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人杰话桑洲

 

当我们走进王爱山之后,深深地被王爱山高山台地所吸引,两溪夹一山的独特风光,两次吸引游圣徐霞客的光临。而桑洲的...



当我们走进王爱山之后,深深地被王爱山高山台地所吸引,两溪夹一山的独特风光,两次吸引游圣徐霞客的光临。而桑洲的地貌刚刚与王爱山相反,它是由两岗夹一溪所抅成的。北面的前山头岗,南面的屿南山岗,中间的清溪,把桑洲妆扮成一幅美丽的“溪山幽居图”。

达摩面壁

周明礼/摄

清溪的上游泳溪。泳溪的水很文静,柔情,曲折流畅,形成了两岸众多的农家、村舍,流经天台县东部于下金村时与苍山之水汇合,雌雄匹配,水势狂大,水面开阔,合成了清溪。经过几次跌宕,至桑洲水势趋于平缓。桑洲是清溪两岸的一块腹地,经过时间的积聚,两岸的溪滩逐渐变成了沙滩。根据桑洲田孔周《周氏宗谱》记载,周元二(1241~1296)之子天寿于元初自石林之海头迁桑洲黄茅岭,而后相继有王、叶、卢等祖先在绿洲上安家。根据《宁海县志》的记载,桑洲的名称来源于清溪中一片绿洲,绿洲上长满了桑树而得名。而我认为目前的桑洲村早时就是被溪水冲击而成的一块沙滩,这沙滩很适合种植桑麻,而当时的桑麻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麻分为络麻和苎麻,络麻高大皮可用来打绳索,苎麻矮小,可用来纺纱织布,那时基本农户家都有纺车,把苎麻织成线,织成布,做成麻布袋,麻衣,很是耐用。而桑叶可以养蚕,织丝。高贵人家穿的绫罗绸缎,基本上是丝织品。丝织品还出口之国外,形成了“丝绸之路”。

(周明礼/摄)

桑洲的地理环境着实也很优越。清溪是桑洲的母亲溪。由于有了这条溪,才有了“溪山幽居图”之美景。桑洲的后山名曰“秀屿山”或曰“回龙山麓”,北面是前山头岗。至于前山头岗的称呼应该是岔路人口中而出的,一般我们造房子都是坐北朝南,把南面的叫作前面,前山头岗是在岔路的南面,因此,岔路人习惯叫前山头岗。而对于桑洲人来说应该是后山头岗了。屿南山岗是桑洲前山之大草原。大草原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众多的村落。远望如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待油菜花开之际,这里真是一片迷人的景致。绿色的茶叶、小麦,黄色的油菜花,富有特色的村庄,简直是一卷高贵的织锦画屏,更使桑洲增添了不少美色。

(周衍平/摄)

北面的灵山峰,挺拔耸秀,似灵山老人,更像达摩尊者,面壁于群山,或遥祭于华顶,他在祈祷桑洲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桑洲的繁荣,更依赖于后山的回龙山麓。回龙山麓环抱着整个桑洲,高昂的龙首伸向清溪,使清溪不得不绕山而过,造成“清溪聚流沃桑洲”之自然环境,使桑洲得以安然地生存。桑洲后山之落脉处又象上山之飞凤,从而形成了龙凤呈祥之征兆,使桑洲人才辈出,名闻遐迩。明代的卢原质,考取了探花,是宁海有史以来文学之榜首。近代老革命家王家扬,祖籍也在桑洲。桑洲的石匠远近闻名,由于打山洞发家的几个老板就成了宁海的首富。宁海民间流传着:文学最好的是桑洲人,官员最大的是桑洲人,先富起来的是桑洲人。这一些都是由桑洲的地理环境造就的,真是地灵人杰。

周衍平/摄

桑洲的集市贸易也很发达,这也取决于它的独特的地理优势。北濒天台,南接三门,离宁海县城有60里,是宁海的的边贸集镇。宁海县城原有集市三、六、九,如今已消亡了。前童的二、七市,也仅十二月廿七的黄洋市,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相比之下,桑洲的五、十市日,至今还很兴旺。市日那天,商品琳琅满目,人头攒动。最有特色的要算铁匠铺,榨油坊,还传承着旧时的留痕。这也是当地百姓的需要,山民劳作的锄头,柴刀,如果从小商品市场去购买,不用不知道,一用就烦恼。周边所种的油菜,赏花是时兴的,吃菜油才是目的。如果没有榨油坊,那能成呢?桑洲的猪肉也是信得过之产品。城关人到桑洲买猪肉的特多。现在猪肉的供需产生了矛盾,养猪的人少了,要吃正宗的家猪肉的人多了。难免以次充好,不识货的人往往容易上当。现在交通方便了,物流也快速发展,不知桑洲这座宁海边贸集镇,还能兴旺到何时,也颇使得人们担忧。

周衍平/摄

现在的桑洲,清溪治理得比宁海徐霞客大道还漂亮,水质清冽,水源充沛。两岸的现代化建筑相得益彰,他们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呼吸着山里人的空气,桑洲人真够幸福。

(王高富,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