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对音乐剧市场的一个大面分析,时过境迁,似乎问题依旧多多。

 

音乐剧市场整体发力但展望前景不乐观2008年至去年(2013)底,北京市演出市场上各类演出形式演出票...



音乐剧市场整体发力但展望前景不乐观

2008年至去年(2013)底,北京市演出市场上各类演出形式演出票价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尤为明显的是话剧、戏曲曲艺类,票价跌幅比例从50%至70%不等,这种大幅度的降价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一是市场趋热导致竞争加剧,带来的直接反映就是利用票价来抢占市场,二是适合此类演出的各种剧场纷纷设立,尤其是适合话剧、曲艺演出的各类小剧场,其演出场次多、票价低的特点拉低了整体演出市场票价,三是政府出台的演出低票价补贴政策,主动刺激了票价的降低,而政策的主要影响范围主要表现在话剧、戏曲曲艺类这些占据演出市场的主体内容。

另一个特点是音乐剧市场从2011年起开始进入北京演出市场统计视野,这显示这一艺术形式已经作为北京演出市场一个重要的新生类型,统计数据显示两年间音乐剧的总体票价直接降幅已经达到50%,而与此同时则是演出场次和观众数量的急剧增加,这反映出这一演出类型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正在通过大幅度的价格调节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就目前的票价水平看,基本接近歌舞类、音乐会类演出形式,这与音乐剧自身兼具歌舞类演出的特点和整体的制作成本也有直接关系。从剧目类型来看,音乐剧与其他演出形式的票价值比较真实的反映出了制作成本的差异化,但从整体范围和长远来看,音乐剧的演出票价依然高于国际水平。百老汇的老主顾平均每年每人大约要在百老汇观看6场演出;并且这些老主顾的人均月收入为7683美元,而百老汇的平均票价仅为90美元。在不考虑汇率的前提下,我们的演出市场整体票价依然偏高。这一方面原因在于我们的演出市场尚处于一个上升期,其整体的利润空间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们的演出市场在产业链条上的不完善,也即过分倚重于票房收益,而在其他产业链的拓展方向上乏力。

这个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在当前的剧目规划中,音乐剧的剧目选择依然还有不依据市场需求的空间,因为在市场升期内,内容的及时供给比内容的选择更直接更迫切,但现实的市场又告诉我们,音乐剧的剧目内容在国内已经出现了大量失败案例,总体呈现的结果特征就是投入大于产出,看好者大于利空者,投资热情依然巨大,普遍市场认为音乐剧处于一个市场培育期,但过分乐观的市场热情和急于上马的音乐剧剧目创作普遍遭遇挫折。目前在国内音乐剧领域占据话语权的依然是欧美经典音乐剧,不排除在大规模的音乐剧投入创作热潮中会有少数佳作出现,但短期内看,这种可能性依然偏小,这个一方面缘于多数创作,在价值观上依然没有呈现出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则是在未来数年,中国的整体音乐剧创作人才依然不会有巨大的改善。这个问题与中国整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体制有直接关系。而这也将是未来困扰我们进行本土音乐剧制作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借鉴国际通行办法,借鉴更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未来三五年内几乎只能依靠引进国外音乐剧剧目来撑起整个市场,而国内音乐剧创作整体依然不会有大的起色。中小型音乐剧在鱼龙混杂激烈市场竞争中未必能占先机

音乐剧在北京的发展明显异于其他国内市场,这首先表现在国际大型音乐剧的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确实合适的场所,另一方面,北京异常繁荣的文化演出内容供应也稀释着观众对于某一艺术门类的偏爱。尤其是音乐剧人才培养机制与其他戏剧类人才培养环境的同一性,以及市场尚未形成的音乐剧环境,使得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地聚集和发展,流失到其他艺术门类。另外,北京相对严肃的演出市场氛围,也与上海等流行性舞台艺术较为发达的环境有差别,这也可能是音乐剧在北京始终难以有较大发展的原因。

但随着近年来本土性舞台艺术创作机构的崛起,诸如戏逍堂、雷子乐、开心麻花等戏剧创作机构的涌现,偏重娱乐和世俗文化的舞台剧样式开始逐渐为非传统戏剧观众所接受,北京的演出市场,尤其是在戏剧领域中,开始有大量非职业观众进入,不仅在商业成就上,也在价值观上对传统戏剧价值和呈现方式形成了极大冲击。而中小型音乐剧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出现,以孟京辉工作室、开心麻花等知名机构创作的中小型音乐剧近年来屡有上演,从整个投放的频率、宣传的力度上已经远远超出往常,且在非职业观众群中获得大好口碑。虽然真实收益无法确切得知,但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小型音乐剧的利润率仅为11%,远远低于大型音乐剧盈利水平。

纵观当前北京的中小型音乐剧来看,平民化、生活加爱情、搞笑兼煽情、强调故事、音乐特点不突出等是其主要特点,总的来说,这种音乐剧更像是话剧配上了一些音乐,实际在整体品质上并不能称为是完全意义的音乐剧。但由于制作成本低、观众反响好,这又实际在整体上让这一范围的市场形成了某种潜规则,未来谁要想在中小型音乐剧市场中占据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是如何将作品特色与当前市场类型进行区分,另一方面是这类音乐剧的成本如何进行控制,否则在整体上就会被当前市场对手的成本优势所打败。而且,就本土话来说,很多机构至今在剧目的创作方面,没有形成其在本地化创作方面的内容班底,所以就中小音乐剧来说,要么还引进国外,这就不似大牌音乐剧,会有一个落地风险,要么就是自己创作,但很不接地气,不被市场认可。


    关注 花花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