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洲的风物特产话古今

 

桑洲镇位于宁海县西南隅,是宁波市最南边的乡镇,东南与三门县相邻,西南隅天台县接壤,北面连接岔路镇、前童镇。镇...



桑洲镇位于宁海县西南隅,是宁波市最南边的乡镇,东南与三门县相邻,西南隅天台县接壤,北面连接岔路镇、前童镇。

镇的驻地桑洲得名。该处位于清溪两侧,清溪中古有沙洲,洲上多桑树,故名桑洲。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记有“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桑洲徐霞客虽然没有到过,而是他向往之地。桑洲镇环境秀丽怡人,如今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作物有紫番薯、紫玉米、紫马铃薯、黑大豆等,是一方地域的靓丽名物。





紫番薯

番薯原产地美洲中部,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把这番薯农作物品种带到欧亚各国。葡萄牙、西班牙人讲它传到非洲、印度和印尼、菲律宾等地,再由陆、海传到我国。据《金薯传目录》记载:万历二十一年(1593),薯蔓由福建长乐县商人陈振龙从吕宋带回。而徐光启则是最早把番薯从岭南引种至长江流域的人。到清中期,已在全国南北普遍推广种植,成为民间的主食。

宁海番薯种传入,一说是毛屿杨氏于清乾隆八年(1745)携薯种从福建前来。又有光绪《宁海县志·物产》载:“吴都赋食葛香茅注,何曰:今闽中番薯疑即古所谓食葛,或谓其种自番来故名。瘠土可种,其实在本,生熟皆可食。万历间闽中始有,今乡村山地广种之。”

清初,番薯已迅速传至浙江各地,特别是浙东沿海温州、台州、宁波等府,种植已相当普遍。康熙时吴震方在《岭南杂志》卷下即说:“番薯有数种,江浙近亦甚多而贱,皆从海船来。”乾隆初黄可润《畿辅闻见录》更云:“南方番薯一项……今则浙之宁波、温、台皆是。盖人多米贵,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浇灌,一亩地可获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丰。”

番薯有各种写法。除了“番薯”,在明人的史籍中也有写为“蕃芾”、“番葛”;在清代的文籍中,更有写为“番储”、“番茹”、“番蓣”、“番芋”、“蕃术”、“番茱”等,它们都属于音近字异的“番薯”转音。也有方言的因素,如温州、处州写作“番脐”或“番荠”,则是方言“薯”“齐”不分之故。有的地方吧桉树写作“翻薯”,据说要翻藤之故。北方人称为“甘薯”、“地瓜”、“红薯”、“红苕”、“方芋”等等。

番薯不但成为人们的食粮,而且药用价值很高。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番薯是理想的碱性食品,有中和体液的作用,故有“抗癌之星”、“长寿食品”、“蔬菜皇后”的美誉。传统中医认为,番薯具有“补虚乏、益先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对治疗霍乱吐泻、湿热黄胆、水肿腹胀、糖尿病、夜盲症等都有良好的疗效。乾隆皇帝寿致89岁,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享年最高。据传他在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他每天吃烤红薯,便秘不药而愈了。乾隆对此十分高兴,便顺口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

桑洲镇从清初以来番薯就有种植。到70年代以来种植浙薯1号和俆薯18号的红皮白心、红皮黄心等品种。2002年中国从中美洲引进紫番薯,现在已成规模了。紫番薯是因为颜色呈紫罗兰色故名。它除了含淀粉、蛋白质、糖外,还富有紫色素、绿厚酸、维生素B1、B2、C及尼克酸和亚油酸等。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葡萄、梨的10至30倍,居同类果蔬和粮食之冠,胡萝卜素的含量比马铃薯、芋头、玉米高600位以上;硒、碘、铜、铁、钾、锰、锌等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是普通番薯的数倍,故又叫富硒紫番薯。经常食用能起到提高免疫、降血压、保护肝脏的保健作用。





紫玉米

玉米,通称玉蜀黍,又有玉高粱、御麦等70余种别名。它的老家在美洲墨西哥、秘鲁和古巴等地。光绪《宁海县志·物产》载:“苞芦,茎叶如芦,穗外有苞,故名。杵粒磨粉可充糗粮。又有六谷,类苞芦、熟较早,子皆双行,无单行。”玉米在1573年至1578年间一个阿拉伯商人经过中亚西亚带到我国。浙江也是玉米传播和推广的主要地区之一。清初至康熙朝以后,浙江玉米的种植逐渐推广开来,首先是沿海一带,我们宁海就有种植。

玉米是当之无愧的“丰收之神”、“天下第一黄金主食”。据专家们对粮食作物品质分析。玉米的维生素含量为稻米、面粉的5—10倍,还有7种抗衰剂:钙、铁、谷胱甘肽、维生素及镁、硒、脂肪酸等。玉米味甘、性,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所含的“全能营养”,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桑洲从清代已种植玉米,解放后7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旅曲,浙单1号,甜玉2号等。紫玉米原产地在南美洲智利等地,2002年引进我国。桑洲镇是2010年引种紫玉米,现已成规模了。经中国农业谷物品质监督测试中心检测含有18种氨基酸,并含有人体必需的21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天然色素,特别富含抗癌之元素硒,增进智力元素锌以及铁和钙等,而且口感极佳,既软又嫩,皮薄滑稍粘。还有一种特殊的清香,所以用紫玉米经加工而成食品是一种上乘的天然美味营养保健食品。





紫色马铃薯

马铃薯约在15世纪传入我国,如今已在150个国家种植,成为排在水稻、小麦、玉米之后世界上的第四大作物。又有“生长之母”、“第二块面包”的美誉。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或山洋芋、山药蛋、瓜哇薯等。马铃薯是一种较好的蔬菜作物和救荒作物。

桑洲镇马铃薯在坑日战争前引种,称洋芋奶。1957年引种镇海九洋薯。1978年推广同薯8号,1983年引种可新1号。据有关农业专家介绍,紫色马铃薯的培育方式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样,也是经历无数次杂交试验,在千万株试验对象里不断筛选,改良、完善,才获成功。

桑洲镇紫色马铃薯的引种是2010年开始,现已成规模。中医认为马铃薯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及皮肤湿疹等病有明显改善作用。紫色马铃薯的花青素含量比较高。而普通马铃薯是不含花青素的。相关资料显示,花青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现在国家作出提倡,马铃薯可作为主粮来种植,政府有补贴政策。





黑大豆

大豆,原产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外国栽培大豆只是近百年的事。

大豆,又称黄豆,大豆最初多种于旱地,一年一熟。随着耕地制度演变,复种指数增加,逐渐分化出早熟、中熟、和晚熟类型,称之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

桑洲镇种植大豆有人居就开始了,因为是产地我国,普及推广快。黑大豆是黄豆的变种而来,又名乌豆。桑洲镇从2010年开始引种,现也成了规模。黑大豆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被称为“肾之谷”。可治疗水肿、胀满、风毒、黄痘浮肿、风痹筋挛、痛肿疮毒等症。黑大豆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有异黄酮——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对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也有帮助。

黑大豆被国际上誉为“豆中之王”、“东风一宝”、“中国珍珠”。黑大豆的抗氧化力比大豆强,它可用来煮汤、炖食、且宜熟食,而不宜生食,可搭配主粮食用。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作物营养及保健价值的研究,人们对传统农作物需求不再局限于“夺高产、解温饱、耐饥饿、长力气”,而是提升到“营养、健身、养生、益寿”的追求上来。桑洲镇的紫黑农作物的引种推广,前途是光明的,大有作为的举措。可以想象,徐霞客得知紫黑农作物的养生功效,定能梦游桑洲来,品尝紫番薯、紫玉米、紫马铃薯、黑大豆吧!

(葛云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关注 宁海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