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 境由心生 艺术汇 专访

 

在陈坚近期创作的一系列风景题材作品中,幽暗的色调、沉郁的气质、诗意的氛围,使新作呈现出有别于其以往同类作品的美学风格及情绪基调。由画面带来的视觉体验及心理暗示使观者在步入画者所营造的幽深静谧情境的同时,也继而进入到画者真实的心境之中。...






在陈坚近期创作的一系列风景题材作品中,幽暗的色调、沉郁的气质、诗意的氛围,使新作呈现出有别于其以往同类作品的美学风格及情绪基调。由画面带来的视觉体验及心理暗示使观者在步入画者所营造的幽深静谧情境的同时,也继而进入到画者真实的心境之中。

自去年3月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陈坚基本没有提笔作画,而是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的蛰伏期。“去年湖北美术馆的个展展出了我之前创作的几乎所有风景、人物作品,之后的研讨会梳理了这十年来创作发展的脉络,算是一个总结、一个段落。之后我没怎么画画,一方面活动比较多,想休息一下,另一方面也想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创作,思考应当如何继续往前走。”



《帕米尔的夜》77×57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一直以来,塔吉克人物题材及以海景、高原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风景题材是陈坚水彩创作中为人所熟知的两大代表系列。在前一系列中,艺术家摒弃了同类题材创作中常见的对少数民族人物外在特点的表现,转而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入挖掘、 突显塔吉克民族内在的精神性。而在风景系列中,艺术家更是将自身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并对自然风景施以一种个性化的解读。

在数年的积累与推进中,陈坚的人物与风景系列作品已经在其设定的既有思考方向上实现了全面、成熟的体系构建。当对此做出总结的时候,陈坚努力地使自己以一个陌生人的眼光观看自己的作品,并在回望中产生了反思与沉淀。



《美丽的海岸》42×56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艺术家最可贵的就是固执和不固执,应该有一个明了的东西去坚守, 但有的时候不能死守, 要把两者结合好。当我第一次把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让自己作为一个观众去看的时候,内心产生了很多很多感受,包括对自我的不满, 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风景的表达上。 ”

个展后暂时放下画笔的陈坚,在沉浸于对自身艺术创作重新思考的同时,也经历着由年龄增加、周遭环境所带来的身心转变,这一切继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艺术家的个体精神状态及创作内容。一段时间以来,一股无法遏制的忧郁情绪萦绕在艺术家的内心。“有的时候看着风景就容易发呆,情不自禁地想起某个情节,淌下眼泪,那种比较纯粹的情绪就进到画面中了。”



《傍晚的海边》150×98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沉淀之后,陈坚重新回到画案,一批与以往风景作品有着截然不同面貌的新作相继问世。幽暗的色调、沉郁的气质、诗意的氛围,使这一批风景新作呈现出另一种统一的美学风格及情绪基调。在延续主观表达的同时,艺术家在自身业已形成的画面语言上重新建立起一套有别于以往的表现方式。

陈坚的风景新作带给观者的第一印象即是整体偏暗的色调处理。画面上大部分的视觉区域被深暗的色块所占据,由视觉体验所带来的心理暗示迅速蔓延,观者随之被带入画者所营造的一种幽深静谧的情境之中。



《那个秋天》150×98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在《傍晚的海边》、《那个秋天》、《夜的田园》、《晚兴》等作品中,画家以逆光的角度,以及较低的视角呈现了暮色下即将被黑夜所吞噬的晚景。几乎占据画面三分之二以上面积的风景区域被黑暗笼罩,由远方地平线处余光残照下的天边远景,及逆光勾勒出的树影轮廓成为整个画面中依稀可辨的仅存视觉形象。一种由画面构图所带来的强烈的孤寂、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我其实在性格方面是挺两面的一个人,有的时候挺幽默,也挺热情的,但有的时候就会挺封闭,挺灰色的。我想寻求一种自己理想中的东西,但它却不存在,于是便会产生伤感的情绪。这些风景折射的是我的内心。”



《夜的田园》143×98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相较于陈坚之前那些洋溢着淋漓水色的作品,在这批新作中,艺术家在水彩创作的基础上有意减少了画面中“水”的成分,并采用了水溶炭、粉笔作为媒介对画中形象进行勾勒,从而以水彩作品中并不常见的厚重感实现了对画面凝重情绪的有效营造。

“我改变了水彩的属性,画面不再是纯透明的感觉了,因为我要的那种视觉效果用纯水彩去表现是不够的,其实也可以用油画表现,但是我还是喜欢纸上的方式,这种材料比较顺手,只要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不会用材料来限定自己的创作”。



《诗意》248×80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尽管弥漫着一股沉抑的思绪,但画面却并未因此显现出令人窒息的绝望,而是在淡淡的忧愁中生发出一种宁静的美感,正所谓哀而不伤。一种带有理性克制的浪漫情怀为画中幽暗朦胧的景色平添了一份诗意的营造。

“当我画出一幅的时候,感觉这可能是我想要的,从风景里面找到一点依托,或者表达我所想寻求的一种诗意的境地,以及悠远、深沉、宁静的精神世界,而这些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恰好相反,我不想再把现实中的浮躁带到画面中了,那不是我要的。”



《空间》42×56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如同陈坚以往的风景题材作品那样,新作中几乎依旧无从寻见这个时代的哪怕一丝痕迹,人迹渺无的画面只留下了一道道亘古不变的自然景象,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令残阳下的孤寂以独特的方式为观者带来了一种莫名的心理慰藉。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躁,进入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这个时候,我格外想去寻求这种静静的感觉,于是我为自己造了一个境。我的风景画里面没有人、没有房子,我觉得那些都是干扰,因为我想寻求的是一个原始的、自然的状态,那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从风景画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宁静。”

尽管画中不见人物,但画面的构图及情绪的渲染却分明显示出画者作为风景观看者的在场。凝视着画中的景象,观者也仿佛被置于画者的视角,暂时抽离了现实的时空,进入其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也继而走入画者的内心世界。



《隐蔽》74×56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或者也可以说,陈坚是将风景视作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物”进行描绘。 也正因如此, 其笔下的自然形象具有了一种拟人化的倾向。譬如频繁出现在近期风景作品中的“树”这一形象,即被艺术家赋予了象征性的意味。“树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代表你、我、每一个人。树也是有寓意的、值得尊敬的,我画的大多都是海边的松树, 一般的树在海边是长不大的, 而松树最能经得起海风的侵蚀。它可以对心灵产生慰藉与疏导。”

在作品《空间》、《隐蔽》中,陈坚框取了两棵松树相邻的局部,树与树之间的缝隙成为画面空间构成的唯一依据。艺术家通过对树体局部的放大, 实现了一种对微观个体的深入观察与生动表现,强化了一种来自个体生命的情感与尊严。通过对细节的刻画,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感,两颗松树参差的枝丫随风摆动,仿佛彼此在低声倾诉。

而这种带有象征性、表现性的手法在作品《我的生日》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带有叙事性的命名为作品的情境设置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含有微弱光感的天际隐约闪烁着斑斓的光晕,映衬着几棵形态跃动的松树,仿佛冬日暮色下的一场聚会。



《北皋》16×16cm 纸上作品 2015 年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批风景新作对情境的强调已经溢出了对具体形象的塑造。在《暮色》、《北皋天空上的云》、《夜色的云》中,主体形象或是茫茫荒原,或是霭霭云雾,“无形”的气象逐渐替代了“有形”的风景,在无所依托中反而愈发强化出一种荒凉孤寂之感。而在《朝》、《涌》、《海雾》、《紫气》等作品中,已看不到明确的风景形态,观者只能在渐变的色域中感知一种正处于变化升腾中的气象。这样来看,陈坚的部分风景新作已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意象乃至抽象的形态特征。

然而无论画面在表象上如何变化,情感表达却是陈坚作品中始终不变的重要构成。如其所言: “作品要接地气,不要有虚空的感觉,情感真诚是最重要的。画面的样式可以改变,但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是不能改变的。”

面对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的纷繁多样,陈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信念。在他看来,在欧洲中心论无处不在的今天,中国人的艺术创作更需要回归自身文化所根植的土壤之中。陈坚认为,极端的艺术表现方式尽管能够带来一时的刺激,但创作的可延续性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最终还是要反思自己的文化,可以重建自己,但不能丢了自己,因为文化、历史是我们逃离不开的现实。”(采访 / 撰文:王薇 人物摄影:胡家靖 图片提供:陈坚)


    关注 中国水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