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救未出世的生命:中国医生团队首次独立完成胎儿心脏介入手术

 

近日,首例由国内医生团队独立“主刀”的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顺利完成。...





近日,首例由国内医生团队独立“主刀”的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顺利完成。

2018年初,蓉蓉女士怀上了自己的“二宝”,就在全家人都欣喜万分期待孩子降临时,5月的胎儿超声大结构畸形筛查结果却让众人揪心:医生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三尖瓣启闭运动受限。

为了给肚子里的宝宝一个健康的人生,蓉蓉女士来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在排除胎儿其他结构异常及遗传性疾病后,两套救治宝宝的方案摆在面前:第一套方案是继续等待,每2周随访胎儿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和宫内状况,择期分娩后根据新生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手术治疗。但在此期间,胎儿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出生后只能进行单心室修补,这意味着复杂多次的先心病手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影响;第二种方案是采用宫内介入手术,即给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动手术,在宫内为胎儿实施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以促进发育不良的右心室继续发育,增加双心室修复的可能性,但风险在于胎儿宫内介入手术可能带来胎儿死亡的后果。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蓉蓉女士和医生都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方案一。不幸的是,在后续的几周观察期间,宝宝的病情更重了,原本重度狭窄的肺动脉瓣有进一步演变为闭锁的可能,右心室变得更厚更小了,且可能进一步恶化。此时,胎儿已超过28周,出生后已能存活,放弃妊娠已不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蓉蓉女士和医生沟通后决定通过胎儿宫内干预技术“放手一搏”。

一妇婴胎儿医学科主任及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路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李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导管室主任吴琳3位专家精密合作,为这名29孕周的胎儿实施了宫内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微创技术进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促进胎儿心室的发育,为改善先心病后期治疗的结局提供了支持。经术后复查,目前母亲和胎儿均状况良好。

据了解,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技术难度极高,国际上只有少数的机构有能力开展。全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是2016年9月22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由中外专家团队密切合作完成的。

据国际胎儿宫内治疗注册中心的数据显示,2001-2015年全球开展的总例数约为200余例,而与此次病例类似的用于治疗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锁导致右心发育不良的胎儿宫内干预手术仅有近20例。


    关注 e诊断医学社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