间长了,难免有贪小便宜的人,经过几次借而不还,洞内再无餐具可借了,仙姑也离开了洞府,不知去向。——由此可见,在当地老百姓心里,“诚信为本”的主流价值观仍占上风。

山头顶有一村落,名曰黄罗洋。黄罗洋是一个长寿古村,村古,树也古。据介绍,村里有4株银杏树,树龄均达800年以上。树古,自然村也古,村内,有几个世纪前的泥屋,有上个世纪的木屋砖屋,当然也有新盖的小洋楼,守候在那儿,寂静无声。倒是村口的大黄狗,看到这么一群人,愣了一会儿,狺狺地吼了几声,见没人理会,便无趣地夹着尾巴窜进弄堂,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古树旁,有位老太太笑眯眯地招呼着我们,你们是哪来的人客呀?要去哪啊?茶要喝吗?黑拦腰,蓝大襟,雪白的头发结成髻,拢入黑帽内,这利落劲儿,活脱脱像个年轻干练的当家人,但慈祥温和,又如“国民奶奶”。问其高寿,答九十有六。长寿村,诚然。

正欲告辞,眼角却不小心地瞥到石屋旁的一抹绿色,再也舍不得移开了。眼里瞧着那竿竿翠竹,嘴里却吟出了陆放翁的《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做个无名渔父,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钓功名只钓风月,倒也自在安然。要不,就干脆让时光停留一小会儿,就这桑洲古村内,晒晒太阳,听听鸟啼?若得如此,那可真是乐事一桩了。

——END——
作者:徐巧琼,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摄影:仇叶祥,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编辑:野客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黄罗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