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武:迈向健康的教育,必须平衡这3点

 

思考、情感和意志是什么?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及实际生活中应用?...

天使在线:

专注真正适合孩子的“育”与“教”  



天使导读


现今的教育,是否忽略了人的思考、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发展?

为何全球越来越多的孩子太容易放弃、甚至折断/自杀?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教育?

对家长和老师又有着怎样的要求?

中国大陆第一位华德福主课老师、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李泽武老师,结合其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给当今时代下的老师及家长们的教育提醒与警示,字字肺腑,句句箴言!

文章较长,但值得细细和用心读来,并深入思考!
《石头歌
每次看到我身边的石头,
有生命的花,
有感情的动物,
或有思想的朋友时,
我都知道它存在着。
特点和才能,为了这我就爱它。
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去做就实现。
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去做就实现。
这首歌是卢安克和他的学生们写的一首歌,也是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校歌。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看到红的花、绿的叶、温暖的阳光时,我就会想到这首歌,就会有一种感动。

对天地之间存在的万物保持一种觉察和觉悟,当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是不是从这些出发,或者我们眼里是否有这样一些东西去带给孩子?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热情,有没有这样的灵感?
1
现在很多的教育,忽略了人的精神性


我看到一些孩子,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好可爱呀,眼睛是透亮的、扑闪扑闪的,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传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也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存在的样子。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写到近代哲学的开山鼻祖笛卡尔,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是两个世界,人就是要想方设法的使这两个世界同步。

这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就是我们的想法,也就是精神世界

帕斯卡尔说:“人是芦苇,但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其实就是这个思想本身,我认为就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说:“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土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这种思考、信仰、觉察,还有一种崇敬和敬仰,我认为它就是精神性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去大力发挥这些东西的话,我认为就把人之为人的很好的东西浪费掉了。

我们谈到关于“思考”时,我们“人”是有无穷的创造性。当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我常常说我们是喜欢不同的,因为那个不同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是展现他思考层面的东西。

而思考的这些不同,这些创造性的东西,就是“人”的一种精神的力量的作用



图片来源:成都华德福学校期末展示上的学生作品

现在我们对“精神”这个词有点过敏,其实这个词语本身就很久远了。比如说,在我们的《易经》里面,就有提到。在《淮南子》里,就有专门的《精神训》。

但现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打不起精神?因为现在这个时代,跟某些精神本质上的东西是有冲突的。

比如说,它需要联系到意志,还需要一种坚韧性,精神是一种需要激发、培养的。低级的引发的是低级的精神,高级的引发的是高级的精神。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它就是有激发性在里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就是说要去抓住更本质的东西,包括每一个学科。

我们的高中部老师在做教研的时候,我经常强调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的年龄发展;

第二,身、心、精神的发展,每一个个体、每一个阶段都不同;

第三,也要看这个学科的精神,例如物理、数学是很美的;

第四,社会现实环境,比如考评、评估。

这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老师常陷于一些细枝末节,或者总处于一种割裂的场景下,他就无法以不变应万变,也不能够去推演。

为什么呢?

外在呈现的东西都是很容易改变的,但是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就不是。问题是当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他当成一个精神的存在?

有时候,你做完了一个事情后,会觉得空落落的,或者有的人,非常有钱,也会觉得很空,为什么呢?我不是说钱是坏东西,但如果只局限到“钱”这个层面的话,他会觉得很空,就会去寻找一些刺激,比如吃喝嫖赌。因为他必须要去,因为人是有精神渴求的。

人还有审美的精神,所以小孩子向往美,努力的去把东西做美。比如,在华德福学校主课本是孩子自己做的,很多做的是比较漂亮的。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艺术品,艺术是需要大量的精神投入的。孩子是把精神画进去之后把它做的很美,它可以唤起更多的东西。



图片来源:成都华德福学校期末展示上的学生作品
2
你的教育,做到了这“三心”了吗?


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最近我也在问自己,这个社会是真的在进步吗?我们不变的这颗心,有善美真的东西,也有假丑恶的东西。

我们称之为道德也好,个性也好的东西,我认为是更下一个层面的东西。或者笼而统之地说:这个就是“心”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考虑过这些没有?

关心、开心、真心、或者是全心全意,当然“心”本身就是很广的。按照康德的说法,知、情、意都叫做“心”的部分。

1、关心

关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投入和认可。这是我们教育应该去关注到的,去做彼此之间有温度、有热度的教育,而不是冷冰冰的教育。

比如有的教室,墙是白的,一切都是白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干瘪,但也并不是说要搞得花里胡哨,而是能不能把它打造得更艺术化一点?

更关键是,这里面传达出来的,就是一种互相的关照人与人的关心把孩子当作一个人

比如在华德福学校,早上来的时候老师都会和孩子握手,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会两眼平视孩子。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关心的态度。实际上它是一种温暖,更关键的是一种相互的照应,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社区。

2、开心

这个并不是低层次上的,低层次的“我逗你玩儿,让你开心一下”,不是这样。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生命开放的一种状态,而这种和谐、饱满的状态,常常也是很难做到的。

老师们上课的时候要有这个意识,经常提醒自己——就是要让孩子在课堂里面有笑声,当然也要有严肃的时候,亦庄亦谐。“笑一笑,十年少”,哈哈一笑,这不是穷开心,而是一种和谐、一种健康的状态。

3、真心

关心是一种群体之间的,开心是一种情绪、情感的东西,而真心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投入度。

华德福的老师虽然也可能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好,但却有一种求真的态度,这是真心。它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一种参与度。

实际上求真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我们的逻辑思考。



图片来源:成都华德福学校期末展示上的学生作品
3
有意识的重复,就培养意志
无意识的重复,就培养情感
一百个孩子,就是一百个太阳。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同。而恰恰是这个不同,就是我们所存在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可能思考的路径有时是相同的,或者思考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是感受却是差异化的。思考也有差异,但思考的差异没有个体间的感受差异那么大。

我们要看到个体心灵的不同,我们要去帮助他们。怎么来帮助孩子?比如说在华德福教育里面,把“心”分成思考、情感和意志三个部分。

现在的孩子太容易放弃。为什么呢?太多太多的外在刺激,它不能够建立一个精神性的东西,它对于意志力的培养是不好的。所以孩子容易自暴自弃。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环境,事情变化得太快了,孩子来不及培养他的耐性,又要变化了,特别是电子媒体——变化太多

你可不可以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把手机甩得远远的,好好的睡觉?你整天看手机,有的时候看得眼睛都花了,其实更关键的是——你的心都花了。

不仅仅是中国的孩子容易放弃,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国际上也好,我们会看到,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容易折断?甚至是自杀?为什么能放弃那么美好的生命?

因为他的坚韧性不够。而坚韧性不够是外在的环境:

一方面太压了,把他压垮了。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太多的外在刺激,让他找不到一种稳定安定的东西。更关键的是,他不能沿着一条路径往前走。

中国人是有这个“易”,“穷则变,变则通”。但是,有些精神性的东西,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和发挥。

我在公立学校12年,在英国学习华德福2年,又去实习,后来做华德福教育15年,现在才慢慢地获得一些东西。《人的普遍智识》这本书,我十几年前就去翻译它,但是我觉得不够不够远远不够

要培养意志力,也有方式。比如说,就像我们开车一样,最后是把有意识的变成无意识的。

所以,鲁道夫·施泰纳说,怎么培养意志?

—— 有意识的重复,就培养意志;无意识的重复,就培养情感,也就是日久之情

为什么呢?它是无意识的。有一些广告,甚至一些很蹩脚的广告,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印象。就像一个东西,多看就懂了一样,它就慢慢变成了一种情感了。



图片来源:成都华德福学校期末展示上的学生作品.

培养愿望、意愿,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他们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它实际上是一种愿望,一种愿力,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希望它实现,甚至很难实现可最后也实现。比如,有一个人叫做李贽,他说:我的愿望不能实现,但是我写书、写戏剧,我就把它实现了。实际上,很多人拍电影,实际上都是在实现他的愿望。

另外一个,就是感受层面,也很重要,培养灵感和直觉。直觉是什么?比如音乐家很有直觉,他的耳朵就长得好,他就可以听音。

以前我们班有个孩子,他就可以同时听三个音。他现在就是一个准钢琴家,我们学校请他回来演出,那个感觉是整个身心合一的投入。有些人更厉害,像贝多芬,几个谱子在脑子里同时形成。

7-14岁,华德福教育里面,就是一种情感、感受力的发展,通过这样去呈现、去表达,对孩子的发展是很好的。
4
根据孩子发展平衡三元
这才是面向健康的教育
意志、情感、思考——三元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又是不同的

例如:思考力,让小孩子数数,让他记忆,学龄前的孩子也可以做到,但这个时候,还不是他的主发展阶段。这个时候的主发展阶段是什么呢?它是血液带来的某些东西,是更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是那种死的东西,死记硬背,或者是堆积起来的东西。那些是12岁、14岁之后才主要去发展的。

华德福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孩子的阶段性发展。

虽然所有的教育都是研究发展的,还有发展心理学,但是,按新教育的创立者、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老师说的:华德福教育最大的秘密是遵循孩子发展规律

我们以前讲大禹治水,讲女娲补天,讲神农尝百草,我们都觉是这些好玄啊。事实上,一点都不玄。它的图景,是我们经历过的一些东西,是小孩子都经历过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想象力的过程

做事也好、思考也好、情感也好,我们不愿意培养孩子成机器人。关于做事,也就是意志方面,除了华德福学校,还有其他很优秀的教育,实际上都很强调动手强调音乐,因为这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好处的

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孩子身体的发展。体育和数学,这种灵活性和抽象的能力,实际上是有一定联系的,也就是感受、思考和做事(意志)之间的关系。

孩子要有一个健康的状态,他才能够去承接那些东西。因为身体也会影响到你的信心,也会影响到你去吸收。“一脉不合,周身不安”,你根本就听不进去东西了。所以在教育里也提出:面向健康的教育

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书生喜欢狐狸精?》(点击即可阅读)。如果说一定要代表一个情感,甚至是一种情欲的话,而书生更多的在智识方面有一种压抑。但他压抑了之后,有一种反弹。所以身心灵的健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谈到身体的时候,它实际上和我们的感受、思考都是有关系的,你比如说,我们都说的是“静而后定,定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知所先后执行道也”这是《大学》里面的。

电子产品都是让人静不下来的。不仅仅是华德福学校,我知道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小学生用手机,我们国家的学校也是非常谨慎这个事情的。

每个人最好都有一点点时间,可以给心灵一点时间和空间,静下来、去感受。

这种感情、感受,它是居于中间的,可以去推动你的记忆,推动你愿意去接受、去投入。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想的太多,就把你感受的这部分给屏蔽掉了。

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很少去讲感受,其实感受和感觉,准确的说是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华德福教育里面称作十二个感觉,有低层次的、中层次的、高层次的。

为什么感受这么重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让孩子去感受,图景第一,感受第一,当人去感受的时候是把外在内化为内在。



图片来源:成都华德福学校期末展示上的学生作品
5
教育即是关系


我们去上课,如果孩子对你太陌生了,有的时候你也会想办法让关系亲切起来,教育就是建立关系。

如果没有这个关系,他是听不进去的,甚至在青春期的时候,他就是因为喜欢那个老师就去听他的课程,这个没有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关系作为基础,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还没有建立关系,就想使用教育的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还有教师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自我成长。

我去英国读书,回来后我写了一本书《重新学习做老师》,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清理自己的过程。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老师只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成人去塑造一种环境,让孩子求得一种进步。

当然也要去引领他、去要求他。

每一个孩子的内在是自由的,华德福教育中,越小的孩子,他的规范要求是越多的,孩子不是为所欲为的。

如果给孩子完全的自由,那不是真正的教育,那是把孩子当成了成人,成人之间有一个自由的意志,孩子的自由意志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外在的是一种行为规范。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清理自己,自我成长,实际上孩子能够看到你的成长,更关键的是你也只有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比较好老师

怎么去做?如果看过《人的普遍智识》(《人学》或《人的研究》),这是施泰纳1919年在斯图加特开办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时所做的演讲,在演讲开始的时候,他说:教育更多是一种研究,是一种使命

在第十四个演讲结束的时候,他讲到——

用想象的力量充满你;

拥有面对真理的勇气;

敏锐你的感觉;

心灵负责

实际上它是有一些方法的。你可不可以去看看自己,俯视一下,客观地去看,比如我上课时,我也会跳出来看一看:我在干什么呢?我的课堂怎么样?我自己如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不管你是不是华德福老师,这个称谓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是老师,有没有这样一种能力一种觉知,去看到你的教育教学,你自己发展的东西。

鲁道夫·施泰纳的话,你读一次不行,可以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什么神秘的呢?读,当然要有体征,要有贯通。

同样你教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你把真心投入进去,然后你真的去感受去接受去做,就像开头那首歌一样,如果我们去做就实现了。(歌词请查看文首)

* 本文综合整理自李泽武老师在天使在线开展的【人的普遍智识】网络公开课,感谢福嘉,@李亚菲及@豌豆的文字输出工作,编辑整合:天使在线,转载请注明来源。
— End —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教育者的必修课,
有志于探究教育本质或人的发展的朋友,
不可错过!
超过40节课,超过65个课时,
国内最有权威
讲解施泰纳教育经典《人的普遍智识》的导师,
用一年的时间陪伴你,
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李老师将在其丰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厘清术语,展示方法,并结合中国文化
带领我们深度学习这部“烧脑圣经”背后所真正传达的内涵,
以及如何更好探索与实践。
☟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团购
李泽武老师


  • 国内第一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教育学硕士生导师。
  • 十九岁与教育结缘,在中国西部公立小学从教12年,之后去英国艾默生学院接受三年制华德福教师培训,回国后与黄晓星、张俐及一批志愿者创立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成都华德福学校,并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 2015年被腾讯评为“时代知行者”。


☟ ☟ 点击阅读原文,团购及报名


    关注 天使在线幸福家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